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年受旱,冬春易旱,持续连旱"是甘肃省干旱灾害的基本规律,甘肃省借《全国抗旱规划》实施这一机遇,积极推进抗旱规划水源工程建设。从省情、水情、灾情实际出发,分析推动实施抗旱规划的必要性,介绍甘肃省抗旱规划项目实施情况和做法,总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做好抗旱规划项目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注     
国务院批复《全国抗旱规划》11月14日,国务院批复《全国抗旱规划》,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好《规划》实施工作,深入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调度管理水资源、加强抗旱工程建设、推行节约用水的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3.
抗旱规划编制 多年来,我国制定了许多水利发展规划,但始终没有一个完整的抗旱规划来指导抗旱工作。2005年国家防办立项组织开展《全国抗旱减灾“十一五”规划》编制。 该规划于2005年底完成,包含以下内容:①我国抗旱减灾基本情况以及面临的形势分析;②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③抗旱减灾目标:⑥应急抗旱减灾工程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⑤抗旱减灾管理及主要任务;⑥应急抗旱重点项目;⑦投资测算与规划效果分析以及保障措施等。  相似文献   

4.
2011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并正式批复了《全国抗旱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编制的第一个关于抗旱减灾工作的专项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国抗旱减灾工作的重要战略性、基础性与指导性文件。为加快推进《全国抗旱规划》的组织实施,根据2013年国务院第20次常务会议关于力争用3年时间落实几项从根本上提升抗旱减灾能力的工程举措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11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全国抗旱规划》。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抗旱规划》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到2015年,以提高严重和主要受旱县综合抗旱能力为重点,显著改善因旱人畜饮水困难情况;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11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全国抗旱规划》等。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抗旱规划》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到2015年,以提高严重受旱县和主要受旱县综合抗旱能力为重点,显著改善因旱人畜饮水困难情况;到2020年,严重受旱县、主要受旱县干旱期间的饮水安全和商品粮基地、基本口粮田的基本用水需求得到较高程度保障,全国综合抗旱能力明显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科学配置水资源,全面提高水利工程体系的抗旱能力。完善和优化国家、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充分挖掘现有各类水利工程的抗旱功能,强化应急联合调度,提高调控水平和整体抗旱能力。二是因地制宜建设农村、乡镇和  相似文献   

7.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水利事业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为此2003年9月水利部编发了《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湖南省于2002年编制了《湖南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十五”及到2010年规划》,在以上两个规划里都将防汛指挥系统作为水利信息化十大应用系统的首位,在湖南省的规划中,对抗旱应用系统的建设涉及较少,文章就构建湖南抗旱信息化平台提出了一些设想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和黑龙江省《全省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工作试点方案》的要求,我市从1994年开始着手进行县级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的试点。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我市各级抗旱服务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显著成绩。各级抗旱服务组织面向基层,优质服务,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特别是在抗旱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等方面做出较大贡献。一、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基本情况大庆属黑龙江省西部重点干旱区,“十年九春旱”。多年来,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抗旱工作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自觉性,积…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利》2011,(21):I0002-I0002
11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全国抗旱规划》,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到2015年,以提高严重受旱县和主要受旱县综合抗旱能力为重点,显著改善因旱人畜饮水困难情况;到2020年,严重受旱县、主要受旱县干旱期间的饮水安全和商品粮基地、基本口粮田的基本用水需求得到较高程度保障,全国综合抗旱能力明显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秋冬至2009年2月中旬,安徽省合肥以北大部分地区发生了特大干旱,安徽省依法、有序地组织开展抗旱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主要介绍《安徽省抗旱条例》在本次抗旱工作中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