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一、三维水动力与泥沙耦合模型,计算珠江三角洲河网与河口夏季水沙通量,构建其收支模式,并分析水沙迁移路径与泥沙沉积特征。研究表明,西江为最主要的水沙输入源,磨刀门为最主要的水沙输出口门,蕉门次之。夏季泥沙以淤积为主,上游汇入的泥沙,有39.4%沉积于河网区,其余60.6%经八大口门输入珠江口后,有59.5%发生沉积,另外1.1%输入外海。河网区的水沙输送由径流控制,而河口区的由径流、潮汐、季风等因素控制。河网区各区域的沉积特点因动力条件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规律,大量泥沙在西江干流、虎门水道淤积。珠江口中以内伶仃洋与磨刀门海域的沉积量最大,泥沙在西滩周边和磨刀门海域快速沉积,其中磨刀门海域淤积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河网与河口夏季水沙通量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一、三维水动力与泥沙耦合模型,计算珠江三角洲河网与河口夏季水沙通量,构建其收支模式,并分析水沙迁移路径与泥沙沉积特征。研究表明,西江为最主要的水沙输入源,磨刀门为最主要的水沙输出口门,蕉门次之。夏季泥沙以淤积为主,上游汇入的泥沙,有39.4%沉积于河网区,其余60.6%经八大口门输入珠江口后,有59.5%发生沉积,另外1.1%输入外海。河网区的水沙输送由径流控制,而河口区则由径流、潮汐、季风等因素控制。河网区各区域的沉积特点因动力条件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规律,大量泥沙在西江干流、虎门水道淤积。珠江口中以内伶仃洋与磨刀门海域的沉积量最大,泥沙在西滩周边和磨刀门海域快速沉积,其中磨刀门海域淤积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3.
磨刀门是西江主要出海口门,其排洪量为八大口门之冠,在珠江三角洲水系中有极重要地位。因此磨刀门整治规划是珠江三角洲整治规划的重要部分,其目的是畅通尾闾,提高泄洪排涝能力,综合开发海坦资源,满足各经济部门的发展要求,为四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磨刀门河口拦门沙演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江口磨刀门拦门沙是在径流动力与潮汐、高盐陆架水及沿岸海流等海洋动力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泥沙淤积基础上,迭加波浪的改造、修饰作用形成。本文从磨刀门波浪动力特征出发,选取磨刀门地区不同年代的1∶10000至1∶25000之间的地形图、2003年9月实测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并以该地区地形图为主,对磨刀门拦门沙演化作了对比分析,得出磨刀门河口拦门沙在波浪作用下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库区支流众多,水库蓄水后大部分支流河口段淤积明显,少数形成类似拦门沙的淤积体,对水库库容及支流航运会造成一定影响。以磨刀溪为例,分析其河口泥沙淤积特性及成因。结果表明,2006-2011年磨刀溪河口段约10 km范围内河床淤积泥沙247万m~3,2002-2015年河口段深泓平均抬高7 m以上,口门断面最大抬高约14.4 m,淤积幅度大于干流河段。2002-2011年磨刀溪河口段淤积的泥沙以干流倒灌来沙为主,支流来沙占淤积量的比例不超过32%;随着干支流来沙量减少,其河口泥沙淤积将趋缓。  相似文献   

6.
珠江河口磨刀门整治后河床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磨刀门是珠江八大口门之一,为珠江三角洲主要泄洪通道和输沙出海通道。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磨刀门水道进行了整治规划和综合治理,磨刀门内海区整治后形成今日的规则河道(横洲水道),该文就磨刀门整治前后的演变及其历史演变进行系统的分析,对磨刀门河道演变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指出河床演变的结论是在特定的时空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珠江河口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珠江流域存在的河口淤积、河口区水道冲淤严重、浅海区淤积和水质污染等问题,根据地理环境和水沙条件,分为三部分即东部的伶仃洋及东四口门、中部的磨刀门和西部的黄茅海及啼门开展了不治理规划工作。经过近20年系统的规划妆显成效,取得了增强河口防洪、防潮能力,改善航运条件,滩余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珠江河口整治和资源开发等效益。为了进一步实施珠江河口防洪、防潮能力,改善划、充分发挥河口的综合功能,近期的工作主  相似文献   

8.
实施磨刀门治理开发工程后,原浅海区变成"一主一支"(磨刀门主干排洪通道和洪湾航运通道)的河道格局,通过采用实测水文、地形、遥感、调查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分析整治工程对排洪、防潮、航运、灌溉、排水、供水、滩涂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效果,并与规划预测作对比,评价磨刀门治理开发工程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9.
黎开志 《人民珠江》2005,(3):8-10,50
实施磨刀门治理开发工程后,原浅海区变成“一主一支”的河道格局(磨刀门主干排洪通道和洪湾航运通道),通过采用实测水文、地形、遥感、调查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分析迄今为止整治工程在泄洪、防潮、航运、灌溉、排水、供水、滩涂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效果,并与规划预测作对比,评价磨刀门治理开发工程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磨刀门口门区在水利部门实施整治工程后,近几年的泥沙总体运动情况。对口门区在近几年的泥沙冲淤、泥沙来源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在磨刀门口门进行航道整治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水电部最近就珠委报送的《磨刀门口门治理开发(鹤洲北片)试验工程初步设计》作了批复。指出。磨刀门是西江主要入海口门,其泄洪、排沙量居珠江三角洲八大口门之冠。由于河口不断淤积延伸,拦门沙发育,对泄洪、排涝、灌溉、航运等方面的不利影响日趋严重,迫切需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另一方面,磨刀门两侧有大量的海滩资源可以开发。同意举办磨刀门鹤洲北片治理开发试验工程。东堤设计标准现阶段按十年一遇高潮位加九级风浪爬高进行设计,灌溉闸和排水闸按五十年一遇高潮位  相似文献   

12.
从磨刀门历史地貌学研究看口门整治问题(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从磨刀门水道变迁的规律看整治问题磨刀门和思贤滘都是重点整治地区,其整治目的有二:一是利用西江正干为排洪总道,要求畅通尾闾,提高泄洪排涝能力,二是综合开发海坦资源,适应发展经济的需要。(一)多开汉道,提高泄洪排涝能力磨刀门口外淤浅早在清代已有记述。磨刀门当日呈喇叭形,故称为"宽河口。"其水下  相似文献   

13.
人类活动影响下磨刀门河口的泥沙输运沉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磨刀门河口的自然演变进程深刻叠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河口的地貌演变、水动力特征和泥沙输移沉积、底床冲淤趋势等发生显著变化.对围垦滩涂和修建治洪导堤两个主要人为治理措施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整治前的磨刀门河口深槽水流散漫、泥沙漫滩沉积的状况得到改变,治理后河口的干支水道格局明确,水沙归槽输运,其中磨刀门水道因河槽束水束沙,径流输运显著,河槽呈现冲刷、延长的趋势;洪湾水道和白龙河水道亦河槽断面窄化、深化;磨刀门河口呈现出向外海延伸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收集蕉门河口近年来的水文、泥沙、地形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水文观测、资料分析、模型试验等手段,系统分析了蕉门河口当前的水文、地形、水流条件、泥沙淤积等情势变化,研究了蕉门河口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从控制凫洲水道和蕉门延伸段的分流比、分流咀位置、岸线走向等方面提出了蕉门河口今后的治理思路,可为今后蕉门河口整治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几点意见     
我认为,珠委报告中提出的关于珠江三角洲河口治理原则和治理方针是正确的。关于珠江三角洲防洪、口门整治、治涝和降低地下水、航运、灌溉及城市供水等各项规划,是符合统筹兼顾,兴利除弊的治理开发原则和方针的,关于磨刀门治理开发和伶仃洋治理规划的原则设想、工程布局、  相似文献   

16.
陈晖  谭超  黄本胜  邱静 《泥沙研究》2021,46(3):64-71
珠江磨刀门河口围垦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末期整治基本完成后,磨刀门河口向海快速延伸,河口类型发生转换,沉积环境发生显著改变.基于2003年、2006年和2015年磨刀门河口表层沉积物数据,通过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的时空分布反演不同时期沉积动力环境与沉积物输运路径,揭示大规模围垦后磨刀门河口沉积环境演变过程.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珠江河口磨刀门水沙动力的基础上,介绍了横琴新区南部围填海工程总体规划方案。采用珠江河口整体物理模型,通过清水、浑水定床试验,研究了横琴围垦规划方案对磨刀门河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规划方案实施后,工程附近的水动力分布将有大幅调整,磨刀门水道涨、落潮量及分流比减少;洪湾水道分流增加,径流动力相应增强;十字门水道及口外湾口水域水动力均减弱。围垦规划方案实施后,磨刀门口外的深槽由双汊变为单汊,拦门沙位置下移,与无工程相比,工程后磨刀门及十字门出口10 a累积淤积厚度有所增;主要浅滩发展速度呈增大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建议对远期规划的岸线走向和线型作适当优化,以减小工程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珠江河口在近30年进行了大量的整治工程,不同工程对河口的影响散见于文献之中。为方便研究人员了解已有整治工程的情况并开展下一步研究,该文以东四口门中的横门和西四口门中的磨刀门为例,简要叙述了磨刀门、横门的整治工程对河口水动力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磨刀门和横门在整治工程后的河床演变。  相似文献   

19.
泥沙资料是河流开发、利用、整治不可缺少的资料.由于河流泥沙有其独自的特性,为了满足小凌河水利工程建设,综合利用规划、河道整治,我们收集了小凌河泥沙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世俊 《人民长江》2013,44(21):19-23
通过对磨刀门开发治理历史过程的回顾,结合磨刀门河口动力地貌、河口结构与功能及综合治理方面的相关研究及主要认识,对磨刀门河口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展望磨刀门河口未来的研究方向,认为可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 河口界面理论研究;② 人为活动影响下的河口响应定量研究;③ 新形势下磨刀门口外滩槽演变规律及整治方略研究;④ 口外波浪观测及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