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取2000—2016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样本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对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综合测算,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技术进步在金融发展对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作用的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研究显示,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和能源效率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区域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西部;从纵向来看金融发展与能源效率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从横向区域对比来看,金融发展水平最高的东部地区也是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的地区;技术进步在金融发展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作用过程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规模收益不变条件下的DEA模型测算1995-2013年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能源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东中西部能源效率依次递减,区域间差距不断扩大。就全国整体而言,外商直接投资、人均GDP和产业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人均资本、煤炭消费量、政府干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分区域来看,各因素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效率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程度不相同, 人均资本、煤炭消费量的影响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显著为负,人均GDP的影响在各地区显著为正;产业结构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显著为正,在中西部地区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在东部地区不显著,在中部地区显著为正,在西部地区显著为负;政府干预的影响在东中部地区显著为负,在西部地区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能源效率、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将能源效率、产业结构纳入C-D生产函数,构建了产业结构内生的经济增长模型;依据1980~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经验数据,考察其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作用,利用因素分解的方法求解各产业经济增长的均衡解;进一步研究发现,以能源效率表征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明显大于产业结构变动效应,且结构效应呈现不规律波动的特征,但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最后提出与节能降耗、结构调整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提高碳生产率问题已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低碳政策关注点,而能源效率的提高有助于碳生产率的提高。基于VAR模型对碳生产率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碳生产率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变动呈现正向关系且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能源效率对碳生产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且影响效果显著。研究结果对制定科学的能源政策和碳减排政策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7-2014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修正的可变规模报酬超效率DEA模型测算环境约束下各地级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利用Tobit模型分析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对外贸易水平对山东省整体和省内各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2014年山东省全要素能源效率呈上升趋势,各地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存在较大的节能减排空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技术进步、对外贸易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并且各因素对各地区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山东省要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应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机制;充分利用沿海的独特区位优势,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优化开放布局;继续推进技术进步,实现各地市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聚集区、水生态功能区,但是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消耗已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本文旨在探究以水资源要素为中心考量长江经济带的资源分配如何影响绿色发展效率,同时厘清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在其水资源要素影响绿色发展效率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论文基于2003—2020年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slack based measure)模型测算绿色发展效率,分析水资源总量、用水效率和水资源质量三重约束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并检验了产业结构调整的3个维度,即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产业结构软化的中介效应及其与水资源约束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1)水资源约束中用水效率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影响最大,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促进力度表现出上游>中游>下游的特征;2)从中介效应来看,长江经济带全流域主要是产业结构软化在用水效率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时发挥了中介作用,分流域来看主要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发挥了主要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在上游地区水资源总量影响绿色发展效率时表现出了中介作用,在下游地区用水效率、水资源质量影响绿色发展效...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金融体系竞争的加剧,能源金融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能源金融的研究也应该不断发展和深入。文章结合能源富集地区榆林市的能源金融发展情况,采用相关分析、协整分析和因果分析方法,验证金融与能源行业方面的关系。相关分析显示,正规金融、民间融资和能源行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协整分析发现,正规金融和民间融资的发展对能源行业的推动作用明显;因果检验进一步证实,正规金融对能源行业的支持促进了能源行业的发展,但能源行业的发展对正规金融发展的促进有限,而民间融资在促进能源行业发展的同时,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民间融资规模的迅速膨胀。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背景下,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长三角建设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部署。测度长三角26个地级市的包容性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其发展规律,判断各城市的发展趋势,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基于2007—2019年长三角2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构建包含创新指数、协调指数、绿色指数、共享指数和开放指数的包容性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体系,分析各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GIS技术和核密度估计分析其动态演变规律。研究表明:长三角总体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上海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江苏省次之,之后是浙江省,安徽省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最低,其中上海市的包容性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得分为1.161,江苏省为0.949,浙江省为0.835,安徽省为0.815;2007—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中处于高水平的城市数量增加至12个,同时处于低水平的城市数量减少至1个,长三角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并且呈现出连片分布特征;虽然长三角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但城市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逐渐扩大,呈现出两极分化现象。结合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结论,长三角各城市应打破区域局限,推...  相似文献   

9.
曹颖  周钦 《资源与产业》2022,24(1):96-106
基于1998—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含有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DEA模型对各省(直辖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运用相对价格的方差测算地区市场一体化程度,利用加入滞后一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1)1998—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整体呈“U”型趋势,2006年下降至最低点0.492。长江下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差。2)1998—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直辖市)一体化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在2014年达到峰值,均值为1.527。长江经济带各省(直辖市)一体化变动趋势大致相同,历年长江经济带平均一体化指数为0.687。长江中游一体化程度最高,上游次之,下游最低。3)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强的时间惯性和空间溢出性,区域一体化程度对地区绿色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创新能力对长江经济带整体的绿色发展无显著影响,对长江中游地区影响显著;在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创新能力能得到扩散,其交互项系数平均值为01,能对地区绿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4)上游地区间创新合作是促进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中游地区区域一体化和创新能力结合给生态环境带来负效应,下游邻近地区一体化程度越高,绿色发展效率越差。各地区绿色发展具有很强的联系性,区域一体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能对地区绿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区域一体化和创新能力的结合能够促进长江经济带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各地区应加强区域合作和创新,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寻求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创新技术合作,减少低效的创新投入。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能源消费结构调节下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论文利用SBM方向距离函数测得全国各省市“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四位一体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将环境规制工具分为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治理投入型和公众参与型4类,构建了空间杜宾模型以及门槛效应模型,进而得出在能源消费结构调节下,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作用、间接作用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通过调节能源消费结构对当地和邻地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2)在门槛检验方面,能源消费结构对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门槛效应,同时在能源消费结构调节下,命令控制型和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其本身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间接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建议政府在制定环境规制时要考虑到其与能源消费结构的交互作用,并且在不同能源消费水平地区采用适宜的规制方法和强度,以更好地发挥环境规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韩城 《资源与产业》2011,13(1):32-36
在低碳经济时代,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各国在新世纪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找出影响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及规律,本文利用1990-2008年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价格、新能源消耗量占总能源消费量比重等数据,构建了一个回归方程。分析发现1990-2008年,工业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没有成为影响新能源发展的主要因素,新能源的发展主要还是由能源价格所决定的,发展新能源依然是规避未来国际能源市场供需风险的途径。通过对新能源产品成本的分析,可知造成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的根本因素是较高的生产成本及落后的技术。因此,新能源发展成败的关键依然是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2.
在低碳经济时代,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各国在新世纪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找出影响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及规律,本文利用1990—2008年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价格、新能源消耗量占总能源消费量比重等数据,构建了一个回归方程。分析发现1990—2008年,工业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没有成为影响新能源发展的主要因素,新能源的发展主要还是由能源价格所决定的,发展新能源依然是规避未来国际能源市场供需风险的途径。通过对新能源产品成本的分析,可知造成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的根本因素是较高的生产成本及落后的技术。因此,新能源发展成败的关键依然是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3.
着力破解陷入经济增长减缓和环境污染严重的绿色发展困境,已经成为淮河流域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绿色发展理论,从生态效率角度,结合淮河流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探析了淮河流域绿色发展困境的表现和特征,并从理论上对导致淮河流域绿色发展困境的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以生态效率为评价手段,利用Malmquist指数对其进行测算,实证检验了生态效率低下是导致淮河流域陷入绿色发展困境的根本所在。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客观分析了影响淮河流域生态效率低下的内在因素,结果显示,淮河流域资源型产业对其他各产业发展起到关键性影响,因此,仅对单个产业或某些因素进行调整无法根本解决淮河流域绿色发展面临的种种难题。为此,淮河流域应当主要从健全法制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和引进科研人才三方面入手,促进技术进步,提升生态效率,破解绿色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4.
工业企业的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须在提高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同时,控制节能减排。文章将“工业三废”放入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体系中,采用非期望SBM模型测度我国30个省份2009—2015年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以此为基础,引入空间杜宾模型重点分析若干解释变量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逐年上升之势,整体水平偏低,东、中、西、东北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2)该效率在全国范围内存在明显的空间扩散效应,地区间技术交流成效显著;3)政府科技支持、技术转化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程度对该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直接效应,而技术转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对该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4—2016年全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构建GMM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从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及不同邻近关系分析财政压力与产业结构调整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财政压力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东中部地区财政压力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提升作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则对其有显著抑制作用;资源型城市财政压力、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级化对绿色经济效率均有促进作用,非资源型城市财政压力、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绿色经济效率有负向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则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级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6.
能源消费量、能源生产量和能源结构是一个国家进行能源发展规划时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文利用ARIMA模型预测我国短期的能源消费量和能源生产量,再利用马尔科夫链预测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情况。结合“十三五”能源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对我国能源战略规划的实现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到“十三五”结束,能源消费总量可以达到预期目标,但能源生产总量稍有不足;煤炭消费的减少以及非化石能源消费的增加情况足以达到预期目标,但天然气消费略有不足,到2025年,预计能源自给情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进一步下降但天然气消费增长缓慢。针对这些情况,本文建议一方面坚持对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提高能源效率,另一方面重点加强油气和非化石能源的供应能力,着重推进天然气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2013—2018年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的共同相关估计模型(dynamic panel co-correlation estimation,DCCE),对“一带一路”沿线省份FDI、环境规制与能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FDI能够通过技术溢出等效应降低地方的能源强度,改善能源利用效率。环境规制在FDI与能源利用效率之间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将环境规制水平纳入模型中进行检验。具体结果为:1)FDI与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都对能源利用效率产生积极影响;2)当环境规制强度低于门槛值4.295时,FDI对能源利用效率存在抑制作用,当环境规制强度高于门槛值4.295时,FDI对能源利用效率存在积极作用。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中国应借力外资引入发展绿色经济;应实施差异化环境规制强度,制定合理规制水平;构建合作交流框架,缩小区域间能源利用效率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