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照青     
建筑塑造文明 建筑与文字一样,定义着人类发展的种族、地域与特质,最终定义着人类社会的性格. 建筑是文明的主要塑造者,因为建筑是人类活动空间的主要塑造者.人类最早的活动空间是自然的山、水、树木和只具备最基本遮蔽功能的构筑物.当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类对自己的活动空间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建筑应运而生. 建筑是文明的产物,从...  相似文献   

2.
宋照青     
《世界建筑》2014,(4):57-57
<正>WA:您认为我国城市大型公共建筑应向什么方向转变,还是应继续纪念性与形象取向?宋照青:我认为,中国城市的大型公共建筑首先要抛弃的就是所谓的大型,建筑的过程本身是一个极为消耗资源的过程。我国目前需要的是与百姓生活尤其是百姓的城市文化、交往、交通等物质与精神生活1  相似文献   

3.
《建筑师》2008,(1):115-118
作为目前中国建筑界的中坚力量,宋照青先生一直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建筑师,他清华研究生毕业之后从日建集团的绘图员做起,到成为日建集团的主任建筑师,再到主持上海“新天地”的改建,一直到创建日清建筑事务所,他走的每一步都很坚实,一路走来,也积累了很多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王登凯 《建筑师》2009,(1):119-122
引言:作为目前中国建筑界的中坚力量,宋照青先生一直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建筑师,他清华研究生毕业之后从日建集团的绘图员做起,到成为日建集团的主任建筑师,再到主持上海“新天地”的改建,一直到创建日清建筑事务所,他走的每一步都很坚实,一路走来,也积累了很多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正>[人物简介]宋照青日清国际董事长首席建筑师。1988年-1992年就读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199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专业,获硕士学位;1995年-1998年就职于新加坡日建设计国际有限公司,任项目设计师;  相似文献   

6.
对话     
《现代装饰》2014,(11):21-21
<正>赖建安十方圆国际设计工程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来自上海的读者提问:赖建安先生您好,最近看到您完成的最新作品平壤阿里郎餐厅,是一家纯粹性朝鲜餐厅,尤其是包厢的设计充满浓郁的朝鲜风情,想问一下,您是如何将这种民族特色感极强的餐厅与当地文化融合的?刚接到平壤阿里郎餐厅这个项目时,不知从何入手,思索了很长时间,才找到突破口,决定打造一个全新海派新观念的朝鲜餐厅。  相似文献   

7.
对话     
《现代装饰》2014,(3):15-15
来自北京的读者提问:我看过Michael先生的“纽约上东城的精致生活”的项目案例,里面的布艺和涂饰总体都为金色,这种视觉单一感被独具风格的陶瓷制品和雕塑等室内摆设很好地缓解。请问Michael先生能否就此案例谈谈您是如何达到搭配和谐的艺术效果的呢?  相似文献   

8.
对话     
正韩文强建筑营设计工作室(ARCH STUDIO)主持建筑师来自北京的读者提问:韩文强先生您好,之前到过您改造设计的北京胡同茶社,四合院结合现代风格,基于胡同四合院环境肌理的再设计使旧建筑赋予了新的生命意义,我想知道您是怎样做到将廊元素融入建筑设计里的呢?廊这种元素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建筑之中。它属于内与外之间的过渡空间,既有房屋之间串联的功能,同时也是引导视线变化、增加环境体验的空间媒介。比如四合院中有抄手游廊;江南园林中有各种  相似文献   

9.
对话     
正来自上海的读者提问:倪益新先生您好,看过您设计的DC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办公空间,了解后才得知这是一个旧建筑改造的项目,很惊讶,想问下倪益新老师,接手该项目时如何在旧建筑空间里面融入创新,让旧建筑跟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的?在空间改造方面克服了哪些难题?  相似文献   

10.
对话     
<正>《中装》:我们了解到吴钢老师的出生地在安徽屯溪,属于历史徽州、坐落在黄山脚下、新安江边的一个美丽的小城,您对家乡的建筑有着怎样的感情?吴钢:生长的地方会对建筑师有很大影响,在以前中国还没有发生巨大变化时候,可能屯溪并不特别突出,现在城市化使每个城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对话彭一刚     
UED:请您谈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院初期的情况,比如当时天大建筑学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以及对学生的要求。彭一刚:建院初期和现在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电脑技术设备。在当时的条件下,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是以基本功训练为主的,这点一直以来在国内都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天大的建筑专业也是以此著称  相似文献   

12.
For the field of national territorial planning, to identify and delimit redlines is the primary step to preserve valuable natural and cultural assets from human interventions, harmonizing human-nature and urbanrural relationships. In the reality, however, the dogmatic planning and design concepts, irrational construction standards, and unscientific and rigid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that ignore the diverse localities, market rules, and stakeholders’ needs usually make the implementation outcome runs the opposite to what was wished, leading to “redline dystopias” called by the author that are damaging our homeland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dialogue between the author and a farmer in Qicha, Hainan, to reveal how a “capital farmland dystopia,” one of the redline dystopias, comes into being, appealing for a profound re-examination and reflection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professions.  相似文献   

13.
总结与展望是人类的天性,因为它让人们感到充实和获得比较清晰的方向。2006年9月28日晚上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举办的钱强、张雷和王澍三位关于欧洲、日本和中国近年来建筑发展的对话,不仅让我们对这几年这些国家的建筑发展有了概括的了解,而且也促使我们思考,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  相似文献   

14.
《城市环境设计》2016,(4):164-167
罗德胤:各位从自己的经验、领域和角度出发,在中国的乡村建设中遇到的最难的问题是什么?麦一兵:我认为一般会出现两种问题:第一,我们在与当地村民沟通时可能会比较辛苦;第二,在与当地政府,比如村长或镇长等行政人员沟通时,可能会遇到与传统体制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安德森学院外部空间设计中,利用轴网将新校舍同老校区及周围道路建立起联系;新建筑采用与原有建筑同样的红砖饰面和简化了的西方古典建筑形式,取得了与老建筑的协调;运用内外空间转换的方法,创造了丰富多彩且与内部空间有着紧密联系的外部空间,从而取得了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对话     
和谐为美,对话为贵。一个好的设计作品,不单是设计本身的至臻完美,同时也是设计与建筑、景观的有机融合。这点,我们通过深圳书城南山城的设计感受尤深。深圳书城南山城投资1.5亿元,2002年6月开始兴建,2004年7月19日正式开门迎宾。她座落于深圳南山的商业文化中心区,分地上七层,  相似文献   

17.
AW:您将自己的实践定义为在边缘,该如何来理解?彼得:任何事物的边缘都是危险的然而却也是最精彩的位置。因为它允许你自由地探索,然后将其转化成自己的语言。中心就是人们从事一般性实践的地方。我的实践并非主流,我并不考虑金钱优势,我也不考虑快速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对话何勍     
AW建筑学最吸引您的是什么?您怎么看待自己的工作? 何勍:有年少时的朋友曾经问我,"你怎么会学了建筑呢?感觉你应该是学文科的料子.如果让你回到那个时间段,你可以重新选择生活,你会选什么专业?"我说,或许除了做电影导演,我还是会选择建筑.年轻的时候极其厌恶建筑,痛恨它的枯燥,物质的不可被超越性,现在老了,终于领悟物质的躯壳可以被超越,如果你想超越的话,只是这之间路很漫长且孤独. 每一个项目,我是自己的看客,批评者,也是自己的引领者. AW:您对建筑的基本态度是什么?什么样的建筑是好的建筑呢?  相似文献   

19.
建筑与环境对话的相对性—浅谈盐城瀛洲滨馆创作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盐城瀛洲宾馆工程,论述了建筑与环境对话的相对性,说明在建筑创作中,不仅要考虑到城市环境,同时也要注意与历史文脉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印度与西方现代建筑的对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概述了从殖民地时期到70年代西方建筑师在印度的建筑活动,分析了西方影响下印度土土现代建筑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