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可控震源自适应地表一致性反褶积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随着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技术的发展,用于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的反褶积方法也不断完善。但是,多年来对可控震源地震数据处理主要采用纯相位滤波方法来进行零相位至小相位的子波转换。这种方法对于有Q吸收的实际地震数据存在一定问题,它使可控震源相关波不再是零相位,而是混反褶积方法。该方法能自动提取地表一致Q吸收量,并模拟出地表一致性Q吸收可控震源相关子波,用子波反褶积方法。该方法能自动提取地表一致性Q吸收量,并模拟出  相似文献   

2.
可控震源地震数据子波最小相位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可控震源地震记录采集时使用的扫描信号参数出发,计算可控震源扫描信号,再将可控震源扫描信号进行自相关求出可控震源零相位子波。然后利用可控震源零相位子波,求出将零相位子波转化为最小相位子波的转换算子。最后利用该转换算子,将可控震源零相位子波转化为最小相位子波,实现了把可控震源零相位震源子波的地震记录转化为最小相位震源子波的地震记录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保持可控震源激发的地震信号相位准确是可控震源技术中最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用相位反馈控制的方法来解决。如图1所示,在触地平板总成上安装加速度表,加速度表与鉴相器(二次仪表)之间用很长(约8m)的屏蔽线连接,电路的公共端与机壳、触地平板总成没有连接。加速度表测量触地平板的振动加速度波形,用鉴相器检测它的相位偏差,再利用得到的相位偏差信号调节推动可控震源的驱动信号的相移,使得可控震源激发的地震信号与相位准确的基准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保持固定。此外,还用加速度表测量触地平板的振动波形,检测所激发的地震信号的相位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可控震源是一种低振幅长时间的振动激发源,在禁炮区和沙漠地区施工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为了得到互相关后的真实地震资料,就必须实时监视可控震源的相位、畸变和出力情况,以满足相应的技术指标。文中分析了可控震源的原理,指出了目前江汉地区使用可控震源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研究,给ADVANCE-ⅡV5增加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法,能实时控制震源的工作状态,使可控震源完全满足现场质量控制要求,大大提高了可拉震源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前,施工方广泛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记录可控震源的力信号,用来进行地震数据体的谐波压制。力信号是由重锤和平板加速度信号计算得到的,这两个加速度信号直接决定了力信号的特性,进而影响谐波压制效果。本文探讨了在可控震源扫描过程中,引入多个加速度表信号来参与力信号的计算,通过一些试验数据来说明多加速度表信号给力信号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勘探市场上的安全敏感地区,地震勘探严禁使用炸药震源;在某些特殊地表条件地区,大型可控震源难以展开。在这类情况下可使用基于普通重锤震源改进的加速度重锤震源。本文以AF450型为例,首先介绍了加速度重锤震源的工作原理,然后通过对同一地点、采用不同震源方式得到的地震剖面进行对比和分析,确认加速度重锤震源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激发方式。重锤震源激发所得资料中缺少的高频成分可通过处理手段进行补偿。因此,加速度重锤震源可成为某些特殊地段地震勘探的有效替代激发源。  相似文献   

7.
孙伟 《物探装备》2012,22(2):79-82
输出力是可控震源主要振动性能指标之一,理解与分析输出力对研究可控震源平板、重锤与大地系统很重要。本文通过分析输出力如何计算,并通过SimulationX软件建立模型,进行了简单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掌握输出力是如何传递以及振动出力受哪些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疏松地表对震源信号的影响与施工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务祥 《石油物探》2007,46(2):170-173
在疏松地表地区,可控震源及其与地表的耦合问题是引起振动信号畸变的主要因素。振动信号的畸变包括振幅畸变和相位畸变,这些畸变会降低相关信号的质量,而相位畸变对相关信号的影响尤为严重。在伊朗AMK三维工区,从表层条件、震源质量控制参数(重点讨论了平均相位和峰值相位)、不同相位延迟下相关信号的变化,以及相位与相关信号质量的关系几方面,对相位畸变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相关信号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降低相位畸变程度和改善相关信号质量的措施。实际资料分析表明,在速度较低的疏松地表地区,振动信号容易发生畸变,使相关信号的旁瓣增大,而引起畸变的主要原因是可控震源与疏松地表之间的耦合问题。为此,提出了增加一次空振的扫描方式,即第一次振动的扫描信号不予记录,而是压实地表,改善可控震源与疏松地表之间的耦合关系,然后再按常规方式进行震源扫描。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使记录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分辨率和信噪比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轨道式可控震源的理论分析和激发原理的探讨,并结合实际资料,开展了轨道式可控震源井间地震资料的预处理研究;提出采用极化波分解及坐标系统旋转等方法,使轨道式可控震源井间地震资料的信号记录与常规井间地震资料保持一致。应用该方法对胜利油田垦71实验区轨道式可控震源的井间地震实验资料进行了处理,资料品质有了很大的改善,成像精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0.
428XL地震仪器系统成功实践了一种新的可控震源施工技术和方法——高保真可控震源采集技术(HFVS)。本质上,HFVS技术是以采集到的每台震源实际运动的信号来进行数据反演,替代了传统的以参考信号进行的互相关处理,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谐波畸变对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在实际施工时,HFVS技术采用多台震源以不同初始扫描相位同时激发,再将采集到的地震记录进行分离处理得到每台震源的大地脉冲响应,实现了高效采集条件下的可控震源单点激发。本文详细介绍了HFVS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了高保真可控震源采集的施工特点及其对仪器采集设备的要求,并通过实例,介绍了利用428XL仪器先进的技术性能实现高保真可控震源三维地震采集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通常在处理环节消除可控震源产生的谐波干扰会对有效信号产生不良影响;而去谐波扫描技术将这一过程提前到激发阶段,即通过改造原设计信号,实现在激发过程中使输出的谐波噪声最小,从而提高输出信号的精度和信噪比.现有去谐波扫描技术中,硬件方面主要通过对重锤信号与平板信号非线性二次拟合求取改正量实时控制伺服阀,以提高响应精度减少畸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定量解释的需要,地震资料处理必须是高分辨率、振幅保持和相位控制的。面向海洋地震资料的相位控制处理技术包括利用远场信号进行确定性零相位化、Q补偿、预测反褶积及剩余相位校正等。利用模拟远场信号求取确定性去气泡及零相位化算子。此文基于相位控制处理,讨论了海洋地震资料的相位和极性判别方法,探讨了大于24 ms算子长度的预测反褶积对于保持信号形状的必要性,介绍了东海三维地震资料相位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13.
在开发新油田和调整老油田时,为了减少井眼相碰带来的经济损失,采用了井眼轨道设计、随钻测量和防碰扫描等技术,但这些技术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不利于井眼间防碰监测。为此,设计了一种井下震源发生器。该工具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液压装置蓄能,利用弹簧力驱使冲锤冲击铁砧产生理想的震击力。以冲锤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井下震源发生器的动力学模型,通过MATLAB GUI进行数值模拟程序编制,求解冲锤速度、加速度和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微分方程,获得井下震源发生器输出性能规律,通过改变弹簧刚度、冲锤质量、节流面积和钻井液密度等,研究了井下震源发生器设计参数对冲锤输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钻井液密度为1100 kg/m^3,弹簧刚度为76.26 N/mm,冲锤质量为80 kg,节流面积为2875.19 mm^2时,井下震源发生器冲锤的输出性能最好。研究内容与结果可为井下震源发生器的现场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高阶累积量法子波估计与处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子波处理技术是提高地震资料分辩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关键在于获得准确的子波估计。本文根据高阶累积量中保留有信号相位信息的性质,给出了一种基于地震信号双谱的子波估计方法,并针对不同性质的地震子波,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同时,对野外地震资料的处理也显示了信号高阶谱技术在地震资料子波处理提高分辩率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科里奥利力原理, 研制的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的科里奥利力质量流量计,可测量流体的密度、温度、瞬时质量流量和瞬时体积流量。该质量流量计主要针对信号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采用数字滤波处理信号, 利用自相关和互相关的计算方法, 计算出信号的周期和相位差,抗干扰能力强, 测量精度高。由于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 保证了信号处理的实时性。实际测试和标定的结果证明, 以TMS320C6211数字处理器为核心设计的科里奥利力质量流量计是一种准确、快速、可靠、高效、稳定、灵活的流量测量仪表, 可望在石油加工、化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可控震源与地震资料品质的改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用数台可控襄源组合,增加扫描的总时间和利用相关技术是提高可控襄源地襄资料信噪比的有效方法,也是可控襄源取得成功的关健。此外,、提高可控襄源的偷出作用力,扩展激发地襄信号的频带,用振幅控制的方法增强高频信号的能量并减少反射波的动态范围和减小直达波、面波的干扰,用非线性扫描和组合补偿大地的吸收作用,减少在激发地襄信号的同时而产生的噪音,例如各种类型的非线性崎变和相位崎变,所有这些方法都是改善可控襄源地襄资料质量的不可忽视的手段。本文从理论上详细地分析了应用这些方法的意义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二维小波变换在去除面波干扰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华  潘冬明  张兴岩 《石油物探》2007,46(2):147-150
在原始地震记录中,面波干扰往往会掩盖有效信号,降低资料的信噪比。常规的一维滤波和F—K滤波方法在去除面波时,会损害有效信号,丢失一些有用的地质信息。小波变换是一种时频分析方法,具有分频和局部分析能力,可以从地震资料中将面波分离出来,而不伤害有效波。二维小波变换去除面波的基本原理是:首先依据面波和有效波视速度的范围,在时间一空间域把原始单炮记录分成没有面波和含有面波的记录;然后应用二维小波变换对含有面波的记录进行时频分析,将其变换到时间、频率、空间和波数四维域中,利用有效波与面波在频率域和波数域上的差异进行面波分离,去除面波,提取有效波,并进行信号重构;最后将重构的信号与没有面波的记录叠加,即可得到去除面波干扰的资料。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二维小波变换去除面波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有效信号得到了加强,信噪比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地震资料信噪比估计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给出了计算信噪比的三种不同方法,即叠加法,时间域SVD法和频率域SVD法。当各道之间的地震信号波形,振幅及相位保持不变时,可利用叠加方法进行信噪比估计;当各道之间的地震信息仅存在振幅变化时,可采用时间域SVD方法进行信噪比估算;当各道之间的地震信息既存在振幅变化,又存在相位变化时,应采用频率域SVC法来计算信噪比。  相似文献   

19.
用S变换做精细时变滤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地震记录中如何精确地去除干扰波而又不损失有效信号,目前是地震勘探行业内广泛研究的问题,各种新型算法被应用于这个领域,这些算法各有优劣。S变换是一种新出现的数学变换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信号的时频分析,但还未用于去除地震记录中的噪音方面。文章对S变换的应用作了推广,给出了用S变换定点清除地震记录中噪音的方法。针对地震资料的特点提出了应用S变换消除干扰的具体计算方法。首先将地震资料用S变换方法变换到时间-频率域;然后利用地震信号与噪音在时间-频率域的差异,精确滤除信号中所含噪音;最后将去噪后的地震数据利用S反变换变换到时间域,以获得所需要的有效信号。大量的理论模型计算表明,S变换确为一种定点去除不同时段、不同频率噪音的有效方法,几个地区的实际地震资料试算也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可控震源高保真地震数据采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可控震源高保真地震数据采集(HFVS)是通过从记录的震源驱动信号中分离出单台震源记录信号来实现多个震点同时进行数据采集的方法,通过增加绝对频带宽度、减少相关子波边叶畸变以及预置较稳定子波来提高震源数据分辨率。在地震采集施工中,使用HFVS方法所记录的数据量要显著高于常规方法,同时,HFVS方法利用震源驱动信号来对数据反演也大大提高了震源间的一致性和相位的稳定性,减小了信号中因谐波引起的幅值畸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