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含有间苯二甲酸丙二醇酯-5-磺酸钠(SIPT)阳离子可染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CDPTT)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进行共混制备CDPTT/PTT共混聚酯,讨论了共混比例、共混时间和共混温度对CDPTT/PTT共混聚酯的序列结构、热稳定性、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DPTT/PTT的特性粘数([η])随共混温度和共混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共混温度对[η]的影响更大;CDPTT/PTT质量比为20/80时,[η]出现最小值。随着CDPTT/PTT共混比的增加,结晶度、熔点、热结晶温度逐渐减小。当CDPTT/PTT中SIPT摩尔分数小于2%时,晶粒尺寸随SIPT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PET/PTT共混体系在无定形区的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浩  吴唯  钱琦  刘敏 《中国塑料》2006,20(1):31-35
计算了不同温度下PET/PTT、共混体系的混合自由能,预测了其在热力学上的相容性。通过对不同组分共混物DSC图谱的分析和对玻璃化转变温度的Fox方程及Gordon-Taylor方程的拟合以及冷结晶峰温随组分的变化,表明其为在无定形区相容的体系。针对组成接近的共混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变宽的现象,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共混物,未发现相分离现象,从而提供了PET/PTT体系相容性在形态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阳离子可染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CDPTT)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共混,制备CDPTT/PTT纤维。通过纤维强度、声速取向、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纤维的力学性能及结晶取向进行表征,测定了染色性能。结果表明:CDPTT/PTT中间苯二甲酸丙二醇酯-5-磺酸钠(SIPT)的引入,纤维的相对断裂强度、取向、结晶度均有所下降,而断裂伸长率、沸水收缩率均高于PTT纤维,使得CDPTT/PTT纤维力学性能更趋于中强中伸型或低强高伸型。CDPTT/PTT纤维的染色性能较PTT纤维明显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共混纺丝制备PET/PTT共混纤维,研究了共混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TT含量的增加,PET/PTT共混纤维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PET/PTT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度较PTT纤维大,回弹性较PET纤维好,沸水收缩率较PET纤维大;当PTT质量分数为50%时,共混纤维的结晶度出现最小值,沸水收缩率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与聚对苯二甲酸醇酯(PTT)的共混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万能电子试验机等对共混体系的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及拉伸性能进行了测试。测得PET/PTT共混体系只有1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损耗峰,表明在非晶区完全相容,其中纯PET的Tg为84℃,纯PTT的Tg低于50℃; 而双重熔融峰及热结晶峰宽化现象的出现表明,共混体系在晶区是部分相容,各组分倾向于分别进行有序化排列、单独结晶,其中纯PET的熔点为256℃,纯PTT的熔点为229 ℃;共混体系的拉伸模量和拉伸强度随PTT含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当共混比例接近时体系的拉伸模量和拉伸强度有所下降,共混比为5/5时的拉伸模量和拉伸强度分别低达1098MPa和51MPa。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醚型阳离子染料可染改性共聚酯(ECDP)的流变性能,与阳离子染料可染共聚酯(CDP)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ECDP属于切力变稀流体。在相同温度和剪切速率的条件下,与PET相比,CDP熔体的表观粘度(ηa)增加,ECDP的ηa下降;随着第四单体聚乙二醇含量的增加,ECDP的ηa、粘流活化能及结构粘度指数均下降,而非牛顿指数增加,流动性增强,可纺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PET/PTT共混体系的国内外发展现状,重点对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共混体系的结构形态,熔融结晶行为和结晶动力学和结晶熔融行为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针对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共混合金相容性差的缺点,采用了4种不同的抗冲改性剂对其进行增韧改性,并与PC/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进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抗冲改性剂的加入,明显改善了PC/PTT之间的相容性、加工流动性和外观。其中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的加入对共混合金的增韧改善最明显,宏观上表现为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提高最为显著,与不加抗冲改性剂的PC/PTT相比,加入7份的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所制得的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由2.50kJ/m^2提高到12.92kJ/m^2;断裂伸长率由18.21%提高到70.43%。  相似文献   

9.
阳离子染料可染PTT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宁  王锐  王敏  张大省 《合成纤维工业》2007,30(4):14-16,19
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及阳离子染料可染PTT(改性PTT)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第三单体间苯二甲酸丙二醇酯-5-磺酸钠(SIPP)加入量的增加,改性PT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温度逐渐升高,熔点呈减小趋势,而SIPP的加入对PTT的热降解影响不大;改性PTT的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属于非牛顿流体,但其流变性变差;加入第四单体聚乙二醇(PEG)对改性PTT的流变性能有所改善;随着第三单体添加量的增加,改性PTT纤维对阳离子染料的上染率增大,加入第四单体后,上染速率及最终上染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PTT/MMT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蒙脱土(PTT/MMT)复合材料,并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对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TT和PTT/MMT复合材料均为假塑性流体,1 %~3 %的MMT就可以显著改善复合材料的流动性。复合材料的非牛顿指数大于PTT,表观黏度小于PTT,流动性优于PTT,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成型加工;复合材料的黏流活化能高于PTT,更适合通过升高温度的方法来改善其流动性。  相似文献   

11.
郭静  李晓萌 《合成纤维工业》2011,34(4):31-33,43
以阳离子可染聚酯(CDP)纤维为经纱的主要成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已内酰胺( PA6)复合纤维为纬纱,进行混纺获得CDP与PA6混纺织物.用不同碱浓度、温度和时间对混纺织物进行碱处理,考察了碱处理条件对碱减量的影响,研究了碱减量对混纺织物的力学性能、染色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混纺织物的碱减量随碱浓度的...  相似文献   

12.
李瑞欣  赵家森 《聚酯工业》2002,15(2):25-26,30
以PTE和EVA为原料 ,用带有静态混合器的螺杆挤出机制备了PET/EVA共混物 ,并对其流变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所研究的温度和剪切速率范围内 ,PET/EVA流体属于假塑性流体 ,且随着EVA含量的增加 ,共混物流体的黏度增大  相似文献   

13.
PTT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利用SEM ,DSC及X射线衍射方法 ,比较了PTT ,PET切片的结构与流变性能。结果表明 :与PET相比 ,PTT的断裂表现为韧性断裂 ,玻璃化温度和熔点较低 ,结晶度高 ,晶粒尺寸大 ,流动活化能小。  相似文献   

14.
PP/EVA/COPET共混物流变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FT-500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碱溶性聚酯(PP/EVA/COPET)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PP/EVA/COPET共混物出现剪切变稀现象,非牛顿指数小于1,熔体为假塑性流体;熔体表观粘度随EVA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并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EVA质量分数为15%的共混物的表观粘度最低,粘流活化能最小。  相似文献   

15.
PET/COPET共混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PET/COPET共混物的流变性能,考察了纤维结构,探讨了碱水解条件对纤维的力学性能和导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T/COPET共混物与PET的流动特性相似,但粘度较低。纤维具有中空多孔结构,微孔半径随碱水解时间延长而增大。纤维线密度和强度均随碱水解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经碱水解后,织物的导湿率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6.
利用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酯(PTT)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良好的相容性,开发了PTT/ PBT共混纤维。通过对共混纤维的力学、回弹及染色等性能测试发现,PTT组分的存在明显改善了共混纤维的拉伸性能,而共混纤维的强度相对纯组分纤维略差;当PTT质量分数达到50%后,共混纤维的回弹性优于纯PBT纤维,且在相同拉伸倍数下,PTT的存在降低了共混纤维的沸水收缩率;共混纤维在常压下用分散蓝染色的上染率比纯组分纤维高,当PTT/PBT质量比为50/50时,上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在ECDP纤维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两种阳离子Gem in i表面活性剂(DC2~12、DC2~16)对阳离子染料(阳离子蓝X-GRRL和亚甲基蓝)的缓染作用。结果表明,阳离子Gem in i表面活性剂对阳离子染料具有显著的缓染作用,DC2~16的缓染效果略优于DC2~12,且不影响其最终上染百分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