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九龙江是龙岩、漳州和厦门3市的饮用水源,同时该流域又是近海流域.目前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比较突出,因此,对九龙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AGNPS模型是美国研制的、专用于模拟小流域土壤侵蚀、养分流失和预测评价农业非点源污染状况的计算机模型.在九龙江上游遴选了一个典型农业流域--五川流域,将AGNPS模型全面、系统地引入到五川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模拟研究中.利用流域实测的数据,验证了AGNPS模型在该流域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相关程度较高,该模型可以用于南方丘陵区小流域氮、磷流失的预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AGNPS模型是由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和明尼苏达州污染控制局共同开发的评价和预测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发生的计算机模型,是面向事件的分布式参数模型。采用该模型,根据密云水库上游土门西沟小流域的实际情况,确定并拟合了模型运行参数。选用1997年7月31日的一次降雨数据,通过调整流域内林地、草地和耕地的用地比例,得到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下非点源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3.
AnnAGNPS模型在太湖流域丘陵区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菲  张文胜  刘庄  周根富 《人民长江》2009,40(21):79-82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缘,其富营养化和水污染日趋严重的现象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目前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比较突出,尤其是湖岸周围的丘陵区,农业活动频繁且距离太湖较近,在降雨条件下随径流流失的农田营养盐是太湖非点源污染物的重要来源。结合实测资料及利用ArcGIS、ArcView等GIS软件,建立太湖流域典型丘陵区(梅林小流域)AnnAGNPS模型数据库,将非点源污染模型AnnAGNPS运用于研究区,进行农业非点源污染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相符,相关程度较高,认为该模型可用于太湖典型丘陵区,因而该模型在太湖典型丘陵区非点源污染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太湖典型小流域非点源污染物流失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荣保  姚琪  计勇 《人民长江》2004,35(10):38-40
由农业产生的非点源污染是湖泊的主要污染源.为了研究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流失规律,选择了宜兴梅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降雨过程中径流流量及其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径流变化过程进行了监测研究.采用统计和系统分析方法,建立径流量和非点源污染负荷输出量之间的数学统计模型,得出该流域非点源污染物流失规律,以期将此方法推广到与该流域相似的其它地区的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去,对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漓江支流某小流域作为非点源污染流域研究对象,应用简化的SWAT模型,模拟示范区流域非点源污染的负荷量。通过对SWAT模型的简化,建立适用于漓江支流小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模型,并对模型的适用性做出评价,得出月均值相对误差Re均小于25%,月相关系数R~2均大于0.7,月效率系数E_(ns)均大于0.5,拟合效果良好。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漓江支流小流域建立简化的SWAT模型,对该流域进行非点源污染模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农业非点源污染水质模型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研究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水质稳定定量化的重要方法,农业非点源污染水质模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几个被广泛应用的典型农业非点源污染水质模型:AGNPS、ANSWERS、CREAMS/GLEAMS、PRZM、SWRRB/SWAT和UTM-TOX,总结了它们各自的应用和局限性,并对各个模型的特点进行了对比,进而对农业非点源污染水质模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对模型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识别流域内非点源流失的关键源区并加以重点控制是流域非点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该文为通过SWAT模型模拟流域内土壤以及氮、磷侵蚀量的预测和估算,以其结果作为侵蚀模数方程的输入,运用GIS软件ARC/INFO的Grid模块进行图形运算,实现对流域营养物质流侵蚀强度的分等定级,再通过简单几何概率模型的计算,标识出小流域营养物质侵蚀的关键源区。结果表明:总氮、总磷侵蚀具有各自的关键源区,但是也存在部分重叠的区域,对这些重要的地区,有针对性地实施和加强控制措施,减少非点源污染向水体释放,使得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手段的操作性更强。  相似文献   

8.
岗南、黄壁庄水库上游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上游流域,基于非点源污染现状调查评价,借鉴国内外研究中确定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非点源污染输出系数,采用输出系数法模型对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由于水土和化肥流失,自然土地和种植土地总氮和总磷的非点源污染负荷最大。估算结果为流域进行非点源污染综合治理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小流域氮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由非点源流失的氮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因子之一,而土地利用方式往往对氮的流失产生重要影响。本课题在福建省九龙江流域遴选了4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小流域,通过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现场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结构的小流域氮的流失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总氮、可溶态氮和泥沙结合态氮的浓度通常比径流先达到峰值,然后开始降低;氮的流失以可溶态氮为主(占73%~98.3%),因此其流失量主要受径流量的影响与雨强关系不大;土地利用方式对氮的流失有明显影响,一般植被覆盖度提高可以降低流失,而农业活动会加剧流失;此外,在高植被覆盖度的天然林地,氮的流失呈现出以泥沙结合态为主。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合理布置是九龙江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以漳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建立SWAT模型对面源污染进行模拟分析,对该地区污染控制提供依据。根据水文站1960~2014年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来模拟研究与分析。该模型对漳河流域的适合性较强,可用于该流域的面源污染的模拟研究。对污染负荷分布规律进行分析表明,污染负荷与该区域降雨量、坡度、土壤侵蚀性和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控制面源污染关键在于减少流域内的水土流失,降低土壤养分流失、减少农业用肥量和加大绿化带面积可有效控制该流域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1.
邯郸地区沟渠人工湿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市位于华北平原中部,大部分耕地处在漳河、滏阳河、南黄河组成的平坦肥沃的冲积平原上,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业的快速发展必将给环境带来压力,根据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以及排放途径,沟渠湿地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将是不可替代的一种工程技术措施。因此建设沟渠型人工湿地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及生态修复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对点源污染的进一步控制,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甚至是首要污染源。而在各类非点源污染中,农业非点源污染最为突出。对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定量化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数学模拟。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指出了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的非点源污染已经开始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尤其对地表水和土壤的影响更为严重。该文首先概述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特点、现状及危害等;其次表明了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农用化肥、农药的使用和畜禽废水、废物的排放;最后提出了控制非点源污染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SWAT模型原理及其在农业面源污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环境问题,数学模型是当前非点源污染研究的核心内容。介绍了GIS与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结合,并以SWAT模型为例阐述了基于GIS的数学模型在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的非点源污染已经开始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尤其对地表水和土壤的影响更为严重.该文首先概述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特点、现状及危害等;其次表明了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农用化肥、农药的使用和畜禽废水、废物的排放;最后提出了控制非点源污染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定量研究韩江流域的面源污染情况以及景观格局对污染的影响,建立了流域水文水质模型,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冗余分析方法,探索景观指标与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西部宁江流域地区的总氮质量浓度较高,最大值为3.91 mg/L;东部汀江流域地区总磷质量浓度较高,最大值为2.15 mg/L;流域总体水质呈恶化趋势;景观指标能解释81.7%的面源污染变化,且景观的面积越大,其组成格局可能比空间格局对水质的影响更大;林地的面积百分比与面源污染负相关,农田、城镇、草地景观则相反;城镇或农田等人类景观的斑块密度、形状指数等空间格局指标与污染物质量浓度负相关;旱地相比水田对面源污染的贡献更大;在研究区采用退草还林、农业结构调整等管理措施分别能够削减1.82%和4.63%的总氮负荷以及1.16%和7.31%的总磷负荷。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闽江流域河流中的污染物来源和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利用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流域内20个监测断面的8项水质指标月均值监测数据,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水质在时间上可划分为T1时段(4—12月份)、T2时段(1—3月份);T1时段水质较好,氨氮是主要污染物,污染源以农业污染为主;T2时段的主要污染物是氨氮和总磷。在空间上可划分为3个群组。S1组主要位于建溪下游、沙溪、大樟溪、闽江干流,水质最差,污染物以营养盐为主,耗氧有机物次之,污染源为福州、三明、南平市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和禽畜养殖污水;S2组位于沙溪下游、富屯溪,水质最好,污染物主要是面源污染中的营养盐污染,水体自净能力良好;S3组位于建溪中上游、富屯溪中上游,污染源主要是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成果可为闽江流域的污染治理和水质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河道流域内面源污染对河道及其所在流域的影响情况,本文以沙甸河支流草堵河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等有关技术规范,进行面源污染物现状情况调查和数据计算、污染源汇总及入河量分析,对面源污染中存在的现状情况进行问题分析。计算分析表明:该河道所在流域中农村生活污染源、农业生产污染源、畜禽养殖污染源等是主要的面源污染源,在河长制推行实施中应加强防治。通过分析提出了有关面源污染的整改措施及方法,可为今后河长制"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和实施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辽河源头区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又以农业非点源贡献最大。为探究辽河源头区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程度,运用排污系数法估算1999-2009年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估算,对COD、TN、TP和氨氮的污染负荷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应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9-2009年辽河源头区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COD,TN,TP,NH3-N平均入河总量分别为35 899.67,10 402.40,1 258.56,4 306.22t/a。从不同污染物看,TN是辽河源头区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占污染物比重的47.21%。从不同污染源分析,畜禽养殖的污染负荷比为70.56%,远远超过另外三种类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总和,畜禽养殖污染是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农村生活源的污染负荷比为19.33%,高于种植业及水产养殖业。从流域不同地区看,梨树、公主岭、东辽、双辽4市县对流域污染贡献较大,是辽河源头区流域的主要污染区域。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化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分析,总结了黄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化与污染控制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黄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即农业、城市非点源污染研究总体不多,自主研发模型少见、控制管理措施单一、新型污染物研究不足等.未来黄河流域地区需加大基础数据的监测,加强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建立非点源污染数据库;进一步对非点源污染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