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包怡红  刘奇  王薇 《酿酒》2012,39(2):58-62
为提高酿酒酵母产胞外多糖能力,了解酿酒酵母生长情况、代谢产物等特性,进一步扩大微生物多糖来源范围,对酿酒酵母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及各种金属离子对其胞外多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碳源、氮源浓度配比进行了试验,还对发酵条件中pH、装液量、时间、接种量等组合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最佳组合:葡萄糖5%、酵母浸粉0.5%、KH2PO40.1%。用此培养基,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为4.5,装液量为50mL/250mL,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为2d,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可达到0.292mg/mL。  相似文献   

2.
液体发酵灰树花胞外多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灰树花胞外多糖的发酵研究,根据Logistic方程,提出了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胞外多糖合成、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模型.采用数据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灰树花发酵合成胞外多糖的动力学模型参数,并对实验数据与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型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地拟合,基本上反映了灰树花分批发酵胞外多糖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从新疆酸马奶中分离到的7株乳酸菌中筛选到1株产胞外多糖能力较强的乳酸菌RB2,以苯酚-浓硫酸法测得其胞外多糖的产量为491.03μg/m L,经生理生化和16S r DNA序列分析法鉴定为发酵乳杆菌。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该菌株产胞外多糖的最适发酵条件是:发酵温度34℃,接种量1%,发酵时间12 h,此时胞外多糖的产量为511μg/m L。  相似文献   

4.
铜色牛肝菌活性胞外多糖的发酵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发酵液中的胞外多糖含量为生物指标,对其进行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环境条件(p H、温度)的优化,最后确定了蔗糖50 g/L,酵母粉5 g/L的最优培养基和温度=25℃,p H=6的最优培养条件;用优化后的条件通过5 L式发酵罐发酵培养铜色牛肝菌,5天后胞外多糖产量达1.84 g/L。胞外多糖经除蛋白后,通过ABTS、DPPH、临二氮菲法测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其胞外多糖具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灵芝胞外多糖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营养性因子对灵芝多糖深层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玉米粉、酒糟、酵母膏和麸皮有利于胞外多糖的形成。C/N比实验表明,较高的C/N比有利于胞外多糖的形成。进一步的正交优化实验确定了灵芝多糖深层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组成(g/L)为∶酒糟80(含水量75%),葡萄糖10,玉米粉10,麸皮5.在25L发酵罐上灵芝发酵胞外多糖的最高产量是2.91g/L.  相似文献   

6.
多糖是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的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因其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及功能,并且安全无毒,近年来成为研究与开发的热点。本文对实验室保藏的一株产胞外多糖枯草芽孢杆菌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得到枯草芽孢杆菌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的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发酵温度为37℃,摇瓶培养转速为160r/min,接种量为3%,发酵时间为36h,在优化后的条件下胞外多糖的产量最大可达到4.135g/L,产量提高了2.87%。  相似文献   

7.
美味牛肝菌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美味牛肝菌(Boletusedulis Bull)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筛选。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发酵生产胞外多糖的最适碳源是蔗糖,氮源是豆饼粉;液体发酵的优化培养基是马铃薯10%,蔗糖2.0%,豆饼粉0.6%,KH2PO40.3%,MgSO4·7H2O0.2%,CaCO30.2%;液体发酵的优化条件是初始pH5.4~5.8,振荡速度180~220r/min,培养温度28℃,装液量60%(V/V)。将菌株放大至7L罐发酵培养,28℃发酵90h,胞外多糖得率是3.284g/L。  相似文献   

8.
以真菌毛韧革菌(Stereum hirsutum) NX-22为研究对象,首次通过液体深层发酵获得了其胞外多糖(Stereum hirsutum polysaccharide, SHPS),通过HPLC、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方法对SHPS结构进行了表征,表明其主体结构为一种β-糖苷键构型的多聚半乳糖。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SHPS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效果。该研究还确定了SHPS的最佳发酵培养条件:玉米粉40 g/L,酵母粉3 g/L,MgSO4 0.6 g/L,K2HPO4 1.0 g/L,KH2PO4 1.5 g/L,温度25℃,pH为7,发酵周期为5 d,多糖产量为5.964 g/L。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毛韧革菌的药用价值,特别是其多糖的制备与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对芽胞杆菌胞外多糖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基于Logistic和Luedeking-Piret方程,得到了描述芽胞杆菌发酵过程菌体生长、多糖形成、底物消耗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和模型参数.模型反映了该菌株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模型值与实验数据拟合良好,平均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发酵条件(初始pH值、温度和碳源)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88生长及胞外多糖产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菌株生长和胞外多糖多糖产生的发酵条件为:起始pH值7.0,发酵温度37°C,发酵时间为48 h.碳源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果糖为促进菌株生长和胞外多糖产生的最适合碳源.在优化发酵条件下(初始pH值7.0,发酵温度37℃和添加2%果糖作为碳源),植物乳杆菌C88活菌数在培养24 h时接近达到109mL-1,胞外多糖产量从29.86 mg/L提高到40.96 mg/L(均为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1.
粪产碱杆菌AF01产可溶性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AF 01产可溶性胞外多糖(EPS),本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对其进行发酵优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培养基:蔗糖50 g/L,KNO3 1.1 g/L,酵母膏0.5 g/L,Ca CO3 15 g/L;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4 d,初始pH7.0,接种量为2.5%,转速200 r/min,温度30℃。在此条件下,该菌株可溶性胞外多糖的产量有了极大的提高,达到10.8 g/L,为该胞外多糖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采用响应面法(RSM)对影响嗜热链球菌(Q4)产胞外多糖(EPS)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以EPS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得到Q4产EPS的发酵条件;采用Placket-Burman(PB)设计法从以上单因素中筛选出显著因素,对显著因素进行Box-Behnken(BB)中心组合实验设计优化,建立EPS含量与各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获得Q4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 H6.8、发酵时间33 h、发酵温度41℃。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的产量可达268.42 mg/L,比优化前的EPS含量(89.43 mg/L)提高了3倍。   相似文献   

13.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猪苓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色素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光稳定性以及氧化剂、pH值与金属离子对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液比1:60时,以1mol/LNaOH溶液为提取剂、提取温度95℃、时间90min是猪苓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干燥的猪苓色素为深褐色粉末,能溶于水,易溶于碱性溶液,热稳定性好,光照会加速其分解,对H2O2不稳定,溶液pH值5~10范围时色素表现稳定;Na+、K+、Ca2+、Mg2+、Zn2+等离子不影响色素的稳定性,而Mn2+、Fe2+、Fe3+及Cu2+则有影响,其中Fe3+和Cu2+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为出发菌株,黄芪提取液为唯一碳源进行生物转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黄芪多糖含量为指标对发酵条件中的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起始pH及摇床转速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起始pH 5.0、发酵温度30 ℃、摇床转速180 r/min的条件下发酵6 d,黄芪多糖含量最高,为(2.473±0.062)g/L。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发酵前后黄芪多糖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前后黄芪多糖的结构没有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肖雷  姚菁华  吕兆启 《食品科技》2007,32(8):126-129
通过不同的灵芝菌种、培养基的组成和不同的培养条件对灵芝进行深层发酵试验,利用优化实验条件确定灵芝深层发酵的最佳培养条件。在此条件下灵芝菌丝体干质量可达15.2g/L,胞外多糖含量为3.7g/L,为灵芝多糖的工业化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食品工业科技》2013,(04):193-197
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对双孢菇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对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深层发酵生产胞外多糖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建立了葡萄糖、KH2PO4、蛋白胨变化的二次回归方程,探讨了各因子对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最终确定适宜的培养基条件为葡萄糖35.7g/L,KH2PO42.1g/L,蛋白胨3.1g/L;在此条件下可得到胞外多糖的最大产量,预测值为1.86g/L,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得到胞外多糖的产量为1.87g/L。   相似文献   

17.
灵芝多糖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和pH控制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韩国灵芝为发酵菌种,以灵芝多糖、菌丝干重为指标,研究了非营养因子对灵芝发酵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立了摇瓶培养灵芝的最佳pH为6.0、装液量100mL/250mL、接种量10%和培养时间5d。在10L发酵罐中,恒定pH为4.19比恒定pH为5.0和分段控制pH为5.0和4.19灵芝多糖产量更高,达1.64g/L,菌丝干重为7.13g/L。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优化猪苓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研究液料比、p H、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及其交互作用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应用Design Expert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模拟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和可信度,分析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0∶1(m L/g),p H 6.6,微波功率614 W,提取时间2.5 min,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达到6.75%。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优化得到的猪苓多糖提取条件参数,为猪苓多糖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大秃马勃菌丝体多糖的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以细菌作为供试菌种,采用滤纸片法对提取的大秃马勃菌丝体多糖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大马勃液态发酵培养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28 ℃,转速150 r/min,发酵时间8 d。在此最佳发酵条件下,菌体干质量为(7.08±0.51) g/L。抑菌实验结果显示,大秃马勃菌丝体多糖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明显地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大,抑菌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20.
王小万 《饮料工业》2010,13(11):34-37,41
对啤酒酵母S-1产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及提取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啤酒酵母菌株S-1产胞外多糖最佳培养条件为: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其最佳浓度4%;培养基初始pH5.0;菌体生长产糖最佳温度26℃;产糖发酵最佳时间36h。在此发酵条件下,啤酒酵母菌株S-1产胞外多糖最高达到47.10mg/100ml。啤酒酵母胞外多糖提取酒精沉淀较佳时间1.5h,酒精沉淀浓度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