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反相乳液聚合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种聚合方法,具有聚合速率高、高度分散、大小均一等突出优点.以Tween60与Span80为复合乳化剂制备了w/o型反相乳液体系.考察了乳化转速、时间、乳化剂的HLB值和质量分数以及油水体积比对乳液类型和稳定性的影响.由实验确定了反相乳液的最优条件:转速为14 000 r/min,乳化时间35 min,乳化剂HLB值为5.0,油水体积比为1∶1,乳化剂质量分数为4%时,可形成较为稳定的W/O型乳液.同时,结合实验结果对部分稳定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酰胺(AM)、(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ADQUAT)为单体,以(NH4)2S2O8/NaHSO3为引发剂,在较低的单体浓度下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方法进行共聚.采用Kelen-Tüdos(简称K-T)法和Yezrielev-Brokhina-Roskin(简称YBR)法计算得出AM,MADQUAT的竞聚率分别为r1=0.63,r2=1.12.利用测得的竞聚率数据,通过计算机程序计算了共聚物的瞬时组成、平均组成,并研究了在反相微乳液中合成的共聚物的序列分布及平均序列长度.研究结果表明:AM/MADQUAT反相微乳液共聚合趋于无规共聚,共聚物在低转化率时瞬时其组成与平均组成吻合的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Span80、Tween60与Op-10作为复合乳化剂,制备了稳定的淀粉-丙烯酰胺反相乳液。研究复合乳化剂HLB值、复合乳化剂用量、油水体积比对乳液电导率与稳定性的影响,获得较佳的工艺条件:复合乳化剂HLB值在4.3~6.2之间,复合乳化剂用量在4%~8%之间,油水体积比在1~1.6之间,在此条件下,可形成稳定的W/O型淀粉-丙烯酰胺乳液。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叙述一种微乳液的制备。电解质对微乳液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反相微乳法合成淀粉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植物油为油相,采用反相微乳法合成淀粉微球.以吸附量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淀粉微球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淀粉浓度14%、油相用量100 mL、乳化剂用量0.75 g、交联剂用量4.8 mL、搅拌速度1 200 r/min.利用红外光谱和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进行表征,证明了可溶性淀粉与环氧氯丙烷发生了交联反应.  相似文献   

8.
以Span-60为乳化剂、环已烷为连续相、K2S2O8-NaHSO3为引发剂,用正交实验研究了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得出正交实验中各因素的主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时间、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是影响产物分子量的重要因素.在最佳聚合条件,即反应温度为35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1.5,单体质量为23 g,反应时间为3 h,合成了分子量达1 300万速溶的聚丙烯酰胺.并用FT-IR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植物油为油相,采用反相微乳法合成淀粉微球。以吸附量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淀粉微球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淀粉浓度14%、油相用量100 mL、乳化剂用量0.75 g、交联剂用量4.8 mL、搅拌速度1200 r/min。利用红外光谱和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进行表征,证明了可溶性淀粉与环氧氯丙烷发生了交联反应。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酰胺的反相微乳液聚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Span-60为乳化剂、环已烷为连续相、K2S2O8-NaHSO2为引发剂,用正交实验研究了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得出正交实验中各因素的主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时间、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是影响产物分子量的重要因素.在最佳聚合条件,即反应温度为35℃,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1.5,单体质量为23g,反应时间为3h,合成了分子量达1300万速溶的聚丙烯酰胺.并用FT—IR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真丝纤维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在异辛烷中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中的染色行为,采用不同种类的染料在该体系中分别对真丝进行染色,并与各染料在传统水相中对真丝的染色行为进行对比,用表面色深K/S值表征各类染料的得色情况。实验表明,直接染料在该反相微乳液体系中的染色情况最为理想,活性染料和弱酸性染料次之,小分子的酸性染料不适宜在该体系中染色。  相似文献   

12.
分析阳离子染料在D5反相微乳体系中染色的可行性,确立阳离子染料在D5反相微乳体系中上染腈纶织物的工艺,并探讨入染前织物带液率、反相微乳液含水量对染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腈纶织物在温度为60℃、pH值为4.5~5的水中进行预处理后,以一定带液率入染反相微乳体系的方法可行;优化的阳离子染料在D5反相微乳体系中的染色工艺为:染色温度85℃、染色时间20 min、浴比1∶10;研究中还发现入染前织物带液率的高低对织物得色深度有较大影响,随着带液率的增加,染色K/S值先增加后减少;反相微乳体系的含水量对织物的得色深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反相微乳液体系制备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粒子核壳微球,从中探讨了不同R值(R=n水/n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微乳液滴的粒径分布;以及柠檬酸三钠稳定的银离子浓度和正硅酸乙酯(TEOS)浓度对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粒子核壳微球粒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R越大,微乳液滴粒径越小。当R=10时,0.15mL的0.0123mol/L柠檬酸三钠溶液、0.25mL的0.02467mol/L硝酸银溶液、0.15mL的0.0924mol/L硼氢化钠溶液、0.05mL的正硅酸乙酯和0.1mL氨水所得到的核壳微球形貌和单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反相乳液聚合合成DDAC/AM阳离子型共聚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阳离子共聚物的性能,研究了反相乳液聚合合成高固含量、高级分子量DDAC/AM阳离子型共聚物的方法;分析讨论了引发剂种类单体浓度,共聚单体配比以及油水体积比对DDAC/AM阳离子型共聚物特性粘数(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微乳液形成与破坏的稳定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由十二烷基磺酸钠(AS),正癸烷,戊醇及水四组分构成的微乳液体系。从该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出发,计算一系列微乳液形成及破坏时,na/ns和no/ns数据,将二者关联作图得直线。从直线斜率K和截距I,计算微乳液形成及破坏时,醇从油相到微乳液滴界面的标准自由能,据此,比较微乳液形成及破坏时稳定性大小。  相似文献   

16.
AM/AE/AA三元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合成了丙烯酸酯活性大单体(AE),以水为溶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合成了AM/AE/AA(丙烯酸酯/活性单体/丙烯酸)的共聚物表面活性剂,并讨论了反应条件对共聚物表面活性剂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AM/AE/AA共聚物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非离子型乳化剂OP与正戊醇、正庚烷、水四组分构成的微乳液为介质,铁与邻苯酚紫的显色体系.在给定条件下,该显色体系的ε614=6.44×104L/mol·cm,与以水为介质和乳化剂OP胶束为介质比较,灵敏度显著增加,且最大吸收波长也分别向长波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8.
以油酸、乙醇胺、Tween40为乳化剂,正丁醇为助剂,制备了柴油微乳液,并对其增溶水量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乙醇胺与油酸的物质的量的比为0.75时,微乳柴油体系增溶水量最大可以达到13.92%。微量无机盐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体系增溶水量。复配表面活性剂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当Tween40与油酸的物质的量的比为0.1时,二者发挥协同作用,达到最佳效果。在最佳配方下制备的微乳柴油稳定性良好,外观澄清透明。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表明,乳化柴油的低温性能、硫含量、腐蚀性等指标均优于柴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