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隔离 实现内网和外网的物理隔离。用户进入内网时,断开外网连接;进入外网时,断开内网连接。用户不能同时连入内外网,始终保持内外网物理隔离的状态。 信息隔离 实现内网信息和外网信息的隔离。用户在内外网时,使用不同的硬盘存储空间,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  相似文献   

2.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电子政务网络的体系架构: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两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政务内网主要是传送涉密政务信息,所以为保证党政核心机密的安全性,内网必须与外网物理隔离。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需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而从网络规模来说,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都可以按照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的模式进行建设;从网络层次来说,内网和外网也可以按照骨干层、汇聚层…  相似文献   

3.
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两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政务内网主要是传送涉密政务信息,所以为保证党政核心机密的安全性,内网必须与外网物理隔离。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需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而从网络规模来说,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都可以按照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的模式进行建设;从网络层次来说,内网和外网也可以按照骨干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的模式有规划地进行建设。在构建政务网络应用平台的过程中,除了广域网的建设之外…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是对民航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安全加固,提高内网保护等级,对外网的入侵实施有效隔离。改进的方法是针对外网航空公司等VPN用户,使用网闸进行物理隔离,防火墙进行逻辑隔离,并增加IPS入侵防御体系。根据气象网络服务的用户不同,将气象网络划分内网和外网,分段隔离。所有气象资料数据经网闸传输。网闸实现内外2个网络安全区之间的非网络方式的安全单向数据传输,并保证安全隔离装置内外两个系统无电气物理连通。外网经过防火墙和IPS双重过滤,保障内网终端不受侵入,有效地保护民航气象信息网络的安全。内网的民航气象资料从服务器经网闸以千兆带宽高效、实时传输,此次优化调整提高效能促进气象业务的可持续发展。IPS、防火墙和网闸的建设投入,使民航气象内网的设备安全得到加固,外网的病毒感染隐患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新型的内(LAN)、外(Internet)网络物理层隔离的方案及实现。在该方案中,只有内网到外网的物理层单向连接,即内网数据库系统可以安全地向外网授权用户发布数据,但外网的用户却没有从网络上侵入内网数据库系统的物理层通路。从而保证了内网数据库系统的绝对安全。  相似文献   

6.
罗俊 《计算机安全》2006,(12):62-62
一、四川省银监局网络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四川省银监局的网络属于中等规模,其外部与工行、建行等各大银行网相连,内部网络又分有若干业务网。该业务网各节点结构和线路情况均有所不同,比如,有的采用拨号线路,也有专网用户,他们既需要通过VPN建立内联网,还有访问互联网的需求,外网用户访问内网服务器需要访问控制,内网的不同业务部门之间也需要进行访问控制。如何建立内联网?如何让外网用户在访问内网时受到限制,从而不会破坏内网安全?内网不同部门互相访问时又如何能保证不被病毒侵害、恶意攻击或其他非授权访问?这些问题成为四川省银监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无线局网(WLAN)传输媒体的开放性、无线终端的移动性导致无线局网存在许多安全问题。本文论述了无线局网的安全管理技术,分析了网络传输数据包的标识原理;利用虚拟专用网(VPN)技术实现部门间专有网络互访;利用CACTI服务记录企业内网与内网、内网与外网的数据交换,实时监控网络运行状态,实现企业无线网的低成本、高安全和易管理。  相似文献   

8.
网络地址转换是指内部网络的主机要访问外部Internet网络时,具有地址转换功能的设备(路由器)将其内网IP地址转换为合法的公网IP地址进行访问外网。通过地址转换可以将内网与外网隔离开,让外网用户无法知道内网的拓扑结构,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通过地址转换技术实现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个合法IP与外部Internet进行通信,有效缓解公网IP地址匮乏问题。  相似文献   

9.
电子政务外网是政府部门之间由于协同办公的需要而建立的专用网络。它同政府内网物理隔离,同Internet网逻辑隔离,它同其它网络逻辑隔离。电子政务外网系统是由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按照电子政务平台信息系统的应用目标和规则组合而成的有形实体。它是各级政府对外沟通的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查阅信息,  相似文献   

10.
电子政务是一个由内网、外网和专网三级网络域所构成的庞大信息系统。各个网络域执行着不同的服务内容内网是一个完整的政府办公自动化环境,外网担负着与公众间信息沟通的任务,而专网则负责政府间内、外网间的数据交换。  相似文献   

11.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两个网络,一个上内网,一个上外网,而主机只有一台。双网卡都工作时,内外网都不能访问,必须断掉一个才能访问另外一个,想实现双网卡同时在线,想上内网上内网,想上外网上外网?该怎么办呢,往下看……  相似文献   

12.
《数码世界》2005,(9):28
众所周知,电子政务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信息化手段,其系统涉及范围大、结构复杂,既要在政府内部整合信息资源,又要面向广泛的公众服务,同时还面临着众多内外复杂的安全威胁,这就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而言,政务网一般分为内网、外网、公众网三个部分。政务内网一般运行涉密业务,政务外网运行非涉密业务,公众网为广大用户提供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通常对电子政务的网络中心通过八芯光纤接入,2根接互联网,2根接政务内网,2根接政务外网,2根空闲。而基于安全的考虑,对于政务网,通常要求内外网间物理隔离,外网与公众网间…  相似文献   

13.
从结构上看,电子政务是一个由内网(包括核心数据层和办公业务层)、外网(公众服务层)和专网(数据交换层)三级网络域构成的庞大信息系统。各个网络域执行着不同的服务内容:内网是一个完整的政府办公自动化环境,外网担负着与公众间信息沟通的任务,而专网则负责政府间内、外网间的数据交换。  相似文献   

14.
在PKI体系下进行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首先介绍了电子政务网络的结构,其次分析了PKI体系,最后提出了利用PKI技术,在电子政务网中的内网、外网、以及通过internet访问内网时如何实现信息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5.
如何将数字化校园内部的Web服务安全有效地对外发布是当前比较现实的问题.本文对当前常用的防火墙技术作了简单分析,然后指出反向代理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途径.着重介绍了在校园网中通过squid在linux操作系统下实现反向代理的方法和步骤,允许外网用户通过反向代理访问内网的Web服务并增强了Web服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Web的行政审批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行政审批系统结合实际需求,构建了面向窗口工作人员的内网服务平台,面向系统服务用户的外网平台,面向系统管理员的业务管理、系统管理和数据交换平台,内网办理,内外关联。系统通过应用结构模型、工作流定义和分析、分层结构的设计和确定,来揭示网上审批业务过程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略显夸张的说法是,一个能进入办公室打开电脑的普通员工对内网安全的潜在威胁远远超过了一个技术一流的网上黑客。内网安全是整体网络安全的基石和出发点,企业用户在关注外网安全的同时,必须加倍重视内部网络的安全,加大内网安全的规划力度和投资力度。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多年实施大型网络项目的经验,对于内网安全问题拥有一整套解决方案,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安全产品——eCop内网安全专家。 eCop包含的网络拓扑发现工具可  相似文献   

18.
《办公自动化》2003,(1):8-10
长春信息港是长春市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点工程。长春信息港分为内、外两个网络,外网是长春信息港Internet服务系统,内网为长春信息港政务信息网。内、外二个网络为二套系统物理隔离。长春信息港综合办公系统是运行在长春信息港内网上,实现长春市政府机关网上办公的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19.
现在绝大多数的家庭和办公快速域网都是通过NAT方式共享Internet的,由于NAT工作方式对外界来讲隐藏了内部IP地址,所以构成了一个天然的防火墙,也正是这个原因,一些主机上的对外服务不能被外网用户直接访问,必须通过在网关上进行端口映射的方法,将内网主机的对外服务端口是非曲直射到网关的外网IP的相关端口上,方可被外网访问。  相似文献   

20.
一位分析师说,“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任何秘密可言”,因为任何存有某种意图的人都可能在网络上获取别人的信息。 企业在通过Internet向其用户提供更多、更便捷服务的同时,面临的安全漏洞也越来越多。据统计,国外企业在建设内网时,投资额的15%用于加强内网安全。 关于外网安全和内网安全,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外部网络的入侵就像一个人被打了脸;而内部网络的成功入侵,就像一个人被伤及了五脏六腑。 内外网防护要两手抓 毋庸置疑,一个人被打了脸会疼,严重者会毁容,而如果伤到了内脏,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