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福州市的停车问题特别是中心商业区的停车问题日益突出,为找出对策,对福州市东街口中心商业区5处典型停车场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停车者的个人基本特性、停车行为特征和停车收费价格的意向。通过调查数据分析了利用停车价格调节出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现行收费政策不足之处,并给出了调整停车收费价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预测停车政策实施后的实际影响,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提出基于出行成本的停车政策评估模型.该模型将各出行方式的出行成本作为出行者出行的选择依据,通过Logit模型模拟政策实施后新的出行方式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路阻函数预测未来路网车速并产生新的出行成本,新的出行成本继续进入模型循环直至整个系统达到稳态.结合杭州市交通拥堵指数平台的武林商圈范围内的路网数据对模型的准确度进行验证研究,发现预测的停车收费影响下的路网车速与实际相对误差为1.1%.结果表明:基于系统动力学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能较好地反应路网车速随停车收费的变化规律,并且该模型推测若减少核心区停车供给反而会增加拥堵程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拥挤收费限流措施对私家车拥有者出行方式的影响,在大量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收费费率、家庭月收入、出行目的对私家车拥有者出行方式的影响,并建立私家车出行选择模型.结果表明:收费费率、家庭月收入和出行目的对私家车拥有者出行方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国际性大都市交通出行方式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交通出行方式的汇总,确定两种主要的交通模式:即小汽车和公共交通. 通过对一些国际性大都市的主要交通出行方式和演变过程的分析对比,得出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方式. 从而为我国大城市的合理交通出行方式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即为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创造舒适、良好、经济的出行条件,并通过系列配套设施建设、政策管理手段,引导人们合理使用私人小汽车出行.  相似文献   

5.
比较分析了北京和纽约小汽车保有量、小汽车出行出发时间分布、出行距离、出行目的和承载人数分布的差异。对差异的产生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构建了小汽车使用的影响因素模型,参数标定和弹性分析结果表明,家庭自行车数量、是否有工作、月票、出行目的、停车收费和出行时间对降低居民小汽车的使用频率有积极作用,而家庭小汽车数量、小孩、驾照、车辆主要使用者、同伴和出行距离促进了小汽车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城市出行及停车供需匹配的效率,提出了一种面向出行系统最优配置的停车选择及泊位分配整合模型。构建考虑共享停车用户出行费用和非共享停车用户出行费用的停车选择均衡模型,并设计下降算法求解停车选择均衡模型;对共享停车用户,建立共享停车平台运营商、泊位供给者和泊位需求者综合泊位分配整数规划模型,出行选择模型与泊位分配模型之间通过共享停车泊位分配决策变量建立联系。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泊位分配模型对用户预约请求接受率达到83%,且模型能够高效应用于实际停车问题;出行用户更倾向于选择行驶距离和步行距离近的停车场,共享停车与非共享停车流量增速差距最大的停车请求规模既可以使运营商获得较高利润,又能够提高共享停车与非共享停车流量之间的平衡性。  相似文献   

7.
居民出行方式结构的变化,不仅体现了城市交通发展水平的变化,也反映了城市停车设施需求的不同.本文在对广州市居民出行方式构成的特点和变化趋势的分析基础上,分阶段合理调整城市停车供应策略和修订停车配建指标,并提出未来城市停车供应策略的可持续性改进方向,保证了停车供应与交通出行特征之间的动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划分出行方式时应考虑的因素,在评价国外通用模型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开发出的一种效用较好且比较实用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中期及后期3个不同阶段,从出行者属性与出行特性两个方面分析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由于出行方式之间存在相互关联作用,故采用Nested Logit模型方法建立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决策模型.利用中山市坦洲镇居民出行意向调查数据(StatedPreference,SP),分别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各个阶...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通勤交通方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以往出行方式选择的相关研究中,大部分是基于个体属性对于方式选择的影响,而针对各类出行者特性与出行方式特征的关联性分析较少的情况,以拥有小汽车的中长距离通勤者为研究对象,提取相关的个体属性参数和交通方式特性参数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其个体属性与公交和小汽车出行特征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探索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公交出行意愿的影响方向与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经济水平会对方式选择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更短的停车后步行时间、低廉的停车费用或充足的停车设施泊位供给会鼓励出行者选择自驾出行,而减少公交等车换乘时间,提高公交运行时速则会增强公交的吸引力,这对于城市中心区制定引导居民公交出行对策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停车难"现状,对城市道路停车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基于3G移动通信网络和移动电子商务技术,对宁波市城市道路停车管理和未来城市停车管理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以停车诱导信息管理为核心、基于3G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的城市停车管理策略和方案,并结合宁波市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停车管理改进措施,改变了传统的以人工管理为主、以停车设施和停车者为管理对象的停车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以探讨解决停车问题的技术、政策为目的,以北京西单地区为对象,对停车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的结果表明,停车者对可以调节停车供需平衡的停车诱导系统表现出较大兴趣。另外,合理地利用价格杠杆调节停车供需关系,具有明显的调节空间。  相似文献   

13.
基于系统均衡理论的浮动式停车计费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停车费率策略更加有效地实现停车资源与道路资源的均衡利用,根据效用理论与非集计模型,建立停车选择行为模型,确定停车费率等变量与选择概率及停车流量的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出行者总停车选择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浮动式停车计费模型,将停车场利用率均衡与道路饱和度均衡作为约束,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方法进行求解,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浮动式停车费率可实现路网流量分配均衡和停车场利用率均衡,相比于固定费率可提高138%的停车社会效益,且浮动式停车费率对停车系统的调控作用优于道路系统.  相似文献   

14.
关于路边停车规划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规划实践角度探讨了有关路边停车规划的几个问题,包括路边停车的地位与作用、路边停车规划考虑因素以及路边停车规划遵循原则等问题. 路边停车是城市停车系统中对路外停车设施起补充和配合作用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停车方式;对其规划需要依据不同的城市、区位特征,考虑道路条件、交通条件、路外停车设施、交通管理水平等因素,并遵循系统性、协调性、动态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原则来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全面、直观地分析智能停车研究领域的现状、趋势及热点问题,提高车位利用率,方便人们日常出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对2003~2022年之间的智能停车研究文献进行检索。从发文量、机构、作者、关键词4个维度利用CiteSpace软件构建智能停车研究知识图谱,从智能停车技术、智能停车方式、停车管理等3个方面重点分析智能停车研究的趋势和热点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从2012年开始,文章发表数量快速增长,智能停车领域的研究成果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根据关键词聚类分析,文献三大类为城市交通、停车位、交通工程;(3)围绕城市交通的停车管理热点为停车治理政策,围绕停车位的停车方式热点为共享停车、立体车库,围绕交通工程的智能停车技术热点为物联网、大数据。  相似文献   

16.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strongly promotes the urbanization and motorization.Meanwhile,parking problems become serious due to the long-term imbalance between parking demands and facility constructions.Thus there is an increasing urgency in finding solutions for parking problems.Based on the methodology framework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the metropolis parking problem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king demand and the reasons for parking problems a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Then,the basic parking principle and strategies for solving parking problems are suggested with the example of Beijing.The results are hoped to improve the parking environment in metropolis.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停车场网络拓扑结构,提出了基于吸引关系的停车场网络连接方法.通过改进现有停车需求预测模型,充分考虑停车利用率、停车周转率、城市中心指数等因素影响,建立了新的停车场需求算法.通过绘制常规Voronoi图,利用断裂点理论的关键性质和常规Voronoi图的物理参数,划分各停车场的影响范围.引入吸引度概念,并对吸引度计算公式中的参数进行了修改和标定.计算停车场网络中每个节点的吸引度和节点间连线的边权,确定了停车场之间的连接情况.对哈尔滨市部分停车场进行吸引关系下的停车场网络模型构建.采用复杂网络参数分析方法对停车场网络进行分析,分别分析了规模赋值计算方法下和进一步通过吸引关系计算下的停车场宏观及微观节点参数.结果表明吸引关系下,停车场网络度分布符合幂律分布,无标度网络特征明显.与全局耦合网络和单边耦合网络对比,吸引关系下停车场网络具有较高聚类系数和全局有效性和较小的平均路径长度,在现有参数评价体系中表现均衡,是一种实用的停车场连接方式.  相似文献   

18.
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为了能结合实际预测研究区域停车需求,介绍了目前主要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及各自特点.在停车生成率模型基础上建立停车需求—供应预测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价格因素、停车服务水平对停车需求量的影响,将停车场周转率、利用率引入模型中,从而可直接得出实际应建停车位数量,同时,将停车需求分为白天和夜间分别进行预测,最后给出了计算示例.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城市停车规划系统(UPP-GIS)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城市停车规划信息系统开发的必要性;提出了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基础上利用Mapbasic语言二次开发,搭建城市停车规划地理信息系统(UPP-GIS)的框架结构,运用Mapbasic语言建立信息查询的系统风格;建立停车规划的分析、预测、管理模型;如停车生成率模型、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约束型停车选址模型,综合评分评价模型。提出了本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方案,研究了系统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平行泊车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运动学模型和实际平行泊车过程做出分析后,研究平行泊车的几何路径规划方法,然后结合实际,改进所提出的几何路径,从而设计出一种适应性较强的泊车几何路径.然后讨论模糊控制在自动平行泊车中的应用,分析自动泊车中的模糊控制需求,分析每个步骤的输入量和输出量,以及其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为平行自动泊车系统画出工作流程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