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孔炜  孙慧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8,33(A01):150-154,163
在二维地震剖面解释中,相交剖面普遍存在时间,振幅,相位不一致的现象,这种现象给构造及岩性解释带来许多麻烦。为此,本文提出了二维地震剖面的时间,振幅,相位的最小平方校正方法。该方法是在最小平方意义下,求取实地震道三个标度(时间,振幅,相位)的校正因子,再通过校正来实现剖面间的互相匹配。实际应用表明,通过三个标度的一致性校正,整个二维地震测网内剖面,特别是构造及地层的对比,复杂地区的剖面得到了很好的闭  相似文献   

2.
相位剖面和组时间剖面在识别古潜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冀中拗陷是以发现古潜山油田而著称的,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人,利用常规地震资料发现和落实古潜山的难度越来越大,这是由于常规处理的剖面不能很好地反映复杂构造的缘故。在复杂介质中,由于反射波场中包含着许多不同类型的波,这些波又互相干涉形成了一个较稳定的混合波组,所以对复杂介质的波场更可行的假设应该是波组具有复杂的干涉特点,它是在非均质的地层界面上散射而形成的准频散波组,波组特性取决于相位特性及其振幅包络(组)特性(Gelchinsky,Lancla和Shtivelman,1985)。组特性表示非均匀介…  相似文献   

3.
地震剖面的极性问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在地震资料解释工作中,经常遇到地震剖面的极性问题。对极性的认识不同,可能会导致不同的解释结果,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极性的判别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对此作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对极性的鉴别方法,试图澄清对极性的一些混乱认识。  相似文献   

4.
5.
地震记录终极地质解释的目标包含两重含义:①能够展示地震记录中客观存在的全部地质信息;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的精度应该是客观上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探讨了从地震波形剖面到波阻抗剖面转换的思路和方法:从地震记录道中提取一个时变的反射子波,与地震记录道按褶积的逆过程作反褶积运算,可以求得反射波的振幅-时间序列;在把反射波振幅系列标定为反射系数系列的同时,推算出各反射层的波阻抗,从而把地震波形剖面转换为波阻抗剖面,以达到充分分离地震记录道中客观上所蕴含的各种地层地质信息的目的,同时获得更为精确的各类地震信息数据,用以拓展地震资料的解释应用领域。该文也可以被看做是编制相关转换软件的一个简要设计,对转换中涉及的重要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经转换所获得的地震波阻抗剖面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并最终服务于提升布井的针对性和钻井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当不同度度所做的地震测线相交时,在交点处常常存在闭合差。这些闭合差可能源于不同振幅、时移或不同的子波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对其中一条地震测线应用一个比例因子、静态时移和相位旋转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校正这些闭俣差。  相似文献   

7.
8.
本文研究了根据地震信号的相位频率特性估算确定其时间位置的方法。并就典型地震信号和干扰分析了此方法的抗干扰性。然后在所提出方法的基础上建立静校正算法并列举出其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9.
常规地震处理中,正常时差校正(NMO)是为了增强共深度点和共中心点迭加剖面的反射信息。然而,当存在断层时,来自两断块的反射相互干扰及其边缘绕射限制了断层位置的确定,而且,迭后偏移破坏了绕射曲线图,则进一步抑制绕射中心的正确成像。本文提出由加强绕射点的信号幅值来帮助解释绕射边缘的一项新技术。它包括对假定绕射位置的数据进行时差校正和振幅校正。最大绕射振幅出现在绕射点上方的炮检距中点接收道。由于在中点两边的绕射振幅迅速衰减,因此必须进行适当的振幅校正。此外由于所有道都有绕射信息,将这些道迭加可形成相对于某一绕射点的一个迭加道,设想每一接收点下都存在绕射点,重复上述迭加过程即可形成共断点(CFP)迭加剖面,该剖面用强振幅来显示绕射点位置。用有噪音和无噪音两种合成地震记录来验证该方法,结果表明相当有效,但对用于时差校正的速度模型十分敏感,因此常用 NMO 迭加速度模型来突出绕射点位置。最后,用该技术处理了艾伯塔省公主井南部的实际野外资料。  相似文献   

10.
混合相位子波的相位估算及校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混合相位子波处理一直是地震信号数字处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本文在分析已有各种子波处理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估算剩余混合相位子波相位的算法。  相似文献   

11.
论地质事件沉积作用及地质剖面与地震剖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沉积岩石是一系列地质事件沉积作用的产物。风暴、特大洪水等稀有地质事件在地质时间尺度中频繁发生。在水盆中某一场所形成一个小层或小层组属积极性沉积作用,而基本无沉积或虽有少量沉积但又被冲刷或剥蚀,使趋于成岩的下伏地层暴露而形成的一个沉积间断面代表了消极性沉积作用。当把这一沉积新理论应用到地震资料解释时,认为每两个小层或小层组之间的层面代表了一个相当长的沉积间断面,这个面同时又是一个反射系数或大或小的岩石物性界面,并由此得出地质剖面与地震剖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时移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互均衡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近年来,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已得到迅速发展。在时移地震实际生产中总是存在不一致性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时间信号延迟、信号能量差异、信号的带宽差异及相位差异等四个方面。为了消除或减少这些不一致性因素,在时移地震资料处理中,出现了四种互均衡技术:①资料的时间移动;②均方根能量补偿(也叫振幅均衡);③带宽均衡;④相位均衡。本文分别介绍了这四种均衡技术,并结合一组渤海地区的时移地震资料,运用互均衡处理方法对其进行了处理,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平衡剖面技术与地震资料解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地质剖面形成至今,一般都经历了数千百万年乃至数亿年的构造形变过程。但其面积(体积)、地层厚度、各标志层的长度在变形前后保持相等,即变形前后的剖面是平衡的。根据这些原则制作的平衡剖面可以作为检验地质构造解释是否正确合理的标准。本文简要介绍了平衡剖面技术及其发展,并论述了平衡剖面技术的正常法和复原法及其在地质解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地震剖面上的断层分析及相关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实际资料,从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几方面分析了地震剖面断层的形成原因,指出根据地震剖面解释的断层具有不确定性,多解性和真伪性,相应地,通过剖面解释断层所得到的地质断层解释也具备这些特点.文中通过正演模型证实了地震剖面断层存在的不确定性,多解性和真伪性.由此可见,地震剖面断层与地质断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应用地震剖面进行构造,沉积相,油源解释和圈闭评价时,应该正确理解解释地震剖面断层与地质断层之间的关系,否则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微地震有效事件自动识别与定位是进行微地震实时监测的关键。自动识别的准确性对随后的震源定位精度有很大影响。本文在讨论长短时窗能量比(STA/LTA)法基础上,讨论了基于特征值分析且抗噪能力较强的识别方法。结合多道检波器相互位置及有效信号的空间相关关系,根据P、S波的传播特征,通过研究有效微地震信号在相邻道之间及多道之间的变化特征,形成了多级检波器微地震有效事件的自动识别方法。在对初至有效波进行拉平的基础上,利用叠加能量和相关特性,采用跟踪分量方法进行扫描叠加,并以非均-化互相关准则作为初至校平的判断依据,建立了微地震事件的自动扫描定位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实际资料进行有效微地震事件的识别与定位,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该方法可克服以往微地震人工识别和定位的缺陷,提高微地震监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层状介质时移时差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时移地震时差是时移地震研究的关系问题之一。它包含了储层的层速度差异信息,而层速度差异反映了储层流场的变化。由于地震勘探频率低,用地震资料确定时移地震的时差非常困难,目前,时移时差的研究基本上使用叠后资料,用叠前资料研究时移时差的报道还未见过,对于单层介质,用叠前远偏移距的时差(可测量)可以计算出垂直时差;对于层状介质,油藏变化前后的地震波传播路经比较复杂,其激发点和接受点发生了变化,要想用叠前远偏移距数据直接计算垂直时差比较困难,以双层介质为例,对层状介质的时差进行了推导和研究,得出了十分有价值的结论,对四维地震的研究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古垂线是变形剖面上的一条曲线,是未变形剖面上的垂直线经变形后产物。古垂线算法是根据地层和断层的几何形态,计算一簇被用来恢复剖面的古垂线。其关键是地层形变机制确定,而形变机制的假设可概括为古垂线要点。文中给出给了基本古垂线要点和改进的古垂线要点。恢复的地审由变形地震道的中下沿古垂线重采样所得。作者根据古垂线线法原理研制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并利用此软件对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平衡地震剖面处理。  相似文献   

18.
短频时间变换与地震信号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野外采集的地震信号是多种波的复合体,是一种时变的非平衡信号。联合时频分析的方法是研究这类信号的有力工具。本文首先分析了短时Fourier变换和短频时间变换这两种时频分析方法,通过理论记录说明时频分析方法可以细致地刻画信号的时间特性;然后将短频时间变换方法应用于地震信号的分析与处理中。文中展示的实际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了时频分析方法在地震勘探信号分析与处理中的应用意义,即短频时间变换这一有效的分析工具,可使我们对数据的时频结构和能量分布有清晰的认识,为进一步选择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时移地震非一致性影响研究与互均衡效果验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地震子波对时移地震非一致性造成影响进行了模拟。将影响因素概括为4种形式,即时移、相位变化、振幅量级不一致,频宽不一致。采用互均衡技术对以上4种情况进行校正,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为实际资料的处理和方法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层状介质时移时差研究——兼与李来林等同志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时间推移地震的一个重要属性,时移时差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稠油热采监测。但在注水地震监测中,由于储层厚度小、油水物性差异弱、时移时差变化小等多方面原因,时移时差属性的应用相对较少。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计算详细分析了同激发点观测以及同激发点和接收点观测两种情形下叠前时移时差的变化特点,并指出了前人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叠前大炮检距时移地震资料确实存在较大的时差,在条件有利的情况下,利用叠前大炮检距时移时差资料研究储层的变化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