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夏志刚 《城市住宅》2022,29(2):192-194
商业综合体作为城市标志性建筑,代表城市经济、商业、文化发展水平,故优化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意义重大,应结合商业运营招商计划,优化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为商业综合体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商业综合体建设效益.围绕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阐述设计原则、要点,并结合项目设计时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解决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设计的难点,通过对某商业综合体的分析,结合大型商业综合体内部结构复杂、空间大、消防设计难点频出、突破国家现行技术规范的要求等特点。以该商业综合体部分区域的消防设计为例,分析了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内部结构、火灾危险性特点及相关技术难点,研究以更科学、合理的方式解决商业综合体内部安全疏散、消防设施设置、防火分区划分等诸多问题,探讨和研究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设计的难点的解决方案,提升商业综合体消防设计难点的合理化解决方案水平及整体消防安全能力。  相似文献   

3.
曾明顺 《江西建材》2023,(9):86-87+90
商业综合体是以商业购物活动为基本内容,具备办公、酒店等若干功能的复合建筑。文中以上海合生国际广场为例,对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的性质、形态、城市设计理论进行阐述,对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建筑立面设计、交通流线设计、空间尺度以及历史文脉进行分析,探索综合体外部空间的设计方法、设计原则以及设计趋势,以提升商业综合体的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商业综合体建设项目逐渐趋于热门。基于现有商业综合体设计的一般经验,阐述了商业综合体项目设计中关键问题及注意事项,可为类似项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论述了什么叫商业综合体,根据笔者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了有关于商业综合体设计方面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并从这些问题中指出商业综合体设计耳朵困难在哪里,对于如何设计商业综合体表现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并且对于未来的商业综合体的设计进行了自己的判断,这里面主要包括中小型的商业综合体对于规划的设计以及内部空间之间的改造,具体的交通的流线等等问题,如果成功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就解决了中小型的的商业综合体的窍门。  相似文献   

6.
张佳杰  刘昕 《门窗》2013,(12):222-223
消防给水设计是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设计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某商业综合体工程为实例。阐述了这类项目的消防给水设计内容及思路。借此为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消防设计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与管理的质量,进而发挥商业综合体建筑功能的有效性,文章首先分析了商业综合体建筑在设计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接着从设计方面和管理方面分别提出了解决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与管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商业综合体设计中消防疏散设计是重点和难点。以宜昌某商业综合体为例,从总平面设计、防火分区划分、疏散楼梯宽度计算、功能房间疏散、地下室疏散设计等方面阐述了大型商业消防设计的方法,提供了商业综合体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商业综合体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各个功能组织的高度集中。以商业综合体的交通流线设计为对象,进行商业综合体的设计研究,分析商业综合体的平面布局,对功能流线、消防疏散流线、铺面流线进行整体的平面布局,旨在推进商业综合体发展成效。  相似文献   

10.
吴凯东  王卡 《建筑与文化》2021,(10):145-146
商业综合体客流动线的设计,在空间布局和组合上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双动线"是商业综合体动线的一种模式,是在传统商业综合体单一动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演绎发展出相互作用的两条动线.文章对商业综合体中的"双动线"策略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为商业综合体的客流线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常低温下EGSB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5~26℃的常低温条件下,采用EGSB处理生活污水,考察了进水流量、回流比、液体上升流速(Vup)、温度等因素对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6℃左右时,对于9~11 L/h的低进水流量,宜采用高回流比(1.6~2.5),对COD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0%;对于15~24L/h的高进水流量,宜采用低回流比(0~0.6),对COD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4%;当进水流量提高至30 L/h时,不宜回流,对COD的去除率降至77%;当进水流量分别为9、11、15、24、30 L/h时,最佳Vup分别为4.0、(3.1~3.6)、(2.7~3.4)、3.0和3.8 m/h,此时对COD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0%、(87%~89%)、(83%~84%)、83%和77%;在无回流的条件下,适宜的进水流量为15~24 L/h,相应的HRT为0.5~0.8 h。当温度为15~26℃时,EGSB适宜的运行条件是高进水流量(15~24L/h)、高Vup(3.0 m/h)和低回流比(0~0.6),此时对COD的去除率高达81.9%以上。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大学本科实践课程AutoCAD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难题,细致地解析了学生的心理,积极地采取心理战术缓解学生的压力,令其克服自卑的心理,使其保守良好的心理,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并努力创造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条件和环境,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经过三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出结论:优化课堂教学,教者首先应仔细观察与揣测学生的心理。  相似文献   

13.
James W. Axley 《Indoor air》1993,3(4):298-309
Adsorption, desorption and chemisorption are known to impact the dispersal of volatile organic and chemically reactive compounds in buildings. These same three processes may be used to advantage to control the levels of these compounds indoors using building sorption filtration devices. To add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se processes, to provide the means to predict the impact of these processes on human exposure and to provide the tools needed to design gaseous filtration systems to mitigate the exposure to these compounds, a general approach to modeling the dynamics of these processes is presented. Equations are presented to account for the elemental advection, diffusion, sorption, and chemical transport steps affecting single component sorption dynamics in rooms and sorption filtration systems. These element equations are based on general principles and formulated in terms of fundamental physical parameters that may be determined using standard procedures. Models to predict room and sorption filtration system dynamics are formulated using assemblages of these element equations and a series of simplified models of these systems are derived. Initial applications to model single-component sorption transport in rooms and sorption filtration systems indicate that the approach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vide accurate predictions providing the sorption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rbate-sorbent system being considered are well-characterized. This potential is, however, compromised by the lack (or present uncertainty) of fundamental data relating to sorption equilibrium, porous diffusion, surface chemistry, and boundary layer mass transport  相似文献   

14.
根据代建制的内涵,在代建实践工作中的认识,分析了建设项目前期、设计、施工各阶段的主要工作职责,即设计方案及图纸优化,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做好参建各方之间的协调工作,加强合同管理,监督各方切实履行各自职责,严格控制工程质量、投资、进度,竣工验收后移交使用方。  相似文献   

15.
应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DINA对土钉支护的变形性能进行分析,阐述了土钉支护有限元数值模拟的特点和作用机理,考虑了土体的弹塑性特性、土钉与土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分步施工过程,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土钉在土钉墙复合土体中具有分担作用、应力传递与扩散作用、变形的约束作用;同时模拟了土钉墙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反应加速度、实时动位移,探讨了土钉墙产生滑移、沉降及倾斜的原因.分析结果既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可靠数据,也验证了ADINA软件在土工分析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郝鹏  申铁军 《四川建材》2022,(1):226-227
通过对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详细分析了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措施,分析表明:及时建立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特别要强化制度建设、人员队伍建设,确保应急救援体系的全覆盖,严格值班值守,确保信息畅通.要加强值班值守工作,执行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在岗监控,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值班领导.应急救援抢险要时刻处于临战状...  相似文献   

17.
基坑开挖容易导致邻近建筑产生较大沉降,而目前关于基坑开挖引发邻近建筑群变形规律的研究较为匮乏,邻近建筑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尚需研究。基于实际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别建立实际情况、仅有建筑1、仅有建筑2的3个计算模型,探究了深长基坑开挖引发邻近建筑群沉降规律,得到以下结论:建筑距离基坑较近时,基坑开挖过程中容易发生较大沉降,后趋于稳定,层数较高且平行于基坑的建筑沉降较大,垂直于基坑的建筑沉降差异较大;基坑开挖后,建筑群沉降小于单个建筑沉降;垂直于基坑的建筑偏转角更大,距离基坑较近处更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与单个建筑相比,建筑群中各建筑偏转角更大,尤其是垂直于基坑且中部附近存在其他建筑的情况,更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18.
In 2006, responsibility for implementing the Dutch housing allowance system was transferred from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to the Tax Authority. It has since been renamed, and is now known as the ‘rent rebate system’. A number of dilemmas have become evident since the 2006 changes. Attention has shifted to how to implement the system effectively: how to limit the overconsumption of housing services, how to avoid moral hazard, how to reduce outright fraud, how to reduce the poverty trap, and how to prevent the escalation of public spending. These new dilemmas have led to the central research question in this article: how to redesign a system of rent rebates? The discussion of these dilemmas points to further changes. Proposals for a redesign of the rent rebate system in the Netherlands are presented. These proposals could also be relevant for ot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9.
矿产尤其是石材矿产的开发必然会对原矿区的环境造成破坏,容易形成矿山高陡岩边坡,即白茬山。白茬山由于坡度高、坡面长以及坡面温差大等原因,易形成恶劣的生存环境,很难实现有效的植被附着,长期复绿效果充满挑战。对此类生态环境中的常见复绿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不同技术的优缺点及使用机制。进一步根据白茬山的地质、地形和地表等特征,进行生态修复技术的优化与改进,展望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助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样板房作为商品房的推广手段,它的软装设计并不是直接出售给消费者,而是作为向消费者出售房屋的一个跳板,房地产开发商在样板房的室内设计上一向不惜成本,特别是软装设计。对于样板房的受众,人与人之间审美的主观性差异也会造成对设计的不同喜好,这种差异在实际中是设计管理者较难把握的。因此,在进行软装设计管理时有必要进行数据管理、分析,用数据来辅助决策,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顾客对不同空间软装设计关注程度,建立空间权重数据,结合成本、关注点数据,分析成本分配和关注点分配拟合,帮助实际设计管理对重点关注部位效果的打造,以达到在不同条件控制的成本下最佳的软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