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滨谊  王玲 《规划师》2007,23(5):19-23
针对自然环境如何融入城市中心区的公共活动空间的问题,文章提出建设"自然化"的城市中心区的设想,从规划价值观和规划方法两个层面分析城市中心区"自然化"与人工化的区别.安徽省太湖县中心区具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其规划以"规划结合自然"为原则,形成"一城两区"的规划结构,围绕禅宗文化特点构建公共空间体系,最终实现"创造自然化城市中心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运迎霞  尤明 《华中建筑》2007,25(7):73-75
城市中心区是集中体现城市特色与精神风貌的重要场所,其空间环境的品质建设自然成为新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该文以城市设计对城市风貌的导向作用为前提,针对我国城市目前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城市中心区空间环境品质管制方面不利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完善目前控制指标的编制是加强城市设计思想实施的重要途径.同时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城市设计阶段入手,通过分析城市中心城区不可或缺的城市设计的设置原则及设计特点,对原控规中与空间形态相关的几项控制指标进行再思考,尝试从建筑体量、城市公共空间角度,将文字性的城市设计思想指标化,提出设置环境宜居度指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集中了政治、经济、文化和服务空间,其建设在为城市带来便利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本文从绿色低碳角度出发,总结了全球典型城市中心区的规划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归纳并提出了高密度城市中心区规划建设的3个主要方面:绿色市政规划、绿色交通规划和绿色建筑规划。本文梳理了高密度城市街区的绿色设计策略,从绿色与低碳的角度对当前乃至未来我国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规划、开发与建设提供建议与指导。  相似文献   

4.
公园城市为当前城市营建和人居环境建设指明了方向,城市绿色空间作为公园城市的主要空间载体和意象构成,是构建"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城市绿色空间起源,本文总结了城市绿色空间的概念和内涵,探究城市绿色空间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机制,并提出优化城市绿色空间分析规划建设管理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城市人居生态环境,促进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中心城区向外迅速扩展,大城市绿色隔离地区不断遭到蚕食,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亟须对绿色隔离地区的规划建设进行有效控制。运用生态空间效能分析、建设用地蔓延分析、生态敏感性分析、产业适宜性分析和村庄布点因子分析等方法,以石家庄绿色隔离地区为例,分析其现状特征及问题,从地价差异、收入差距、管理权限等方面揭示其空间演变动因,提出分级分类分区的空间管控、优先保育自然生态、"调一限二兴三"的产业发展,以及集中集聚调整村庄布点的规划策略,以期有益于中国大城市绿色隔离地区的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6.
城市中心区更新与再开发是当今城市发展建设中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城市发展宏观背景、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和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分析了城市中心再开发的现实特征与发展趋势,梳理归纳了国内外相关城市中心区及其再开发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现阶段城市中心再开发工作存在空间资源浪费严重、整体环境品质下降、人性化空间缺乏和产业结构雷同等问题。基于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就如何加强社会力量在中心区更新中的参与、加强中心区的集约利用、推进中心区的人性化空间营造,以及提高中心区更新规划决策科学性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城市老中心区更新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的城市建设发展进入"增存并行"的下半场,曾经为城市工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城市铁路,而今成为割裂中心城区城市空间的重要因素。对城市废弃铁路规划管理的滞后及对这一城市级存量资产更新价值的低估,导致城市中心区废弃铁路再利用的低效和困难。本文基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理念,充分挖掘城市中心区废弃铁路的空间资源潜力,发挥城市线性空间元素价值,通过"绿轨衔河""活轨联城""承轨兴业"的规划策略,探索高密度城区废弃铁路再利用对城市生态格局建构的途径。通过《天津环城铁路绿道公园规划》《乐城·天环——都市活力提升计划》等规划研究,重塑废弃铁路空间形态,转背为正,从城市尺度上修复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损害,缝合对城市人文生态环境的割裂,联动城市经济生态的发展格局,系统建构高密度城区的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8.
尚鹏 《山西建筑》2012,38(17):33-34
基于大连市城市中心区设计的总体构想,从与城市有机结合的道路交通组织、与大连城市广场景观以及城市天际线景观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大连市裕景中心项目,进而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高层建筑与城市中心区规划建设有机融合的设计方法,从而更好的优化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9.
《世界建筑导报》2007,(2):30-51
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 规划原则 整体协调: 全面提升宝安中心区的城市品位及建设档次; 特色营造: 加强中心区的可识别性,创造中心区独特的城市风貌 人文关怀: 研究人对自然环境的渴望以及与人交往的需求,为市民创造提供工作、生活、休闲、娱乐的舒适环境;  相似文献   

10.
多中心性是(后)现代城市和区域空间演变的共同趋势。本文介绍了多中心性最新发展理念和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特点,并以荷兰兰斯塔德地区、欧洲空间发展远景规划和美国大城市地区为例进行典型分析和比较,总结多中心规划或发展在不同尺度和不同维度的特点。最后,在规划实施尺度、战略规划、形成动力、中心区载体、空间与社会经济联系、规划的制度建设和整体考虑社会环境等方面对我国城市和区域规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来,中央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绿色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迁安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为例,阐述如何在旧城更新的趋势下,完善旧城区的绿地系统,形成绿色网络,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2.
陈玲 《福建建筑》2014,(6):59-6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一大组成部分,在维持城市人居环境的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类居住的环境质量,提供自然空间以满足居民游憩、休闲生活的需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中,部分城市的绿地系统被破坏,导致该区域的生态建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以福建省中、小型山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从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功能与作用出发,分析了目前中、小型山地城市在绿地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袁目灵 《城市建筑》2014,(24):142-142
城市园林景观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改善自然环境。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主要包括绿化带以及公园环境的建设,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清新、舒适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4.
何昉  叶枫 《中国园林》2003,19(6):9-13,21
莲花山公园位于深圳市城市中心区,即行政文化和城市商务中心区(CBD)正轴心,与中央绿带连贯成片,与市民中心、音乐厅、图书馆、青少年宫等大型公共建筑隔街相望,成为中心区的绿色核心,是深圳城市景观的主景。这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为深圳市民创造了一个“活的绿色自然博物馆“。一方面,公园规划为市民在使用国内公共设施的同时保护了用地内原有自然植被,并营造了可以永续利用的第二自然环境。希望莲花山公园的建设能为飞速发展的深圳带来一块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示范。  相似文献   

15.
许仁华 《华中建筑》2010,28(8):107-111
作为未来赣州市章江新区的城市绿心、重要城市开放空间,章江新区中央生态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直接影响着该城市的区域发展。该文在充分尊重新区历史文化、满足城市蓄洪排涝功能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自然、生态、富有人文气息"为核心设计理念,传承和弘扬赣州地域文化,将中央公园打造成为章江新区的生态绿肺、市民休闲娱乐的城市客厅。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合肥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规划与建设的背景、环境条件分析入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资源与环境的整合利用,合理确定示范区的规划定位、发展战略、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结构等,以期为示范区下一步的规划和建设提供战略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规划设计中自然价值观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方  胡纹 《规划师》2004,20(2):34-36
郑州工程学院新校区规划强调自然要素的先决作用,运用循因而变的规划设计思路和“有机生长”的城市建设整体观,教学区、学生公寓区、运动场地区和“生长轴”、“绿轴”,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8.
高文美 《城市建筑》2014,(21):381-381
在现代城市生活环境中,城市绿地与居民的居住环境密切相关。由于某些原因,目前城市绿地的规划与建设并不完善。因此,本文就如何规划与建设城市绿地、创造和谐的人居环境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深入探测公园绿地与居住用地的空间耦合模式及影 响因素,是高效协同两者发展、营造高品质人居环境的基础。 结合土地利用、POI等多源数据,借助空间聚类分析、地理 探测器等方法,基于南京主城区街道单元,系统揭示2006、 2012、2017、2020年公园绿地与居住用地的空间耦合模 式,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的规模增长滞 后于居住用地,古城区格局稳定,主城边缘变化突出;2)公 园绿地与居住用地的空间聚集趋势波动性减弱,形成高水平耦 合、低水平耦合、公园绿地主导、居住用地主导4种空间耦合 模式;3)空间耦合受自然条件的核心支撑、规划政策的关键导 向、邻里特征的辅助催化作用。相关规律有助于深化公园绿地 与居住用地的空间耦合理论,为城市宜居环境规划与建设提供 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工建筑工程消耗自然资源和社会能源多、占用土地和空间广,建筑施工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大、造成环境污染、导致地球气候转变;因此,在繁华城区对超大超深地下空间的绿色建筑工程开展绿色施工势在必行,运用先进技术、设备、工艺、科学管理、规范操作、合理控制各施工环节;达到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实现"四节一环保"目标;增加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创建低碳和谐城市,是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