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俊 《江苏陶瓷》2014,47(5):58-58
均陶堆贴花是宜兴独具特色的陶瓷装饰技法。均陶堆贴花是以大拇指做笔,以不同于坯体的泥料为墨,在器物光滑的坯体表面上或堆、或贴,形成陶器表面的各种装饰画面,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间趣味。  相似文献   

2.
宜兴均陶堆贴花是宜兴独具特色的陶瓷装饰技法,以前俗称堆花或贴花,以大拇指做笔,以不同于坯体的泥料为墨,在器物光滑的坯体表面上或堆或贴形成各种装饰画面,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间趣味。  相似文献   

3.
宜兴陶瓷堆花工艺是一种装饰陶瓷制品的特殊手法,完全是手工方式的装饰工艺。以手指为工具,在陶器坯体表面上用粘土堆贴,组成既有粘土意味,又有浮雕效果的装饰纹样。这种陶器堆花工艺的技巧性很高,继承了传统的陶塑、印纹、贴花等工艺,加以综合发展而形成的,是我国工艺美术园地的一枝奇葩。陶瓷制品经过细致的堆花装饰,施釉烧成后,画面清晰,层次分明,呈半浮雕状态,有  相似文献   

4.
堆雕是使陶瓷表面产生凸的纹样。一般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两种,也有两者相结合的,又有彩色和素色之分,还有堆泥和堆釉之分。堆泥是用泥浆或各种不同色彩的彩泥用手指或工具在坯体表面堆出各种浮雕状的纹样。这种方法目前多用于陶器装饰上,江苏宜兴地区称为"贴花"或"大拇指贴花"。它主要以拇指作为画笔,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各种树木花草,飞禽走兽,山川云石。形象具体,远近分明,层次清晰,具有粗犷奔放的民间风格,手工堆泥有搓、揿、拓、捺、印、划、贴印等几个动作。  相似文献   

5.
<正>陶堆花工艺是装饰均陶制品的特殊工艺,是以手指为工具,在陶器坯体表面上用粘土堆贴,形成既有粘土意味又有浮雕效果的艺术品。这种陶器上的堆贴工艺技巧性很高,是继承了传统的陶塑、印纹、贴花等工艺,经历代艺人的不断完善、综合发展,而形成了有着自己独特艺术语言的装饰技艺。陶堆花装饰施釉烧成后,画面清晰、层次分明,呈半浮雕状态。装饰风格讲究,构图繁密不乱、疏简有致,风格豪放而潇洒,手指堆贴  相似文献   

6.
堆花称为宜兴陶堆花技艺,是将一种或数种有异于坯体本身色泽的泥料,堆贴到坯体上,再通过大拇指的各种挤压技法,堆贴出具有一定立体感的类似浮雕的画面。包括装饰画面和作为主体艺术的堆贴。  相似文献   

7.
宜兴的堆花工艺作为一种美化陶瓷的装饰手法,它是利用大拇指在坯体上的搓、撕、搭、堆、揿等来塑造形象。早在明末清初就存在堆花手法,来装饰陶器,从手法上来看,明代前的装饰以堆塑为主,清初期的堆花有了大的转折。它充分运用了搓、撕、搭、堆、揿的堆花技法。在器皿上进行装饰,形成了绘画大写意的艺术效果,再经过施釉,使画面层次分明,生动活泼。民国之后的堆花工艺,不但在装饰手法上进行变化,还在材质、造型、釉料、泥料上进行研究,从单一的白泥发展到用化工有色颜料配制多种丰富的色泥,原先的堆花工艺只局限于缸、罐等粗  相似文献   

8.
<正>宜兴均陶经过历朝历代探索创新,其造型、技法、釉料发展更为成熟,成为陶瓷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深受人们喜爱。宜兴均陶之美在于釉色,南宋时期陶工主要用白泥在器物上堆贴图案以作装饰;明代初期,釉彩装饰得到较大发展,重视装饰图案的色泽、工整度;永乐年间,堆贴花技法逐渐用于均陶装饰中;清代时期发展成熟,创作图案趋于丰富多姿,且有"红茗胭脂,青茗葱翠,紫若墨黑"之称,颜色瑰丽,绚若晨葩,增加其审美价值,让世人交  相似文献   

9.
宜兴陶器堆贴花艺术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著名陶都宜兴,陶器堆贴花在历史上以别具一格的风貌,占有着十分重要的部位.虽然由于时代的变迁,陶器生产的方式种类、陶器用途都有很大的变化,但陶器堆贴花在日用陶、工业陶、园林陶、美术陶、陈设陶等上,都展示着堆花艺术的魅力,陶器堆贴花产品纷纷走进农村、城市、家庭、园林、宾馆、写字楼,甚至北京中南海及国外都能见到.这里专门谈谈堆贴艺术.……  相似文献   

10.
宜兴均陶是极具地域特色的陶瓷艺术,其精湛绝妙的堆花装饰技法更是举世瞩目。本文通过探析宜兴均陶堆花装饰技法独特的堆塑意韵,并追溯其历史渊源,呈现堆花艺人灵活运用大拇指徒手进行堆塑的技艺,一抹一捺随着指尖的舞动,一幅幅灵动传神的画面便见证了均陶堆花艺术的魅力。随着堆塑技法的日益成熟,大拇指堆贴画的意韵更足,挥洒自如中充满了泥性、泥气和泥韵。  相似文献   

11.
一、现代陶艺之概念 中国向来以“瓷国”著称,具有悠久的陶瓷文化底蕴,对全世界的陶瓷艺术发展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但正是由于这种极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根植于国人心中的陶瓷审美模式拖延了中国现代陶艺的萌芽,忽略了世界范围内新兴的现代陶艺审美观念,而一些西方国家,如英美和日本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便开始了近现代陶艺的起步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试论陶瓷艺术与环境艺术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蒂 《江苏陶瓷》2006,39(6):16-18
从陶瓷艺术独特的稳定性,独特的装饰特点和广泛的装饰功能等方面入手,并从日用陶瓷与室内环境艺术的完美结合,陶瓷壁饰与环境艺术的结合,建筑陶瓷在环境中的装饰地位三个方面加以论述陶瓷艺术与环境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3.
袁乐辉 《陶瓷研究》2007,22(1):97-98
自然界的物质结构及其生物、生理所构成的美的规律,显示出了巨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同样,艺术中关的形式,有美的法则,也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规律性,找到了美的规律、美的法则。然而,任何视觉艺术的形式美规律,都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它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和艺术语言体现出来。这种形式美规律包含着秩序与和谐、节奏与韵律、条理与反复、比例与尺度、空间与分割、对称与平衡、动与静等。而构成主义艺术就是充分聚集了这些形式美规律应用在其组织结构和艺术语言中。  相似文献   

14.
《化学与工业》2014,78(7):47-47
  相似文献   

15.
偏爱艺术玻璃的艺术大师 欣赏过“玉美人“、”南荷天香”、”岭南风采”等一大批益友鸣艺术玻璃产品的人无不赞叹其艺术风格之大气、表现手法之细腻,将国画风格及其他多种风格巧妙融入艺术玻璃.这些还不足以表现一位艺术大师的全部.更为人惊奇的当属益友呜展厅内展示的大批玻璃雕塑作品,制作雕塑多数都是手工完成,其难度可以想象.通过这些玻璃艺术品,让人们可以看到一个思维敏捷.艺术功底非常深厚的艺术大师——陈加林。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生漆》2019,(4):13-16
随着"大漆"这一媒介在当代艺术中被越来越多的提及,漆画在绘画界中越来越重要的前提下,通过分析中国当代漆艺的发展历程,研究世界当代艺术家们如何利用"大漆"这一媒介进行艺术创作。并且在这一背景下结合笔者的漆艺创作,利用波普艺术的手法,试图探索一条漆艺创作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7.
喻安 《景德镇陶瓷》2004,14(3):33-34
时代文化往往如一缕清风,轻轻地飘过你身旁,似一袭春雨,悄悄地渗入泥土,时代的节奏之快,常让人在繁忙而琐碎的生活中感觉不到这些,然而这如春风、似春雨般的现代文化、艺术向我们袭来之后,对我们这些从事陶瓷艺术的创作人员是否应该有所停留呢?  相似文献   

18.
19.
20.
江文 《中国生漆》2011,30(1):41-43,53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漆的民族,中国古代漆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美术史、工艺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曾经是中国人观照自然、器以栽道的传统艺术,在20世纪文化主流化进程的迅猛变化和现代艺术观念影响下正面临着形式与内涵观念的缺失、异化,如何能使漆艺创作在当代语境之下寻求和建构当代价值的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