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果胶酶是指能够催化果胶质分解多种酶的总称,最初是由MacDonnell从桔子里提取得到的。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酶制剂,果胶酶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应用价值。该文概述了果胶酶菌株的选育、培养基的优化及其发酵产酶条件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为相关研究者和有关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市售和田大枣为原料,利用果胶酶处理红枣浆,以提高红枣浆出汁率。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在酶解温度30℃~50℃范围内、酶解pH 4.5~5.5、果胶酶添加量0.01%~0.03%、酶解时间60 min~80 min红枣浆出汁率较高,酶解效果较好;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果胶酶处理红枣浆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0℃,酶解pH 5.5,果胶酶添加量0.03%,酶解时间60 min,此条件下红枣浆出汁率为87.5%,比未添加果胶酶进行酶解提高了19%。  相似文献   

3.
苹果酒生产中常加入果胶酶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以4个苹果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果胶酶(Rapi-dase ADEX-D)在苹果发酵过程中对甲醇、乙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酶的加入对不同品种的苹果发酵过程中乙醇含量的影响不完全一致,Cortland、Fuji、Crispin蒸馏酒中加入果胶酶后与未加入果胶酶相比,乙醇含量分别增加了3.39%、1.39%、5.59%,而Empire中的乙醇含量则减少了0.57%.但在各品种的蒸馏酒中甲醇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都高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在酒精度为40%vol时白兰地中甲醇的最低限量200mg/100mL.  相似文献   

4.
田亚红 《食品科技》2012,(6):11-13,17
从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高产原果胶酶的菌株WJ-2,经初步鉴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 sp)。研究了菌种在不同初始pH值、温度、培养时间、接种量下的产酶情况并进行了产酶条件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该菌株液体产酶的最佳条件:初始pH5.0、温度35℃、培养时间48h、接种量为10%,优化条件下的原果胶酶活力可达4545.235U/mL。  相似文献   

5.
为了得到产果胶酶菌株,采用含有以果胶为唯一碳源的溴酚蓝平板,结合DP/DC值、平板颜色变化和摇瓶发酵后果胶酶活力的测定等方法进行筛选;对筛选到的菌株XHV25进行菌落形态特征、显微形态结构观察和18S r RNA、ITS、26S r RNA基因序列的测定与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菌株XHV25产果胶酶的发酵条件。菌株XHV25的果胶酶活力可达到2937.34 U/m L;经鉴定该菌株XHV25为囊酵母(Zygoascus sp.);其最适发酵产酶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 H为5.5,摇床转速为160 r/min,接种量为4﹪(v/v),装液量为25 m L/250 m L,发酵温度为31℃,发酵时间为48 h;在此发酵条件下果胶酶活力为4849.90 U/m L,较优化前显著提高了65.11%。   相似文献   

6.
蚕沙是蚕桑产业的主要废弃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微生物发酵的良好原料。果胶酶是世界四大酶制剂之一,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减少蚕沙随意丢弃带来的环境污染,充分挖掘蚕沙的利用价值,该研究以蚕沙为原料,利用黑曲霉发酵生产果胶酶。通过蚕沙固态发酵,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找出对果胶酶生产影响较大的因素,然后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对黑曲霉产果胶酶的条件进行优化。经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黑曲霉固态发酵蚕沙的最佳产酶条件为:发酵初始pH 6,接种量0.5 mL,料液比(W/V)1∶1.7,基料(麸皮∶蚕沙)4∶6,发酵时间3 d,发酵温度30℃。在此发酵条件下,果胶酶活力达15.08 U/mL,是未优化前的1.87倍。研究结果可为桑蚕产业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研究基础及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丰富高效产果胶酶的微生物种质资源,该研究采用刚果红染色法从采自菠萝地的土样中分离产果胶酶微生物,通过测定菌株产果胶酶能力对其进行筛选,并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最后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设计对其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初筛与复筛得到一株产果胶酶酶活最高的菌株XW-18,经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最佳产酶条件为:蔗糖添加量40 g/L,蛋白胨添加量20 g/L,发酵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 7.0,在此最佳条件下,所产的果胶酶活力达到(1 804.32±55.28)U/mL。  相似文献   

8.
针对黑加仑果实果胶含量高、直接压榨工艺出汁率低的问题,以九成熟黑加仑为试材,采用果胶酶酶解取汁的方法,探究果汁出汁率、悬浮稳定性、浊度、花色苷含量、果汁色差及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果胶酶酶解后黑加仑果汁出汁率和品质均有所改善,且在酶解浓度80 mg/L、酶解时间90 min、酶解温度50℃条件下,果汁出汁率达到58.78%,花色苷含量为136.14 g/100 mL,果汁悬浮稳定性和浊度也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9.
以果胶为唯一碳源,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沉淀法从芦苇中筛选产果胶酶菌株,根据形态观察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所产果胶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高产果胶酶的内生真菌,编号为z4,菌株z4被鉴定为红绶曲霉(Aspergillus nomius)。菌株z4在28 ℃、180 r/min的条件下培养72 h,所得果胶酶酶活为40.52 U/mL。菌株z4所产果胶酶的酶学特性进行研究,发现该菌株所产果胶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 ℃,果胶酶在30~40 ℃时稳定性较好;该酶的最适反应pH值为6.0,果胶酶在pH 5.0~6.0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以果胶为底物时的酶促反应米氏常数(Km)为1.60 mg/mL,其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100 mg/(mL·h)。  相似文献   

10.
以果胶为唯一碳源,通过刚果红染色法从荷叶中筛出1株产果胶酶的内生真菌HY2。根据形态学特征与ITS序列分析,将菌株HY2鉴定为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该菌在28 ℃、150 r/min条件下发酵培养10 d,经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发酵液中果胶酶酶活为62.9 U/mL。  相似文献   

11.
从腐烂的木头、堆肥及土壤等样品中,通过刚果红染色鉴定和液体发酵培养分离筛选得到2株高产纤维素酶青霉菌株A2和A6,对其产酶条件进行初步优化。结果表明,A2和A6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分别为280.14,247.58U;A2最佳产酶条件为接种量15%(V/V),初始pH 5,时间120h,添加一定量Mn2+和Ca2+到培养基中酶活分别升高10.56%和7.95%,加入Fe2+和Hg2+对酶活有一定抑制;A6最佳产酶条件为接种量15%(V/V),初始pH 5,时间96h,添加一定量Mn2+到培养基中酶活升高13.1%,而加入Ca2+、Fe2+和Hg2+对酶活有一定抑制。  相似文献   

12.
从渤海湾海水和海泥样本中筛选得到产纤溶酶的菌株。通过添加抑制剂对样品预处理、调整培养基配方和添加目标蛋白诱导培养以筛选得到菌株,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菌株种属鉴定。结果表明,调整富集和筛选的培养基配方,获得了一株产纤溶酶的菌株MY0504,初步推断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  相似文献   

13.
以实现番茄红素的微生物发酵生产为目标,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产番茄红素的菌株,初步鉴定为红酵母。以该红酵母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诱变,选育得到优良高产番茄红素突变株Zk1-1。并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发酵周期120h、葡萄糖40g/L、酵母膏10g/L、Mg SO4 0.03g/L的条件下,番茄红素产量达20.25mg/L,比未优化前的产量(11.00mg/L)提高了84%,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果胶酶能降解果胶物质,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纺织品加工和造纸工业等领域.果胶酶作为组分复杂的复合酶,筛选和酶活测定方法很多.文章对多种酶活测定方法的使用条件和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为生产和使用果胶酶时选择合适简便、快捷灵敏和可信准确的分析方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从自然培菌的豆腐坯上挑选出不同的菌株,经过纯种培养发酵后,挑选出一株产腐乳风味好的菌株,对其生理生化特征进行鉴定,确定为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命名为XY0623。采用正交设计,确定该菌株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豆粉40.0g/L,(NH4)2SO410.0 g/L,NaCl50.0 g/L,KH2PO4 4.0g/L。进一步单因子试验表明其最佳培养条件为pH7.0,温度30℃,摇床转速200r/min。  相似文献   

16.
一株高产红色素菌的筛选及其色素的提取和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产红色素的细菌,对其进行液体发酵,并从发酵液中提取色素,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试验,发现该色素的光、热稳定性较强;不同浓度蔗糖和氯化钠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分析法对荔枝醋发酵菌种筛选及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荔枝醋发酵最优工艺为菌种使用沪酿1.01,添加量0.05%,初始酒精度5%vol,发酵温度28 ℃。在此条件下,荔枝醋的感官评分为96.3分,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18.
对菌BA8的产酶条件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了碳源、氮源、磷源等培养基成分和温度、接种量、装液量等培养条件对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每1000mL液体培养基最佳组成为可溶性淀粉40g、胰蛋白胨10g、亚硝酸钠8.6g、硝酸铵5.0g、磷酸氢二钾0.10g、氯化钾0.10g、氯化镁0.10g、氯化锰0.09g.摇瓶培养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值6.0,发酵温度30℃,装液量100mL,接种量7%.优化后酶活可达到241.1U/mL,比未优化前提高了2.21倍.  相似文献   

19.
产菊粉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盐碱地菊芋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12株产菊粉酶菌株,并从中得到一株酶活较高的真菌A-6,经菌落观察以及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 PCR扩增RNA基因序列,测序鉴定结果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对其产酶条件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真菌A-6的pH耐受范围较广,且具有一定的耐盐性。经正交实验进行产酶条件优化,确定了A-6的最佳产酶条件为菊芋提取液(EJA)100g/L,酵母膏(YE)25g/L,NaCl为5g/L,NH4H2PO45g/L,pH为5,30℃,170r/min下振荡培养3d,酶活最高为13.29U/mL。   相似文献   

20.
聚半乳糖醛酸酶高产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腐烂的苹果中定向分离筛选出适合液态发酵法生产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菌株YL-9,鉴定为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Link).经摇瓶产酶试验可知,此菌株的产酶培养基组成为:果胶0.7%,NaNO3 0.1%,MgSO4 0.02%,FeSO4 0.001%,KH2PO4 0.03%,豆粉1.0%,马铃薯20.0%;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8℃,初始pH7.0,装液量50mL/250mL,接种量7%(v/v),培养时间48h.该条件下,酶活力达8.52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