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象征诗派开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先河。但是这个原应取得更大文学成就的诗歌流派,在一定程度上却因代表人物李金发对中国象征诗派盗火者角色的执迷,人为地搁置了其中国象征派旗手的历史责任,最终在个人利益和对象征诗艺的浅尝辄止的襄抉下,遁入个人生活的小天地。逐渐远离诗歌大潮的轨道,象征主义诗派和他本人的创作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抒情性极强的文学形式,它承载着诗人的情感诉求,读者的欣赏过程也是心灵感应的过程。诗歌有别于其他文学形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其语言的特殊性。作为一种经过锤炼的话语,一种浓缩的书写形式,诗歌自有其创作的规律。诗人创作手法就是理性思维的体现。蒙太奇将诗歌中的意象群组合在一起,它连接了诗歌的感性和理性两因素。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译界对于其可译性的争论由来已久。诗歌可译性是相对的,其争论的实质是译者对诗歌中需要翻译和能够翻译的要素有不同的理解,即权衡诗歌的内容、形式等。任何译者在翻译诗歌过程中均会由于各种原因进行一定程度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品评诗歌,主张“先钻进去“,然后“再爬出来“,做到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将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考结合起来;他认为“诗有达诂“,赏诗者应“以意为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赏诗过程,也是一个诗境与赏诗者心情相统一的过程,即寻觅知音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借助科学元素营造诗歌意象、通过科技常识切入创作主题以及对数理性和明晰性的自觉追求是拜伦诗歌创作中科技元素最突出的三个特征。浪漫情怀与理性精神的融合,对丰富诗人的创作意象、深化其创作主题、体现其个性化创作风格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本体构建中存在的如手工构建难以确保高效性和可扩展性,且自动构建难度大,可操作性不强等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WordNet和Wikipedia的学科领域本体半自动构建方法。首先构建一个领域顶层本体,在此基础上,重用WordNet的结构,从深度上对其进行术语和术语层次的扩展;同时根据Wikipedia中的页面信息,从广度上对其进行术语间关系的扩展和术语的补充;并将该本体构建方法应用于平面几何领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大大提高本体构建的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本体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作为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和作家之一,卡尔·桑伯格是美国作家当中继沃尔特·惠特曼之后唯一能被称为"人民的诗人"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上,他师承了惠特曼的自由体诗歌的文体形式,沿用了长句的写作风格,以及罗列人、事和物的写作技巧,采用人民的语言创作以及诗歌里重复和平行结构的修辞手段。从而进一步使自由体诗歌更加为人民所接受,也在极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两位诗人的亲民性。  相似文献   

8.
工程管理研究中是否应当考虑诸如性别等定性变量是一个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都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以建筑设计人员之间的信任与性别这一定性变量的关系为例,基于对北京、上海和青岛的甲级设计院的问卷调查,运用多元方差分析对性别这一定性变量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信任者的性别在信任程度上并无差别,但被信任者的性别对基于感情的信任程度有显著差别。该结果表明在中国的建筑行业女性被信任的程度要高于男性。本文最后讨论了可能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及对理论和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圣经既是一部文化经典,也是一部宗教经典,在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圣经西方"洋味"的特性让许多中国人甚至是信奉圣经的人们很难理解,也给国内翻译工作者们在圣经术语的翻译上带来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圣经知识的传播。因此,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着重对圣经术语进行分类,并对圣经术语的汉译进行尝试性的探索。尤其从词汇层面探讨如何得体地处理圣经术语汉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在翻译圣经术语时,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以达到翻译"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目的,从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明代云南诗人张含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一生虽未中进士,放弃仕途后却凭借自己的诗作成为嘉靖时期云南文坛的翘楚,具有“海内诗翁”的盛誉,创作诗歌类型多样,其中咏史诗在他的诗歌中占有一定比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张含咏史诗进行分析,探讨其内涵及审美特征。他的咏史诗创作与当时明代的社会背景、出身名门的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的交游经历密切相关。在这类诗作中,他借古事古迹显史识,通过咏说历史人物与历史古迹,希望国家吸取教训,体现出他作为一名儒生的济世情怀;借历史人物以寓己,叹惋自己失意的人生。此外,张含的咏史诗具有独特的史论特征,运用“儒家思想”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评判,力求史论的公平公正;借咏史表达超然的心态,抒发自己的隐士思想;诗歌反映民生疾苦,融入了人文关怀,表现出沉郁悲凉的风格特征,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追求上多得杜甫之精神。他的咏史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维诗歌的人文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中有画”并非王维诗歌的全部。本文抛开常人多从艺术技巧论王维诗歌之囿,试图将王维纳入唐代社会大背景中,立足于作为人的王维及其体现在诗歌创作中的人格魅力、人格力量、人格守持。从人文的角度重新思考王维,从而探索一位封建社会正直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屠岸先生的诗歌股子里面透出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幽兰般的气息,这不仅表现在他对诗歌文体的自觉,孜孜不倦的探求格律,还反映在他诗歌中表现出的中国哲学独特的"天人合一"感人观物的基本观照方式。对古典文化的承传应源于其良好的童蒙时代的古典诗歌文化教育以及现代诗人普遍的古典文化的"模子"情节。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满清统治之下,人民正在酝酿革命巨变,反对异族统治、号召被奴役的民族起来争取自由独立精神的革命浪漫拜伦诗激励了中国人民的士气,一股"拜伦热"席卷中国,而被称为"奇才"的南社成员苏曼殊即是介绍拜伦文学给中国的第一人。苏曼殊极其崇拜拜伦,其诗与拜伦诗都充满了浓厚的浪漫色彩,同时翻译了大量的拜伦诗,对拜伦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该诗既是在内容、风格上对宫体诗的自赎和革新,也是在思想、审美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开拓.  相似文献   

15.
京派小说的总体艺术风格是平和而淡远,带有浓郁的诗情画意.为营造诗一般的美好境界,京派小说从写作内容到表达方式,尤其是在创造诗一样深邃优美的意境等方面,都做了创造性的探索与努力.诗美特征构成了京派小说作品的内在张力,使作品具有超乎作品表面的丰富而深远的涵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诗歌会是三十年代的一个大众化诗歌团体,诗歌大众化是他们的创作宗旨。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外诗歌大众化理论和实践对中国诗歌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意象是诗歌语言的灵魂,也是赏析和翻译诗歌的关键因素。为了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达到一致的、至少是类似的审美效果,原诗的意象应该尽量予以保留。关于如何处理文化色彩浓烈的意象,可以有三种解决方式:省略、注解及替代。  相似文献   

18.
绝句"亭亭画舸系春潭"是宋代颇负盛名的诗歌,传诵者众。然自宋迄今,关于该诗著作权的归属问题却一直争论无定。要之,有"郑文宝说"、"张耒说"、"孙冕说"三种意见,惜皆无有力的文献佐证,多为口耳相传之辞。在梳理相关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从文献记载的时效性及诗歌风格的异同性角度入手考察,该诗应为郑文宝所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尝试从物我关系角度分析中西诗歌,阐明诗歌创作中主观/客观、情趣/意象交互作用之特点,并或最终揭示诗歌境界之分别。诗有隔与不隔之分。诗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大凡诗歌皆可依此分类,中西皆然。  相似文献   

20.
本次调查运用问卷调查和作文样本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大学英语作文评改的现状和学习者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学习者的需求对现在普遍实行的评改模式在谁来评、评什么和怎么评三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调查结果对大学英语作文评改的改革提供了实证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