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洛氏硬度计使用广泛,影响硬度计测量准确度的因素很多,根据硬度计的测量原理,只要是对压头压入深度,以及对压入深度的测量有影响的因素都会导致产生误差.通过了解洛氏硬度试验的基本原理,对硬度计的初试验力、主试验力、压头、测量机构等部分进行分析,得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并给出了各种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量,以及简单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役结构材料力学性能微损测试是结构完整性评价的重要内容,旨在获取航空铝材基本力学性能的毫微级平面压入试验方法尚需进一步发展。基于平面压入试验获取航空铝材的单轴拉伸力学性能,并建立获取材料洛氏硬度HRB的平面压入试验方法。针对5种航空铝材进行平面压入试验、单轴拉伸试验和洛氏硬度测试,对比结果表明:由平面压入试验预测得到的材料单轴拉伸力学性能及洛氏硬度与单轴拉伸试验及洛氏硬度测试结果密切吻合,单轴拉伸力学性能误差均在6%以内,洛氏硬度误差在7%以内;表明平面压入试验方法可通过单次单调加-卸载试验实现航空服役构件材料力学性能的微损获取。  相似文献   

3.
叶明 《工业计量》2001,11(6):37-38
文章简单介绍应用激光干涉技术进行洛氏硬度计量,洛氏硬度是通过测量压头在一定压力下,垂直压入硬度块的深度,而后经换算,得出该硬度块的硬度值,应用激光干涉技术,可精确得出压头压入硬度度的深度,从而大大减小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4.
对《金属洛氏硬度计初试验力的调修》的更正与补充龚西科(郑州飞机工业公司,河南灵宝472501)1更正本刊1994年第6期发表的《金属洛氏硬度计初试验力的调修》一文,其中公式Ff=F1+mg+Fm(1)的说明有误,应更正为:Ff——硬度计的初试验力,其...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于1961年建立了直接加荷式并用高精度螺旋读数显微镜测量压入深度的基准洛氏硬度计。建立以后,这台硬度计使用率很高,经过10多年的频繁使用,有的零件已有磨损趋势。此外,由于用显微镜测量压入深度,人为读数误差无法避免,有时相差很大,因此,需要建立准确度更高、技术更先进的能自动测量的新的基准洛氏硬度计。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外的标准洛氏硬度计已朝更高测量准确度及自动化方向发展(注:国外均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智能加载激光洛氏硬度标准装置C标尺力值加载控制系统,控制部分利用电机控制砝码的运动,利用旋转电磁铁实现砝码的自动变换,利用激光干涉仪实现压痕深度和主轴运行速度的自动测量,实现了压痕深度和力值变化的全程监测以及洛氏硬度试验的自动化。试验结果符合国际洛氏硬度新定义标准草案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将洛氏硬度计的初试验力形成机构概括为两种类型,分析了初实验力超 差的基本原因,给出了相应的调修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洛氏及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时,正确地选择试件或试验层的厚度是获得可靠的试验数据的重要环节。试件或试验层的最小厚度至少应为压痕永久深度(以下简称压痕深度)的10倍(或8倍)。现把洛氏及表面洛氏硬度与压痕深度对照表(对照表的编造是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对文献1中的数据进行拟合而成的)介绍如下: 一、洛氏硬度与压痕深度对照表大家知道,洛氏硬度试验的压痕深度应为预负荷压痕深度与主负荷压痕深度之和。根据洛氏硬度试验原理其计算公式为: 当用C、A、D标尺(金刚石圆锥体压头)试验时:  相似文献   

9.
在金属材料的硬度试验中,洛氏硬度试验是通过测量压痕深度的方法来表示材料的硬度。由于试验操作方法简便、迅速,工作效率高,并且所采用的试验力小,压痕较浅,对工件损伤很小,因此适用于测定成批生产的半成品或成品工件的硬度。试验中使用不同的压头,配合不同试验力,可测量较硬或较软材料的硬度,测量范围宽。因此,洛氏硬度试验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然而,影响洛氏硬度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较多,其试验结果的准确度较维氏或布氏硬度低。为此,洛氏硬度试验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也是迫切需要解决和关注的技术问题。笔者采用综合评定法,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和最新的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标准对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及最佳测量能力进行了评定,获得了有意义的结果,并发现了有关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种钠钙硅酸盐玻璃的纳米压痕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纳米压痕测试技术对一种钠钙硅酸盐玻璃进行微观力学性能的测试分析.测得加载-卸载过程载荷与压入深度曲线,发现被测玻璃的最大压深、残余深度和弹性回复量随最大加载力的增加而增大,但其相对弹性回复率系数基本稳定,平均值为58.2%.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最大载荷下的压痕形貌,发现压痕区域出现了边界沉陷现象.当最大加载力为1 000 mN左右时,三棱锥工具头测试的压痕区域出现了较明显的微裂纹;采用四棱锥工具头时出现微裂纹的最大加载力要小于该值,且裂纹取向均与金刚石工具头的棱角取向一致.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SC.Marc对纳米压痕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载荷与压入深度的仿真曲线,该曲线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分析了载荷作用下材料内部的应力分布.利用Oliver-Pharr模型得到不同压入深度下被测玻璃的接触刚度值,该值随压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激光基准洛氏硬度机由主机,控制箱及液压箱(图中没有示出)组成。采用双光程激光迈克尔逊干涉装置和四倍频可逆计数器来测量压入深度,每个脉冲当量相当于0.04μ。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处理,打印机自动打印出每点  相似文献   

12.
李松茂 《计量技术》1996,(11):28-30
本文从洛氏硬度计试验力杠杆下沉角引起试验力变化及测量杠杆及沉角引坊测量杠杆比变化两方面对洛氏硬度计示值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了洛氏硬度计示值误差的有关原因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目前在许多关于硬度试验方法的标准和经典著作中都没有区分"压痕深度"和"装有压头的压杆位移"这两个不同的长度量。把装有压头的压杆位移当作压痕深度,对于洛氏硬度试验不会造成错误的结果;但把装有压头的压杆位移当作压痕深度计算压痕直径和布氏硬度值,则会造成明显的错误。提出了采用从压杆最大位移中扣除硬度计弹性变形得到的压痕深度计算压痕直径和布氏硬度值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布氏硬度试验结果与采用光学系统测量压痕直径方法得到的结果相吻合;该方法兼具布氏硬度试验和快速布氏硬度试验的优点,可以既快速又准确地得到布氏硬度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在检定洛氏硬度计时,遇到一部分硬度计示值不合于要求,常常需要调整硬度计的指示系统的指示槓杆比。国内常见的可调整指示槓杆比的硬度计,目前数目较多的是苏联生产的TK型及民主德国生产的HP—250型洛氏硬度计。为了便于这两种硬度计指示槓杆的调整,本文介绍一种图表法。洛氏硬度试验法基本等式是 HRC=100-(h-h_0)/0.002(1) HRB=130-(h-h_0)/0.002(2)式中 h_0—预载荷作用下主轴压入试件深度(毫米); h—总载荷作用后,卸除主载荷保留预载  相似文献   

15.
马口铁(镀锡铁皮)的调质度是以其表面洛氏硬度值来表示的,它是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在马口铁加工使用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在大量进口马口铁检验中,经常涉及到其表面洛氏硬度值的测定问题.表面洛氏硬度的测试原理与普通洛氏硬度相同.区别仅在于施加的载荷不同.表面洛氏硬度的测定是用金刚石圆锥或钢球作压头,在29.4N初载荷和147.1N,294.2N,441.3N总载荷作用下压入试样.马口铁一般规定测试表面洛氏硬度HR30T.即使用(?)1.588mm(1/16″)钢球压头及294.0N载荷.本文就实际检验过程中影响该硬度值测试准确性的几个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主研发的便携式压入设备,对材料平滑表面进行单调压入试验获得载荷—深度曲线,进而获得材料的单轴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在等向强化、各向同性、单调加载条件下,基于能量原理和有限元分析提出应用双锥无卸载的压入载荷—深度曲线预测具有Hollomon律的材料应力应变关系半解析新公式。在有限元验证方面,根据不同材料的Hollomon律应力应变作为有限元本构关系条件获得的载荷—深度分析结果与压入载荷—深度关系吻合较好。在试验方面,通过压入载荷—深度曲线得到加载曲率,然后利用半解析新公式得到的材料单轴应力应变关系与单轴拉伸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方法获取的材料应力应变关系和单轴拉伸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阐述了影响洛氏硬度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以及洛氏硬度测试时应注意的问题。结果表明:试样表面粗糙度、试样平行度以及试样厚度等因素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在洛氏硬度测试时应注意硬度计的检验、试验力的保持时间,试样表面粗糙度以压痕位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总试验力保持时间分别为2,3,5,6,9 s时,对几种牌号的铝合金材料进行洛氏硬度测试,统计分析了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在不同总试验力保持时间条件下,铝合金材料的洛氏硬度为0.3~1.0 HRB,基本呈下降趋势。结果可为生产现场铝合金状态检查时的数据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新研制的亚微压入仪(Submicron Indentation Tester)及其主要应用之一;硬度测量.该设备通过测量压痕深度而获得硬度值.其力加载是连续的,能够连续记录载荷压痕深度曲线.其特点是不但可测量材料表面某点亚微层的硬度值,还可在此范围内测量其硬度随层深分布曲线.该设备力加载最大范围:0~200g,力分辨率:≤1mg;压入深度测量范围:0~60μm,分辨率:≤1nm.  相似文献   

20.
金属材料洛氏硬度及表面洛氏硬度的检测,在民航维修领域的力学性能测试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将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制定的ASTM E18-2014与国内金属洛氏硬度检测系列标准GB/T 230,在试样的表面粗糙度、试验步骤、试验报告、检验(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误差、标准硬度块的标定和标准机的校准以及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标在试验力的精确度、试验力循环时间、间接检验周期、对试样本身的要求和硬度计的示值误差及示值重复性等易于控制的方面要求更加严格,给定参数更加详细,便于操作者在试验过程中进行查询;而ASTM标准在试验力保持时间、压头规格允许的误差及总试验力允许的误差等方面要求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