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喷雾冷却技术在重型机床和难加工材料在切削加工中的应用,从理论上进行了论证和探讨。在生产实践上对切削液的选择、采用和不采用喷雾冷却时的切削效果等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目前研制成功的喷雾冷却装置的系统结构,并和国外典型结构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3.
4.
搭建以R134a为制冷工质的闭式喷雾冷却试验台,试验研究喷雾冷却瞬态传热过程,建立了准确描述其传热过程的试验曲线,分析了蒸发压力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并阐述了每个瞬态传热阶段的传热机理。试验蒸发压力变化范围为0.207~0.331 MPa,流量范围为0.140~0.164 L/min。结果表明:膜态沸腾区在瞬态冷却过程中所占时间最长,且表面温度冷却速率保持在0.10 ℃/s,热流密度维持在20 W/cm2以下,故穿越膜态沸腾区的耗时决定着喷雾冷却瞬态过程的冷却速率;增加蒸发压力,可以提升冷却速率,当蒸发压力从0.207 MPa增加到0.331 MPa时,表面温度从130 ℃冷却至30 ℃所需的时间从508 s降至381 s;喷雾冷却瞬态过程在过渡沸腾区存在表面温度突变点,随着蒸发压力提高,突变点对应温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6.
为了解决传统空气冷却系统散热效率不足的问题,通过实验方法将喷雾蒸发过程与强制空气冷却相结合,强化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散热效率。建立了基于热管阵列/喷雾冷却复合结构的电池组散热系统,对比了不同冷却措施的散热性能,研究了入口风速、喷雾频率及喷雾占空比对系统散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温控结构在1 C倍率下可完全抑制电池组升温,在3 C倍率下可将电池组平均温度维持在41℃左右;采用10 s喷雾周期进行冷却可将电池组平均温度降低2℃,喷雾频率的增加可显著降低电池温度波动。 相似文献
7.
8.
9.
10.
应用于高温高压条件的无电晕静电除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电晕静电除尘技术是我国首先开发的适用于高温场合的先进除尘技术,该文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发射极特性,装置运行特性等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研究非定常气膜冷却的强化冷却机理,利用大涡模拟对非定常圆孔气膜冷却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4种不同脉动频率下(St=0,0.2,0.3,0.5)的涡结构与气膜冷却效率,并利用动态模态分解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流场与换热的耦合机理。结果表明:脉动频率对非定常射流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较大,当St=0.2时气膜冷却效率与稳态射流相似,当St=0.3时气膜冷却效率比稳态高,而当St=0.5时气膜冷却效率反而会降低;当St=0.3时非定常射流能抑制下游发卡涡的生成并加速其破碎,从而提高气膜冷却效率;射流脉动产生了很多次生涡结构,这些涡结构促进了在流向方向上射流与主流的掺混,但是抑制了展向上的射流与主流掺混。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涡流管制冷效应,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和极差分析法,分析多因素交互性作用对涡流管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冷热端管径比对涡流管制冷效应影响最大,其次是喷嘴数、热端管长径比和喷嘴偏转角度,每个参数最优值分别是冷热端管径比为0.5、喷嘴个数为6、热端管长径比为5、喷嘴偏转角度为0°;制冷温降随喷嘴个数增多先增大后减小,随冷热端管径比增大而增强,随长径比和偏转角度增加逐渐减弱;涡流管结构优化后,其制冷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制冷温降随入口压力变化明显,相比优化前最高提升了305%。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本文依据单位面积制冷量和能效值β两个参数,选用TEC1-12711T150作为电池模组的核心制冷元件;搭建了具有泡沫铜和石蜡复合传热结构的电池模组(3×5阵列)试验台;设计3组对照试验:自然对流方式、液冷方式和热电制冷方式,分别测试电池模组在不同换热方式、不同发热功率下的热特性,验证热电制冷技术在电池模组热管理方面的可行性。试验表明:单体电池发热功率为2 W时,热电制冷片(Thermoelectric cooler TEC)冷却方式下电池模组历时约1 280 S后可趋近稳定状态,且达到稳态时电池模组最高温度仅有31. 5℃,远低于液冷方式的44. 5℃。 相似文献
17.
染色过程中需用大量的间接冷却水,高温冷却水的排放,不仅浪费了大量能源,而且给污水生化处理带来了困难,采用变频控制技术,建设热水回收系统,在节能,环保,提高产量等方面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