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少华 《铁合金》2014,(4):12-15
简要阐述了冷凝炉衬的概念及传热机理,利用一维传热模型,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冷凝炉衬和传统保温炉衬对电炉能耗的影响,认为冷凝炉衬是一个整体系统;同时介绍了渣壳厚度检测方法及简单的渣壳厚度计算模型,对保护炉壳及指导日常生产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铁合金》2015,(9)
为了延长镍铁电炉炉衬的使用寿命,文章通过对镁质炉衬、铜冷却系统镁质炉衬、炭质炉衬、镁炭质复合炉衬、镍铁电炉新型复合水冷炉衬在镍铁电炉上的实际应用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镍铁电炉新型复合水冷炉衬更适用于镍铁电炉炉衬的需要,并能够形成冷凝渣壳,有利于炉衬的保护,相比其他炉衬结构实现了炉衬寿命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我国石墨化电炉基本上都采用爱契逊石墨化电炉,从设计上大多仅仅考虑到炉子必须非常牢靠地保证石墨化电炉工艺要求(即使炉芯坯料在终炉时炉温达到2500℃以上),人们担心炉子散热损失大,往往采用厚炉底,厚炉墙(端墙)和厚保温料。这种设计一直延用至今,虽然这种设计从工艺上确保炉芯温度2500℃的保温要求,但却使石墨化电炉工作时电热损失增大,使石墨电极电耗的增大。从实际石墨化电阻炉热平衡测试计算数值中可以看出炉子蓄热损失和保温料蓄热损失所占的比例。如兰州炭素厂α—8#炉,该炉炉体蓄热损失为74.8×10~6KJ,占热支  相似文献   

4.
电炉炼铜生产过程中,适当的炉结厚度可以对炉体形成保护层,但过厚的炉结会大幅降低炉内的有效容积率、增加炉渣中铜含量,炉结厚和渣中含铜高是电炉炼铜生产的两大技术难题,也是解决电炉产能增长的最终途径。本文对炉结的成分及性质进行了分析,认为渣中Fe_3O_4的含量是决定炉结厚度的关键,渣中Fe_3O_4的含量高不但增加铜在渣中的机械夹带,而且会加剧铜在渣中的化学溶解损失。通过对Fe_3O_4还原分解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进行分析,本文给出了有效降低渣中Fe_3O_4含量的措施:采用通过小油枪将柴油、白砂和N_2同时喷入炉底的方案;在油气体积比为1∶17~1∶20条件下,还原渣中Fe_3O_4时,油枪的最佳插入深度为0.2~0.3 m,降低渣含铜时,油枪插入渣层厚度的1/2~3/5,处理炉结时,油枪插至炉底再上提50~100 mm;合理控制入炉原料配比,按比例加入熔渣量1.6‰的Na_2CO_3。实施该方案后,电炉炉结厚度降至平均452 mm,电炉渣含铜降至月平均0.498%,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龙飞虎 《钢铁研究》2012,40(5):39-41,49
对熔分深还原电炉冶炼钒钛磁铁矿金属化球团过程中熔分电炉炉衬、出铁口及出渣口等部位耐火材料的侵蚀情况作了介绍,并对侵蚀原因进行了分析。电弧侵蚀、渣中氧化物的化学侵蚀、炉渣碱度不当、砖缝和裂纹等是造成熔分深还原电炉耐火材料侵蚀严重的主要原因,其中电弧侵蚀和渣中氧化物侵蚀尤为重要,占到侵蚀比例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6.
钢铁及铁合金在冶炼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热熔渣,而产出的热熔渣在矿棉电炉中经过调质后,能够生产出一种保温隔热材料——矿棉,这一新兴产业在国内冶炼行业掀起了新风向,然而热熔渣在矿棉电炉(矿热炉)中进行调质生产时,电炉内衬使用的耐火材料寿命不稳定、炉龄短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各个生产企业,为此提出了采用冷凝炉衬的思路,对其使用性进行了分析及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KOH为改性剂,利用渣碱共熔反应对攀钢含钛电炉熔分渣进行改性处理,成功地将炉渣中Ti元素从原来的重钛酸镁选择性地富集到偏钛酸钾中,同时渣中镁铝尖晶石和镁橄榄石转化为易溶于水的铝酸盐和硅酸盐.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共熔反应中煅烧温度、渣碱比(含钛电炉熔分渣的质量与KOH质量之比)、保温时间等对Ti元素迁移富集和镁铝尖晶石转化的影响.当渣碱比为1∶2.1、煅烧温度700℃及保温时间1 h时,生成的偏钛酸钾衍射峰达到最强,镁铝尖晶石的衍射峰最弱,有效地实现了Ti元素的选择性富集及镁铝尖晶石的物相转化.实验证实了较高K/Ti比(K2O与Ti O2的摩尔比)是生成偏钛酸钾的主要原因.以最佳碱熔条件下得到的共熔渣为原料,经过后续处理,在850℃的条件下合成了六钛酸钾纳米晶须.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种通过水热碱法-酸液回流-煅烧,从含钛电炉熔分渣中分离提取、制备纳米结构六钛酸钾晶须材料的新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等表征手段,详细探讨了煅烧过程中钛钾摩尔比、煅烧温度、保温时间和水浸对最终产物物相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含钛电炉熔分渣在水热温度为200℃,水热反应时间为24 h,碱液浓度达12 mol·L-1时,经酸液回流后所得偏钛酸呈一维单晶纳米棒状结构.随着钛钾摩尔比从1.50增加至1.75,煅烧温度从800℃升高到1100℃,保温时间从0.5h延长至7h,制备得到的六钛酸钾晶须的纯度、结晶性及长径比逐渐提高.当钛钾摩尔比为1.75,煅烧温度为1100℃,保温5 h,水浸2 h后可制备得到尺寸均一的六钛酸钾纳米晶须.   相似文献   

9.
张盛 《宝钢技术》2006,(Z1):19-22
桥式拆炉机是电炉维修的专用设备,主要从事炉衬耐材拆除、修补作业和出钢口更换作业,作业时需承受800℃以上热源的直接热传递和热辐射,液压油油温快速升高而超过液压锤允许的工作温度,使得液压锤卡滞,导致无法作业,影响到电炉的正常维修作业.从工作环境的热传递、系统自身工作的功率损失和液压锤功率损失产生的热量三个方面对电炉桥式拆炉机的液压系统进行热平衡计算,从而确定散热系统的散热能力,选用合适的散热器,确保液压系统油温满足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耐火材料炉衬的传热模型,分析了炉衬内不同材料间厚度,导热系数、温度与粘渣层性能、厚度间的关系,认为在选择炉衬结构时,必须考虑炉衬的渣耗附性能,适当增加法的厚度,同时注意调整砖的导热系数与结构,以利于延长炉衬使用寿命,降低维持炉衬长寿运行的成本,模型设立有利于转炉粘渣护炉及高炉钒钛护炉技术下炉衬结构设计的合理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