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γ射线辐照制备出均匀分布在PAM中的银粒子,直径约10nm。制备出的复合物再通过物理混合的方法与EVA复合,得到稳定的纳米Ag/PAM/EVA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纳米银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电阻率和击穿场强,较低的tgδ和较高的介电常数。这种纳米粒子的新颖特性可以用库仑阻塞机理解释。  相似文献   

2.
以纳米NiO和BaTiO3粉为原料,在1100~1200℃烧结温度条件下,制备了NiO/BaTiO3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结果表明,随NiO加入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随之降低,而且在10MHz频率附近,复合材料出现了较强的共振吸收现象。  相似文献   

3.
三层涂层柔性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铁氧体含量、碳化硅含量、石墨含量对三层涂层复合材料介电常数的影响,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制备了介电性能最佳的涂层复合材料,并测试了该复合材料的剪切、拉伸、弯曲性能。结果表明:铁氧体含量为60%,碳化硅含量为36%,石墨含量为24%时,铁氧体/碳化硅/石墨三层涂层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良好;该复合材料具备良好的剪切、拉伸、弯曲性能。  相似文献   

4.
在室温至1000℃范围内,采用谐振腔法测试SiO2陶瓷复合材料介电性能随频率、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电介质理论,并结合材料本身的成分及结构特征,讨论了SiO2陶瓷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变化的物理本质.利用高温XRD分析了SiO2复合材料从室温至1500℃之间的相组成变化,推测出SiO2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受相变影响的温度为1500℃.  相似文献   

5.
0-3型改性PZT/IPN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改性PZT纳米陶瓷粉体,粉体直径50nm左右。以改性PZT陶瓷粉体为压电相,以同步法制备的互穿聚合物网络(IPN)为基体相,采用溶液混合法制备0-3型改性PZT/IPN复合材料。采用自制极化装置对复合体系进行电晕极化,极化电压为9.5kV、极化温度为100℃、极化时间为45min。对不同改性PZT含量的复合材料介电、压电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和压电性能介于有机和无机体系之间。随着PZT陶瓷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电性能参数逐渐接近陶瓷相。  相似文献   

6.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纳米银-铜-石墨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银含量对复合材料密度、电阻率、硬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铜一石墨基复合材料随纳米银含量的增加以上性能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以核壳结构BaTiO3@Dy2O3纳米颗粒填充的聚偏氟乙烯基复合材料。系统分析了不同反应介质对复合材料及其介电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合成的纳米复合材料的铁电行为。结果表明,分散介质可以影响合成中纳米颗粒和高分子基体的吸附行为,以异丙醇为反应介质可获得介电常数更高、介电损耗和电导率更低的一定体积比的均相纳米复合物(测试频率范围100Hz~1MHz。电滞回线结果显示,合成的纳米复合材料和聚偏氟乙烯相比,电位移明显提升,即能获得更好的储能效果。Dy2O3的引入能够进一步改善介电性能。异丙醇为反应媒介、体积比10%的纳米复合材料,在1kHz下介电常数可达20,介电损耗为0.06,电导率低至6.3×10-10S·m-1。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压烧结方法,以氧化钇部分稳定氧化锆(Y-PSZ)粉体及不同粒径的金属Ni为原料,制备了Ni/ZrO2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力学和介电性能,探讨了烧结过程中Ni形貌的变化对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不同粒径Ni粉的掺入,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减小,且较大粒径的Ni使材料抗弯强度减小更快.随Ni含量增加,复合材料断裂韧性增强.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损耗与Ni粉含量和粒径有关.Ni含量相同时,较大粒径Ni粉的掺入使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和损耗,这是由于在烧结过程中Ni粉形貌发生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AlN/聚乙烯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模压法制备AlN/聚乙烯复合基板,研究了AlN的添加量和形态对复合基板的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AlN含量的增加,介电常数及介质损耗均增加,在同一添加量下,纤维AlN的介电常数最大,晶须AlN次之,粉体AlN最小,而粉体AlN的介质损耗最大,纤维AlN次之,晶须AlN最小,复合材料介电常数的计算模型可描述为:ε^k=ψ1ε^k1 ψ2ε^k2 ψ3ε^k3。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纳米银(Ag)/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的直流体积电阻率和强场电导。结果表明,在环氧树脂中微量添加小尺寸的银纳米粒子后,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比纯环氧树脂有明显提高,并且电阻率的增加与银粒子尺寸、含量,以及基体聚合物的特性有关。对复合材料强场电导的研究表明,小尺寸的银粒子在聚合物中分散良好时,复合物的强场电导表现出库仑阻塞特性,即纳米粒子可限制载流子的迁移。而当纳米粒子的粒径过大或添加较多时,复合材料在强电场下表现出对电荷的捕获与脱陷,具有明显的空间电荷限制电流特性。热刺激电流特性反映出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在界面处形成深陷阱是产生空间电荷限制电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描述了一种制备Ag/Sn O2电接触材料(Sn O2的质量分数为12%)的新方法。首先采用共沉淀法制备Ag-Sn O2纳米复合粉体(Sn O2的质量分数为42%)并对该Ag-Sn O2纳米复合粉体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粉体由纯立方相的Ag和四方金红石相的Sn O2组成;SEM及TEM结果表明,纳米Sn O2与纳米Ag颗粒均匀弥散分布在复合粉体中;并借助于TG-DTA热分析对纳米复合粉体前驱体的制备过程进行了分析。然后,将Ag-Sn O2纳米复合粉体与Ag粉混合,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成Ag/Sn O2电接触材料,并对制备的Ag/Sn O2电接触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于纳米Sn O2在Ag基体中弥散分布,制备的材料的物理性能如密度、硬度及电导率比普通工艺制备的材料好。  相似文献   

12.
增强颗粒对Sn0.7Cu基复合钎料铺展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n0.7Cu共晶钎料作为基体钎料,通过添加微细金属颗粒(1μmAg、1μmNi和8μmCu)形成颗粒增强复合钎料。研究了增强颗粒对复合钎料铺展性能的影响,优选出Sn0.7Cu基复合钎料的最佳增强体。研究表明:Ni(3vol%)颗粒增强Sn0.7Cu复合钎料铺展性能差;Cu(3vol%)颗粒增强复合钎料铺展性能不如Ag(3vol%)颗粒增强复合钎料;对于金属颗粒增强Sn0.7Cu基复合钎料,Ag颗粒为最佳增强体。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负载Ag的ZnS纳米线,通过XRD, TEM以及UV-Vis对所合成的纳米线的相结构、形貌以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评价了所制备的复合纳米线在紫外光下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ZnS纳米线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活性比商业ZnS粉体更高,并且银的负载对ZnS纳米线的光催化活性有显著的提高作用。这是由于银粒子复合ZnS纳米线能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增多ZnS纳米线的反应活性点,从而提高其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现有Ag/Sn O2电器触头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电气使用性能,制备了以Ag为基体、Sn O2为增强相、Ce O2为添加剂的一种新型Ag/Sn O2/Ce O2电器触头材料。首先,采用液相原位化学法制备了弥散分布的纳米Sn O2-Ce O2复合粉末,结合微观分析手段测试,研究了稀土氧化物Ce O2对Sn O2相成分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接着,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新型Ag/Sn O2/Ce O2电器触头材料,并对材料的物理和机械性能以及温升、额定接通与分断能力等电气使用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新型Ag/Sn O2/Ce O2电器触头材料的电气使用性能优于国内现有的Ag/Sn O2触头材料。  相似文献   

15.
向奇志  吴燕  符嫦娥  陈婉 《贵金属》2016,37(4):35-38
细化完善了带空腔结构的核-壳纳米银粒子的制备方法。用红外光谱、X射线悍射和分散性试悚对制备过程中的纳米银、银/聚苯惡烯微粒、银/聚苯惡烯/银微粒和中空微粒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g/PS/Ag与中空纳米银微粒是复合微粒,而不是简单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润滑油在陶瓷摩擦副中的润滑性能。方法 通过一步法制备银/聚多巴胺改性氧化石墨烯(Ag/PGO)纳米复合粒子,并作为润滑油的添加剂,通过摩擦试验研究含Ag/PGO润滑油的润滑性能。通过重力沉降法测试Ag/PGO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观察磨痕微观形貌,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揭示含Ag/PGO润滑油的润滑机理。结果 聚多巴胺改性氧化石墨烯(PGO)在润滑油中可以稳定分散25 d,Ag/PGO在润滑油中可以稳定分散10 d。含Ag/PGO润滑油在Si3N4/Si3N4、Si3N4/GCr15两种摩擦副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润滑性能,含Ag/PGO润滑油在Si3N4/Si3N4摩擦副中的最佳质量分数为0.05%,与基础油相比,其摩擦因数和磨痕宽度分别降低了16.8%、17.6%;在Si3N4/GCr15摩擦副中的最佳质量分数为0.2%,其摩擦因数和磨痕宽度分别降低了53.6%、22.7%。表明含添加剂润滑油的磨痕表面质量得到提升。结论 聚多巴胺经改性,可以有效提高氧化石墨烯在润滑油中的分散性能。与Si3N4壁面相比,含Ag/PGO的润滑油易于吸附在GCr15壁面。在剪切过程中,Ag/PGO与润滑油分子的相互作用减小了润滑油分子与摩擦壁面的相互作用能,减小了摩擦阻力,因此含Ag/PGO的润滑油在Si3N4/GCr15摩擦副中表现出更好的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17.
根据超重力合成TiC-TiB_2装甲陶瓷的细观结构和断裂机理,建立TiC-TiB_2装甲陶瓷细观强度模型,分2种失效形式讨论了氧化铝杂质颗粒对材料强度的影响。首先根据相互作用直推估计法计算了TiC-TiB_2基体的等效刚度,认为氧化铝杂质颗粒稀疏分布在TiC-TiB_2形成的等效基体中,根据等效夹杂理论计算了杂质颗粒内部和附近残余应力和应力场分布,得出氧化铝杂质颗粒可能的失效形式;然后根据杂质颗粒可能出现的界面脱粘和颗粒破坏2种失效形式分别建立模型进行讨论,并以两者的最小值定义为复合材料的强度,分析了材料强度随细观结构和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反映材料失效机理,对于具有与本文相似细观结构的材料,杂质颗粒与等效基体的相对弹性性能和相对热膨胀性能、杂质颗粒尺寸、等效基体韧性等都可能影响杂质颗粒失效形式,但是杂质颗粒直径增加、基体韧性降低必然降低材料强度。对于含氧化铝杂质颗粒的TiC-TiB_2装甲陶瓷,界面脱粘是杂质颗粒主要的失效形式。  相似文献   

18.
Low-resistance films were prepared by polymerization of hydroxymethyl EDOT along with nano-Ag at low-baking temperature (below 120 °C) and low-silver contents (below 20 wt%) on PET substrate. The poly (hydroxymethyl EDOT)/nano-Ag composite films showed low resistance at 21 Ω/□ by spin-coating and at 196 m Ω/□ by drop-casting. We also compared the conductive inks of EDOT, AI4083, nano-Ag and hydroxymethyl EDOT/nano-Ag, and investigated their conductivity, film-forming property and adhesion property. The viscosity of hydroxymethyl EDOT/nano-Ag conductive ink was 12.2 cP at 25.9 °C and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 in flexible plastic devices and inkjet printing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9.
Steady TiO2 water-sol was prepared by peptization and the effects of pH value, temperature, concentration of colloid and peptizator on sol were investigated. Laser grain analyzer was used to verify nano-particles in the sol.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ratio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y of nano-Ag/TiO2 thin-film on ceramics were used as the main index in addition to XRD analysis. The effect of film layers, embedding Ag^+,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on the degradation ratio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y was studied. The temperature 30-80 ℃, pH 1.2-2.0, concentrations of 0.05-0.3 mol/L sol and 5% HNO3 would be the optimal parameters for the TiO2 water-sol preparation. The nano-Ag/TiO2 film of three layers with 3% AgNO3 embedded and treated at 350℃ for 2 h exhibits good performance. The elementary research on the kinetics of degradation shows that the reactions are on the first order kinetics equ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