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轻骨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应用的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混凝土中的骨料对其性能有显著影响,本文探讨了轻骨料混凝土各种性能(强度,密度,变形性能和耐久性等)的影响,介绍了国外对特种轻骨和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并对我国轻骨料和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发展提出了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国内外煤矸石、浮石和陶粒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轻骨料种类、粒径大小形状以及替代率、水灰比、外掺料和骨料活化等因素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并对新型绿色环保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和耐久性能进行初步探索。讨论了轻骨料混凝土在保持轻质特性基础上的高强高性能技术途径。展望了轻骨料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自密实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自密实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优化设计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根据自密实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采用绝对体积法,成功研制出强度等级为LC30~LC50的自密实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对影响自密实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获取了自密实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化配合比,所得结论为自密实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无纤维全轻混凝土、无纤维次轻混凝土、钢纤维全轻混凝土、钢纤维次轻混凝土进行25、200、400、600、800℃五个温度水平的高温后力学性能试验,研究高温作用对未掺钢纤维和掺入不同体积掺量钢纤维增强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受火温度升高,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逐渐下降,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下降幅度大于轴心抗压强度,纵向峰值应变和横向变形逐渐增大,应力-应变曲线渐趋扁平,上升段线性段比例变小,曲线与横轴包围面积逐渐减小;高性能全轻和次轻混凝土均表现出比普通混凝土更好的抗火性能,但是在高温800℃后,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也发生了爆裂,掺入钢纤维后并没能消除爆裂现象,但是减小了高温后试块的表面裂缝宽度;钢纤维改善了高温前后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使高温前后轻骨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回归分析,建立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分段应力-应变本构方程,其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煤矸石、浮石和陶粒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轻骨料种类、粒径大小形状以及替代率、水灰比、外掺料和骨料活化等因素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并且对新型绿色环保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和耐久性能进行初步探索,讨论了轻骨料混凝土在保持轻质特性前提下高强高性能的途径,展望了轻骨料混...  相似文献   

6.
通过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和抗冻性能测试,表明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具有优异的轻质高强性能和抗冻耐久性能。文章解释了轻骨料混凝土冻融过程中质量增加的原因和质量变化较大时的危害,并利用损伤理论和阈值理论解释了不引气的高强混凝土突然破坏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粉煤灰陶粒配制了强度61MPa、密度1 857kg/m3的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并通过试验研究了高性能异型塑钢纤维(HPP)对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抗劈拉强度以及表观密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掺量的HPP纤维对轻骨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抗压强度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明显改善轻骨料混凝土的抗拉性能。  相似文献   

8.
对免振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基于绝对密实体积法的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正交试验分析矿物掺合料、水泥、轻骨料等对轻骨料混凝土的影响,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和用量比例,配制出高性能的免振捣混凝土。  相似文献   

9.
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电阻及氯离子电渗特性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轻骨料吸水率高及连通孔洞多,而传统轻骨料混凝土又使用大量的水泥及水,因此在台湾的海洋性气候所形成的盐雾侵蚀环境下,传统轻骨料混凝土在达到隔热效果的同时却降低了其耐久性能,并对混凝土结构物的服务寿命也造成了影响.采用低吸水率的淤泥轻骨料,并通过致密配比设计,制成了高流动度、高性能的轻骨料混凝土(HPLWC);以3种水胶比(0.28,0.32,0.40)及3种用水量(140,150,160kg/m3),探讨了水泥浆的质与量对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对混凝土试件730d龄期的测量结果显示,各组轻骨料混凝土可同时达到具有足够强度、高流动度、高电阻率(在91d及730d可分别达到33~82kΩ·cm及137~175kΩ·cm)、低电渗(在91d可达到650~980C)的工程性质.  相似文献   

10.
钢筋轻骨料混凝土表面渗透性对其耐久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钢骨轻骨料混凝土(SRLC)渗透性、碳化、钢筋锈蚀和冻融试验及分析,论述了表面渗透性对钢骨轻骨料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同时也讨论了改善钢骨轻骨料混凝土表面性能的技术措施.对钢骨轻骨料混凝土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两种粘土陶粒分别作为骨料和其它普通常规材料配制高强高性能轻质混凝土,分别对配置的高强高性能非泵送轻质混凝土与泵送轻质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及其它性能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轻质混凝土除具备一般轻骨料混凝土自重轻、导热系数低、保温隔热性能好等优点外,其物理力学性能、弹性模量、握裹粘结强度等性能良好,符合普通混凝土的一般规律;抗渗和抗冻融性能优于普通混凝土.  相似文献   

12.
新型轻骨料混凝土特性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轻骨料混凝土以其优越的性能,应用范围日益广泛;而新型轻骨料混凝土弥补了轻骨料混凝土抗拉、抗剪强度低、轻骨料易于上浮等缺点;通过对新型轻骨料混凝土进行简要介绍。就新型轻骨料混凝土性能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云南地方材料研制开发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省地方企业对高性能轻骨料及新拌混合料的研制和生产实际出发,探讨了利用我省地方材料研制开发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结合国内外对于再生混凝土以及再生混凝土高性能化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再生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以及变形性能与水灰比、再生骨料、矿物掺合料、外加剂之间的关系和影响规律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对再生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应更多的进行实际复杂环境下的再生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变化规律研究,才能为实际工程的需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桥梁发展的趋势,分析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利用碎石形膨胀页岩轻集料通过多种试验对C50、C55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通过试验配制出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通过与普通混凝土对比分析轻骨料混凝土未来在桥梁工程中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6.
大坍落度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初始坍落度控制抖和用水量(W)计算水胶比的方法,肛用高强轻骨料和普通制作工艺,在复合缓凝剂作用下,研制出初始坍落度为240mm,60min后坍落度损失38mm的可满足施工要求的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研究了掺合料,外加剂对轻骨料混凝土坍落及抗压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用不同粗骨料(石灰石碎石、再生粗骨料)、细骨料(河砂、人工砂、再生细骨料)两两相组合,共配制6组高性能混凝土进行对比试验,测试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收缩和徐变4个性能指标并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骨料类型对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不明显,但对弹性模量、收缩和徐变性能都有显著影响。粗骨料对弹性模量和收缩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细骨料对徐变的影响较为显著。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收缩、徐变早期发展较慢,而中后期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普通混凝土;再生细骨料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发展速度始终远快于普通混凝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粗、细骨料类型和骨料种类的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8.
在轻骨料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配制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钢纤维掺量、粗骨料类型和粉煤灰替代率三种不同试验因素对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替代率是影响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粉煤灰替代率和钢纤维掺量是影响轻骨料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主要因素;钢纤维掺量变化、粗骨料类型和粉煤灰替代率三种因素对轻骨料混凝土抗初裂冲击次数影响不显著;钢纤维掺量变化是影响轻骨料混凝土抗终裂冲击次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基于颗粒紧密堆积理论,使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和广泛易得的低强度轻骨料(筒压强度0.3 MPa)膨胀珍珠岩(EP),制备了干表观密度为1800 kg/m3、强度为121.9 MPa的超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UH-PLWAC)和干表观密度为1989 kg/m3、强度为140.9 MPa的超高性能次轻骨料混凝土(UHP...  相似文献   

20.
通过磨细矿粉对轻骨料混凝土耐久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重点探讨了磨细矿粉对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抗渗性能、抗碳化性能、干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轻骨料混凝土中掺加磨细矿粉可大幅度提高其抗渗透性能,增强混凝土的抗冻融能力,改善其抗碳化性能,但混凝土的收缩率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