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关于建筑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的讨论是当下国内建筑学界尤其是从事建筑创作的建筑师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这一现象是国内建筑创作研究走向深化、更有开放视野和更具理性的反映,表明中国建筑创作和研究正在迈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场学术讨论必将对21世纪中国建筑创作及其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庄丽娥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2,(5):51-57
基于地域性建筑理论,选择具有闽南特色的红砖文化与石材文化为2个切入点,对厦门近代"嘉庚建筑"1919—1962年间的本土化历程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首先追溯其本土化历程的缘起,进而研究其如何将闽南传统红砖文化融入南洋建筑式样,创造出具有闽南红砖文化特色的"嘉庚建筑";最后研究其如何将闽南传统石文化融入南洋与西洋建筑式样,创造出具有闽南石文化特色的"嘉庚建筑",为当代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5.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与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破坏、人类不同程度地尝到环境破坏苦果以后,人们开始思考如何维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绿色建筑概念正是这种思考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中国茶叶博物馆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的创作回顾,理解结合环境的设计理念,探讨在现代风景建筑中表现地域特点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回顾了我国档案馆建筑的历史和现状,梳理了地域性建筑的发展状况,对档案馆建筑的地域性的体现进行了分析,以冷水江市综合档案馆为例对档案馆建筑的地域性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本土建筑的复兴成为热门话题.”中式建筑”、“新东方主义”等相关名词层出不穷。这种现象首先意味着建筑界对本土建筑特色丧失的反思,也是对中国逐渐沦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忧虑其次经过一段时间的开放,人们又重新找回了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自信和心理认同感:此外.国人对遍布各地的“洋”建筑垃圾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日渐认识到传统建筑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10.
高技术与本土化——浅谈地域性绿色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创作绝非孤立存在。地域性建筑设计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绿色建筑的设计也强调因地制宜,在运用高技术的同时,注重当地的气候、材料等特点,最大的节约资源。应该说因地制宜的绿色设计原则,与建筑本土化的创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建筑的地域性是建筑师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厦门同安文化中心项目的总结,从建筑形体构思、建筑细部和材料、建筑环境和内部空间等方面对现代文化中心类建筑的地域性表达进行阐述,目的是在文化中心类型的建筑设计中既表达鲜明的文化性,又适当地体现建筑的地域性,从而将现代的建筑空间与功能,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相结合,在满足现代文化建筑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适当体现地域传统文化。并对地域性的现代文化中心类建筑创作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适度技术本质设计——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楼建筑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楼设计中深入贯彻"经济、实用、安全、美观"的原则。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气候特点,注重适度技术的创新性运用和现代政府办公建筑的本质设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笔者自己设计的都江堰民俗体验馆,讨论了作为一个建筑学专业的大学生,如何理解“地域性建筑”,并阐述了方案是如何对建筑进行“地域性”表达的. 相似文献
16.
北京新建筑地域性表达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了北京2000年以后建成的若干新建筑,依据地域性表达的程度和方式总结出3种较明显的倾向;通过对3种倾向的分析与归纳,反思了北京新建筑中地域性缺位问题,探讨了地域性表达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佛教自东汉时自印度传入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时的大规模融合,成为中古以来影响中国文化的重要外来文明之一。以佛教建筑为例,中国佛教在寺院形制、佛塔和寺院景观三个方面作了调整,以促成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从而形成了与印度原始佛教迥异的中国佛教建筑。 相似文献
18.
几百年来,在马来西亚形成了东,西方文化既相冲突双相协调的格局。马来西亚的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都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下建设他们的城市,他们一直积极地学习和运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城市建筑模式。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国际化、本土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建筑现代化、国际化与本土化是中国建筑师面对的世纪课题。“三化”与中国建筑历史发展特点有关。建筑首先是器物文化,位于文化的外围,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有灵活性、变异性。中国现代建筑在近代出现历史性的转型、转制、转轨。历史的中国建筑单源又一元,现在是多源又多元。中国建筑现代化是必须的、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本土化不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