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系膜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表现。方法 2012年4月—11月对52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在行经肠系膜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前先行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了解患者肠系膜动脉的血管特点,尤其是病变区域的血管变化。按不同肠段对血管造影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评价。结果 造影显示,52例患者均出现血管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肠系膜动脉增粗47例(90.4%),毛细血管像出现肠壁浓染51例(98.1%),静脉像可见静脉回流浓集49例(94.2%),直动脉迂曲紊乱50例(96.2%),以及边缘动脉迂曲8例(15.4%)。血管造影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灵敏度较高,而特异度相对较低。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变区域血管会发生异常变化,DSA可较为敏感的发现这些变化,从而为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MSCT肝癌CT检查患者45例,于动脉期22s、门静脉期55s行肝脏双期增强扫描,采用MPVR、MIP、VR、SSD重建技术行肝动脉、门静脉兼容性血管成像.其中22例作了肝动脉DSA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动脉期肝动脉血管造影(SCTA)显示肿瘤血管31例,肿瘤染色17例,动-门脉分流(APS)9例.门脉期门静脉造影(SCTP)检出肿瘤对门静脉的侵犯25例,门静脉癌栓16例.MSCT显示的肿瘤血管、肿瘤染色、供血动脉的来源分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胸部CT血管造影对经支气管动脉治疗肺癌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术前均行胸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轴位图(Ax)基础上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供应肺癌的支气管动脉及其他体循环动脉,并以此为参照,在DSA下对患者行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中记录寻找到的支气管动脉及非支气管动脉体循环动脉数目。结果胸部CTA共发现34支动脉参与肺癌供血,包括支气管动脉27支(其中异位于右锁骨下动脉的支气管动脉1支)、肋间动脉3支、内乳动脉和膈下动脉各2支。34支动脉均在介入治疗中顺利插管并证实为肺癌供血动脉,DSA造影还发现在CTA上未发现的患侧3支支气管动脉不参与肿瘤供血。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可显示肺癌的供养血管(包括支气管动脉和非支气管体循环供血动脉)及其走行情况,有助于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一种比DSA更能显示支气管动脉供应脊髓、食管及气管等结构的方法,进一步研究支气管动脉对脊髓、食管及气管等结构的供应概率,为临床上减少支气管动脉灌注和(或)栓塞术所致的并发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19例肺癌或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DSA(BA-DSA)后留置导管于支气管动脉,行支气管动脉多层CT血管造影(BA-MSCTA).经导管以1~2 ml/s的速度注入45%的对比剂10 ml,注入5 s时自下颈部(颈5~6椎体水平)向肺底扫描,准值5 mm,无重叠连续重建.观察椎管内(特别是脊髓)、食管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17例血管损伤的血管造影表现,其中6例作了血管栓塞术。血管造影不仅能明确血管损伤的部位、状况及程度,对决定治疗有指导价值,还可了解实质脏器的损伤与否。急性损伤时,血管造影可见造影剂显影中断、血管模糊与造影剂外渗,但其外渗程度与临床现象并不相符,也不能预示后果;慢性损伤期多表现为假性动脉瘤。对合适的血管损伤,尤为盆腔与髂、股部者栓塞术的效果比手术为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3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先后行MRA及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MRA对不同程度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35例患者70支大脑中动脉中,MRA显示正常血管28支,病变血管42支,病变部位47处,MRA与DSA诊断符合53处,符合率70.7%,诊断偏高22处。MRA诊断大脑中动脉轻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0;中度狭窄时各值分别为100%、71.4%、73.1%、17.6%、100%、3.5、0;重度狭窄时各值分别为100%、81.4%、82%、15.4%、100%、5.38、0;闭塞病变时各值分别为100%、96.8%、97.3%、86.7%、100%、31.25、0。MRA对大脑中动脉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病变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1.0、0.224、0.222、0.912。结论   与DSA相比,MRA对不同程度大脑中动脉狭窄具有不同的诊断价值。对轻度狭窄诊断效度最高,适于筛查;对于中、重度狭窄诊断效度降低,应进一步做DSA明确以决定治疗策略;对于闭塞病变诊断符合率虽高,但也应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评估64排CT血管造影(CTA)对肺隔离症(PS)的诊断价值。方法 43例疑似肺隔离症患者在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或手术前接受64排CTA检查。从患者及异常供血动脉方面评估CTA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肺隔离症在CT平扫显示为囊性(5例)、实性(25例)或囊实性病灶(13例),病灶从1.5 cm至12 cm不等。CTA诊断37例患者为肺隔离症,6例为非肺隔离症。DSA和(或)手术显示37例患者为肺隔离症,6例为非肺隔离症。从患者方面评估,CTA诊断肺隔离症的准确率为97.7%,敏感度为97.3%的,特异度为100%,PPV为100%,NPV为85.7%。从异常供血动脉方面评估,CTA诊断肺隔离症的准确率为98.0%,敏感度为97.8%,特异度为100%,PPV为100%,NPV为85.7%。从患者、血管两方面比较,CTA与DSA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TA可以替代DSA用于术前诊断肺隔离症。CTA不仅能显示异常的供血动脉,而且可以提供异常肺实质、气管及周围肺气肿等具体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肝癌氩氦刀(ECS)术后的DSA影象特征.方法本组对38例肝癌患者(原发性肝癌32例,转移性肝癌6例)作氩氦刀治疗,术后分别在7 d左右、30~60 d行肝动脉或超选择血管造影.结果单个冰球覆盖的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其中<5 cm以下的单发病灶,冰球覆盖较完全.冰球叠加覆盖的病灶形态多为不规则形.巨块型,弥漫结节状,治疗区内可见到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冰球覆盖遗漏区18个,肝动脉-静脉和肝动脉-门静脉瘘各4例,穿刺道出血5例,造影剂外溢6例.ECS治疗区域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ECS治疗术后并行肝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改良实验动物兔血管造影的方法,优化血管造影后的止血过程,提高DSA检查的成功率,并且对兔主要的血管的CT三维血管成像和DSA检查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兔成像的方法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相关经验。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5只,麻醉后于耳缘静脉置管行CTA检查,测量主要血管的管径并观察相关血管形态和走行方向。解剖腹股沟区,分离股动脉和股静脉,以Seldinger法进行血管置管。动脉造影方面,穿刺股动脉后,行大动脉弓、背大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颈总动脉、椎动脉、腹腔动脉、肠系膜前动脉和肾动脉造影,延长造影时间观察相应的回流静脉。静脉造影方面,穿刺股静脉后,依次行后大静脉和肺动脉造影。股静脉止血采用直接压迫止血数分钟即可,股动脉止血采用止血钳、血凝酶局部湿敷和外科重建股动脉鞘的方法进行。结果 根据兔各主要血管平均管径的大小,选用18 G血管穿刺针和4 F导管理论上可行兔大部分血管的DSA检查。所有实验兔均成功进行了血管造影,术后成功实现了止血。结论 采用18 G穿刺针和4 F导管适合进行兔主要血管的DSA检查,同时采用药物和压迫止血的方法可以成功实现术后的止血过程,避免了血管结扎引起的正常组织结构的破坏。兔血管造影的工作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经肠系膜上动脉持续灌注罂粟碱在诊断和治疗急性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NOMI)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从1999年8月到2005年3月经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确诊,并行介入诊疗的18例NOMI.明确NOMI诊断后即行经导管肠系膜上动脉灌注罂粟碱治疗.结果本组18例NOMI中15例患者治愈;3例有效,介入治疗后腹痛减轻,但仍有局限性的腹膜刺激征,转外科行肠切除治愈;1例10 d后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导致的呼吸衰竭.结论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持续经导管肠系膜上动脉灌注罂粟碱是NOMI有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评价裸支架载瘤动脉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7年至2010年对5例经腹部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的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裸支架载瘤动脉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 按照Sakamoto血管影像学分型,Ⅰ、Ⅱ型各1例,Ⅲ型3例。患者术后继续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术后1、3、6个月进行CTA或血管造影随访。结果 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其中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2例,双支架重叠技术3例,无并发症发生。4例症状性患者术后3周内症状消失。5例患者术后3 ~ 6个月时肠系膜上动脉CTA及DSA显示动脉瘤腔不显影,支架腔内血流通畅。随访3 ~ 12个月(平均7.8个月)夹层动脉瘤无复发。结论 裸支架载瘤动脉腔内血管重建术是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肝外供血动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显示能力及其临床价值。方法64层螺旋CT常规肝脏三期扫描,动脉期采用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重建技术,对89例原发性中晚期HCC肝内、外供血动脉的起源及走行行三维重建,并与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肿瘤巨块型59例,发生肿瘤肝外供血33例;弥漫型21例,发生肝外供血4例;结节型9例,发生肝外供血1例。肿瘤肝外供血动脉有8条途经,共发现肿瘤肝外供血动脉44支,肝动脉起源变异19支。结论HCC肝外供血动脉较为常见和多变,并与肿瘤类型和部位有关,64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能达到血管造影效果,可减少血管造影次数,减少对比剂用量,减少医患辐射剂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血管造影尤其药物血管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6例直径3cm 以下肾脏小肿物血管造影前均进行了二维超声和 CT 平扫与增强检查。先行腹主动脉和肾动脉的标准血管造影,然后根据动脉造影表现确定是否再行药物性血管造影。后者是指先经肾动脉注入肾上腺素10μg,10~20秒后再行肾动脉造影。并对 CT、超声和血管造影的诊断结果做了统计分析与对比。结果:26例肾脏病变最后确定依断小肾癌14例,良性病性变12例。血管造影对该组小肾癌诊断检出率、特异性及符合率分别为:92.9%、91.7%、和92.3%;CT 为85.7%、16.7%和53.8%;超声为64.3%、33.3%和50.0%。血管造影与CT 和超声的特异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血管造影尤其是药物血管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岚  邢威  朱海云 《工业加热》2018,(6):504-509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电触发非对比增强血管造影(TRANCE)技术在3.0T非对比增强(NCE)- MRA诊断下肢动脉病变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38例有临床症状的下肢动脉狭窄病变患者DSA检查前接受NCE- MRA检查。2名MRI医师根据4分法,分别对NCE- MRA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根据4级分级标准评价下肢动脉狭窄程度。以DSA为金标准,分析计算NCE- MRA诊断下肢动脉显著狭窄(狭窄程度≥2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Kappa检验分析2名MRI医师对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及NCE- MRA与DSA诊断下肢动脉各节段显著狭窄一致性。结果 2名MRI医师对主髂动脉段、股腘动脉段、膝下动脉段NCE- MRA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K值,分别为0.93、0.89、0.82(P均<0.05)。NCE- 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病变符合DSA金标准比例为95.15%(255/268),高估率、低估率分别为3.73%、1.12%。NCE- MRA诊断下肢动脉显著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7%、90.3%、91.6%、85.5%、93.7%,其中主髂动脉段分别为95.8%、94.2%、96.8%、93.2%、98.4%,股腘动脉段分别为93.2%、93.7%、94.7%、91.8%、96.3%,膝下动脉段分别为92.4%、85.6%、88.3%、78.6%、86.6%。NCE- MRA与DSA诊断下肢动脉显著狭窄一致性K值为0.85,其中主髂动脉段、股腘动脉段、膝下动脉段分别为0.90、0.87、0.73。结论 NCE- MRA能够清晰显示下肢动脉狭窄病变,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度,可作为一种可靠的替代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