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主流经济学通常视制度为既定的外生变量,但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制度是决定一个国家特别是转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制度的起源与性质、制度变迁的主体、动力以及方式等方面,系统梳理了马克思、凡勃伦、诺思等经典学者的制度变迁理论,并从诚信社会构建、意识形态革新、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探讨制度变迁理论对中国改革的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改革的进程是社会不断分化的历程,社会分化的结果是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为了维护与增进自己的利益,多元利益主体会以一定的方式向一定的对象表达利益诉求,这些利益诉求影响着改革进程中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动了改革进程中政策的完善与科学化,促进着民主形式的变化与程度的提高,推动着政府的治道变革。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较政府、雇主和个人这三个重要的利益主体在罗斯福政府时期(1933~1945年)及此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责任边界划分,揭示了各利益主体如何调整和廓清相互间的责任边界以及这种边界的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是政府及其相关者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制度的主要作用是协调不同主体之间的行为,最终实现彼此间的共同利益,因而政府采取沟通、联合、互动的方式平衡彼此之间的关系,防止食品安全监管出现混乱无序的状态。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一直处于变迁之中,食品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在现有的制度环境之下,难以协调一致来实现食品安全的目标。以上海羊肉掺假事件为个案,从个体行为层次与体制秩序层次分析事件的内在机理及其产生根源,并在“大部制”改革的前提下,通过制度优化来约束、激励、规范食品安全各利益主体的策略行为。  相似文献   

5.
智慧旅游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旅游生活,改变着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智慧旅游场景下不同利益主体有不同价值诉求,由此可以构建基于知识分工的旅游产业模块化网络结构,预测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6.
陈杰 《商品与质量》2011,(S8):149-150
传统理论对于经济政策与经济法律关系的探讨停留在概念比较的分析范式上,而忽略了两者在经济制度变迁这一作用点上的协同关系。经济政策与经济法律的实践意义主要集中在对于国家经济制度的演进的推动这一层面,本文将着重分析经济政策与经济法律在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新制度经济学研究领域,诺思一直从制度层面对经济绩效和变迁进行解释,从《制度、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到《理解经济变迁过程》,是诺思从制度层面转向认知行为理解经济变迁的思想演变过程,但其探究的目标没有变化。总结诺思在其新著《理解经济变迁过程》中对制度和制度变迁等有关问题的讨论:从个体认知出发,由认知决定信念,制度是社会共同信念体系的外在表现,制度决定了经济绩效,制度变迁使得经济变迁。  相似文献   

8.
创建于上个世纪中期的行政审批制度,是我国计划经济的特殊产物。传统行政审批制度中过多过滥的审批事项严重抑制了市场活力,降低了行政效率,甚至产生了"寻租"等腐败行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启动审批制度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涉及权力关系和利益格局的再调整,审批制度改革面临多方阻力,改革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寻解决问题的对策,有利于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进而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9.
和谐劳动关系的特征及构建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的劳动关键是企业得以发展的保证。它共有四个特点:一是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是受劳动法律、法规、制度指引、协调、约束的规范关系;二是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本质上是主体各方的利益关系;三是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是主体各方围绕各自利益而博弈的关系;四是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是主体各方互利共赢的互动关系。在实践中,要根据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特征,发展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要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基础性、根本性和主导性作用,整合多方主体、多元机制、多种资源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Stakeholder理论,提出旅游者、旅游社区、旅游开发商、政府、压力群是旅游地在开发和管理中的五大利益攸关体.在对旅游社区与其它利益主体利益关系分析基础之上,通过制度设计,实施旅游地利益的合理分配,以促进旅游地利益各方和谐共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于制度变迁成本的大多数理论,都是基于制度变迁的动因来研究怎样减少变迁的成本,研究者们往往忽略了制度变迁成本的来源。实际上,研究制度变迁成本的来源正是分析如何减少制度变迁成本的一个重要前提。从利益维、时间维、空间维和地域维的角度构建理论框架,以期最大限度减少制度设计和变迁过程中的不确定成本。  相似文献   

12.
在新加坡的助学体系中,政府与学校的职能分工明确,学校承担教育职能,政府承担公益事业的职能。这对我国助学体系改革具有一定的启迪。我国要改革和完善助学体系,必须强化政府的主体职能、完善缴费制度体系,并积极发挥政策法规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充分说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践行。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需求,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出发,全面推动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向纵深方向推进。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内涵出发,回顾了毛泽东和邓小平时代我党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方面的探索与改革,其目的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的现实意义展现出来,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如何统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14.
利益平衡作为著作权法永恒的主题是人们长期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传统传媒形式下,著作权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能够维持微妙的平衡。但在现代传媒形式下,这种微妙的平衡关系已被打破,要维持新的平衡,就必须协调好著作权人私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关系;著作权权利扩张与限制的关系;著作权权利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信息垄断与信息共享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低碳城镇化是涉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多领域、多主体跨界治理问题,各主体之间联系密切,并在互动中不断调整形塑彼此间的关系。四方主体在低碳协同治理中既是利益共同体也存在对抗关系,因立场与目的不同面临利益格局偏差、责权边界模糊和信息沟通闭塞等现实困境。本文在协同治理理论基础上,构建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参与、公民个人践行”的“四位一体”低碳协同治理体系,即要完善科学合理的低碳协同顶层设计,构建权责明确的低碳协同治理框架,搭建动态高效的低碳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开拓创新的低碳协同实践行动。  相似文献   

16.
关于制度变迁成本的大多数理论,都是基于制度变迁的动因来研究怎样减少变迁的成本,研究者们往往忽略了制度变迁成本的来源。实际上,研究制度变迁成本的来源正是分析如何减少制度变迁成本的一个重要前提。从利益维、时间维、空间维和地域维的角度构建理论框架,以期最大限度减少制度设计和变迁过程中的不确定成本。  相似文献   

17.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律制度的价值体现于实现业主的利益和行为自由。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行使的过程中,处理好相邻关系、共有关系及自治管理关系,重视业主的利益衡量与价值判断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行使中有效调节矛盾实现利益的基准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听证与治理的关系,指出善治的实质是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治理的核心手段是公共政策。认为改革公共政策体制特别是其中的决策体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广泛听取有关利益主体的意见,充分考虑社会各方利益需求。听证制度是适应治理需要的重要的程序设计和制度保障。阐述了听证的六大功能。  相似文献   

19.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主要从性行为的分工、自然形成的分工、真正的分工、自由的分工四个方面论述了其分工思想。本文认为,就其本质而言分工包括劳动分工和劳动者分工着两层含义。分工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人的发展等均具有密切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分工的发展,分工的产生伴随着私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分工限制了人的全面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工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益协调制度分析与利益协调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利益协调制度安排的创新。分析了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安排在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的理论成果.指出其对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提出我国要建立和完善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高效的利益的束机制和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