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加强水文化研究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束文杰  王哲 《江苏水利》2004,(10):47-48
水蕴孕了生灵万物,人择水而居.依水生存,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水文化的发展史,在不断延续、不断升华。开展水文化研究,加强水文化建设,对推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加强行业自身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类水观念的发展历史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人类生存离不开水,它作为人类的生命线,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人类生活不能没有水,鉴于水的重要性,水观念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人类关于水的观念是历史地发展的。它与人类社会的经济一社会发展模式相关,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要求新的用水观念,新的用水观念又推动发展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李宗新 《海河水利》2002,(3):53-56,60
水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从层次上分,有景观水文化,和赤水文化和心理水文化;从时空上分,有时代水文化和区域水文化。水文化作为一门科学,是通过研究水与人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在联系,科学地认识水在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前,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为:加强水行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水文化事业,营造良好的水文化环境和开展水文化研究,以提高水行业职工素质和水工程文化品位,推进我国水利事业发展,丰富民族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水文化是对人类社会各个时期水环境观念的外化,反映着人类社会对水环境的认知程度,以及思想观念、思维模式、指导原则和行为方式。水文化是人类繁育生存和发展的结果,同时也反哺着人类的治水实践。建国以来,我国现代水利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逐步实现着人类治水兴利的预期目标。但是由于工业社会的迅猛发展导致对水需求级数增长、  相似文献   

5.
人类水事活动,是人类文明历史灿烂、悲壮、伟大的内容之一.水文化,不仅极其典型、鲜明、系统地体现在中国这个以农为本、“靠天吃饭”的农业大国,而且,也充分地反映了其它国家(地域、民族、历史、文化)在治水活动中,在缔结人类生存、发展与水的深刻关系中,所具有的文化特点与行为。世界其他各地的水文化内容,丰富而又独到,既是人类千万年文明进程的表现,也是人类在对付自然,保护自己时一种共同的普遍性的心理历程.这里,既有和春秋战国时沈国百姓送美女给河神相似的埃及人为尼罗河姿妇行为,也有和黄钟人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析…  相似文献   

6.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的生存之本。从有人类就有“择水而栖”之说。长期以来,人们与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在长期地生存、发展过程中与水形成了各种关系,造就了华夏最早、最重要的文化——水文化。水文化随着水利事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繁荣。水文化的提出  相似文献   

7.
水利史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人类从事水利活动和水利事业的历史及其发展规律。水利史是人类利用水土资源,与洪、涝、旱、碱等自然灾害作斗争,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存环境的历史。水利史是水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水利史对于水文化的研究、对于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民谣是生活在最基层的人民大众对身边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的精辟总结和高度概括,是民心、民意的自然流露,是一种最通俗的社会文化现象。 围绕水、水工程、水利事业与人类生产、生活、生存而产生的民谣,是亿万人民创造的,水文化浩瀚海洋中涓涓流动的一条支流。 地处黄淮平原、豫皖交界处的河南省永城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她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种历史责任。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与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先秦诸子把治水问题纳入思想研究具有必然性,在对治水重要性、治水科学、治水理念、治水人文价值观等方面论述十分丰富,其正面的、积极的成果可以为当今治水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肖友 《水利天地》2002,(10):4-7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稀缺资源。人类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对水深入认识的历史,也是人类不断调整与水相互关系的历史。对于水的认识,人类最初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提高,开始认为“水是一种可再生的。大量的、廉价的自然之物”。近几十年,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社会对水资源取用量大幅度增加,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各种各样的“水危机”相继出现,使人类逐渐认识到“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有限的、易破坏的自然环境和经济资源”。对于水的态度,人类最初是无条件地顺从。随着发展进步,人类开始尝试着开发利用和治理水。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人类在一段时期,曾经试图征服自然界,并完全控制自然界中的水。然而由于过度地开发和索取,受到了大自然  相似文献   

11.
杭东 《水利天地》2012,(11):25-26
水是自然的元素,也是生命的依托。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人类文明大多起源在大河流域,水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与水有关的科学、人文等方面的精神与物质的文化财产。水,以其原始宇宙学的精髓内涵已渗入人类文化思想的意识深层。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人类的进化以及对自然的认知,由物质的层面升华到一种精神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水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水,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不同的时期,人们治水、用水的思路都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水文化。在云贵高原东侧梯级斜坡地带中部的安顺,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他们的语音、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与周围村寨截然迥异,这一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被人们称之为“屯堡文化”。其中有一典型的屯堡村落——鲍屯,并在明代建筑了一水利工程,暂称屯田水利(有专家称小都江堰)。通过对水文化与屯田水利的分析,探讨性地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建立“人水和谐发展”的新型水文化。  相似文献   

13.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人类在治水过程中,创造了与水有关的精神、物质财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水文化。在当今时代,在河道治理中体现水文化,可丰富水景观内涵、传播水科普知识、推动水文化传承、弘扬水利精神,形成具有特色的河道文化景观。文章阐述了水文化的定义,列举了水文化的分类,举例说明如何在河道的设计、治理过程中体现水文化。旨在总结经验,并对今后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们认为,水利社会学是根据现代水利活动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是一门以人类水利活动中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部门社会学.它主要研究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人类的各种水利活动对于特定社会中人们的社会互动、社会关系、社会群体结构的效应作用;另一方面,是特定社会中人们的巨动关系、组织结构、思想观念对于水利事业的制约作用。我们知道,水是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由于自然界的水资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密切相关性,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活动成为人类最早从事的一种社会实…  相似文献   

15.
水文化是自人类社会出现就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但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提出来进行研究,还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事。它的提出,对加强水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现在关于水文化的科学结构还没有一个完整而严密的解释。下面提出的五大块结构的设想,仅作为构建水文化框架的一种探索。 一、社会水文化 社会水文化是从水与社会的关系和水文化是社会  相似文献   

16.
<正>1.桃林湖水利风景区文化要素解析桃林湖水利风景区是依托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桃林口水库工程景观和周边自然、人文景观建成的生态旅游区,与水共生的水文化及所属区域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构成了桃林湖水利风景区主要文化体系。1.1水/河流文化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河流作为联系水、自然与人类的界面,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而且已经渗  相似文献   

17.
水、空气、土壤和阳光,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客观物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四大要素。而在这四大要素中,再没有比水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绚烂而又神秘的文化色彩。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从最初的逐水草而居,以鱼牧为生,避水害,择丘陵而处,到主动设法取水发展农业,修建堤防安业定居,无不透射出人们与水的亲密和依赖。而对水的“崇拜”正是人们在与水交流、碰撞、抗争的实践斗争中所形成的最高形式。“崇拜”是一种尊重,是对“崇拜”对象的高度信赖与敬仰。  相似文献   

18.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中华民族960万km~2的大地上,水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对水文化乃至文化的产生,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孕育与弘扬,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在我们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进程中,认真研究水  相似文献   

19.
一、转变治水思路 转变治水思路主要是协调好人与水的关系,世界水利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人与水的关系史,大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4种类型。 一是以解决人类生存问题为主要目标的原始水利阶段。人与水的关系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人与水和谐分处,另一类是人适应水。 二是以建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种古老文化的诞生和发展,都与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是水造就了文化。在近年楚文化研究中发现,水文化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所谓楚文化,“是一种主要由楚人创造的、有自身特征的文化遗存”。它是东周时期江汉淮地区的一种地方文化,在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至战国后从中原文化中分离开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比较成熟的文化。做为一种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楚文化在历代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迹。从楚文化文物遗存看,其自始至终与水文化休戚相关,结下不解之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古代文化又称为流域文化,原因是当时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