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电联产的集中供热系统是一个由热电厂和调峰热源共同组成的多热源联合供热系统。实现多热源联合供热,可以提高供热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同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
热电联产是我国北方城镇集中供热系统的主要热源,联产机组通过抽汽供热,同时存在大量的乏汽余热可供回收利用。对严寒地区某典型城市的集中供热系统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吸收式换热技术的整体改造方案,可回收2台300 MW空冷机组乏汽余热435 MW。并对供热管网进行改造,形成电厂-调峰锅炉梯级加热的模式,电厂承担基础负荷,提高余热利用率。对改造方案的节能减排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济南市某住宅小区集中供热负荷不足的情况,提出水源热泵联合市政集中供热的系统设计方案及供热模式,并结合实际项目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经济性运行方案下,建议平电、谷电时段采用热泵供热,峰电时段采用市政集中供热系统供热模式;统筹经济性稳定性运行方案下,建议采用市政集中供热系统负担50%热负荷+水源热泵系统负担50%热负荷的供热模式,该供热模式下单位面积热指标为38 W/m2,水源热泵能效比为3.73,运行效率较高。为多种热源联合供热运行模式分析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4.
低温热源调峰供暖的最佳工况与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调峰参数的确定关系到供暖系统的设备容量选择,以及运行过程中的经济性问题。基于末端散热设备为散热器,在热稳定条件下,通过分析散热器供回水温度及系统流量与室外温度的函数关系,得出供暖调峰时的调峰室外启动温度、调峰运行时低温热源与调峰热源各自承担的负荷比例,并进一步分析了低温热源出力比例最大时的运行流量和流量分界温度的确定,以及低温热源与调峰热源的出力负荷分布。  相似文献   

5.
供热机组的抽汽方式和供热形式各不相同,供热机组以热定电的运行方式影响着机组的经济性和电网的负荷调度。由热力试验,给出了不同容量、不同形式供热机组运行中带电、热负荷的限制因素。以几个电厂的供热机组为例,确定了在一定的电、热负荷下,供热机组间的电热负荷分配和优化运行方式。热负荷在一定范围之内,确定优先带热负荷的机组,其它机组纯凝汽方式运行并参与电网调峰,也可利用集中供热系统本身的"热惯性",改变一天中不同时段的热网供热量,从而实现供热机组参与电网调峰。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哈尔滨滨江热电厂供热部分可行性进行分析,对热负荷、调峰热源确定、供热方案、热平衡及环保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北方高寒地区的供热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王金标 《节能》2022,(6):44-46
分析中深层地热及热泵供热的特点,提出一级换热器承担供热基础负荷、热泵承担调峰负荷的地热梯级利用系统。将该系统的热价影响因素,如地热尾水温度、电价格、热泵能效在-30%~30%波动时,进行敏感性对比,得出影响热价的关键因素。结合实际案例,计算实际工程中具体热价的变化范围,用于指导该地区中深层地热系统的建设。与传统化石能源集中供热系统相比,水源热泵梯级利用系统可以提供的供热负荷为2 139.9 kW,每年可节约热量2.21万GJ,折合标准煤为754.1 t,减排CO21 877.6吨标准煤,SO256.6吨标准煤,NOx28.3吨标准煤,粉尘512.8吨标准煤。  相似文献   

8.
王晶  吕冰 《节能与环保》2023,(10):52-56
本案例通过对撤并小锅炉房改建为小型调峰热源工程案例的分析,论证了“分布式调峰热源”思路提升市政大网调峰供热能力的可行性,即用较小的投入,解决了数万户居民严寒期不热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小型分布式调峰热源思路解决市政大网供热能力不足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电热固体蓄能技术可实现较低成本的无污染供热,并缓解夜晚电力负荷低、电网峰谷差加大、机组调峰困难等问题,是一种有效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手段。采用费用年值法,对电热固体蓄能供热和其它几种供热方式(燃煤锅炉集中供热、燃油锅炉单体建筑供热、天然气锅炉单体建筑供热、天然气单户供热、电锅炉单体建筑供热)的经济性进行了比较,得到了各供热方式的初投资、经营费用、燃料费、费用年值的相对值及排序。分析表明,电热固体蓄能供热具有灵活、计费方便、无污染、费用年值低等优势,可与多种供热方式并存,从转移电力高峰负荷以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角度,应创造条件积极发展电热固体蓄能供热。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两种新型的热泵回收冷凝热供热系统——汽水双热源供热量可调集中供热系统和电热泵回收冷凝热供热系统,并与现有的热泵回收冷凝热供热系统比较,分析比较各自的节能经济性。结果表明,汽水双热源供热量可调集中供热系统和电热泵回收冷凝热供热系统的经济效益比常见的吸收式热泵回收冷凝热供热系统分别高出33%和117.9%。对于296MW供热机组,汽水双热源可调集中供热系统和电热泵回收冷凝热供热系统每年可分别减排二氧化碳10万t和11.5万t。电热泵回收冷凝热供热系统节约的冷却水量要远高于其他两个系统,这对北方缺水地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集中供热规划中的环境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琪  卢军  冯源  高亚锋 《节能》2005,(1):39-42
通过对重庆市涪陵区集中供热进行规划,提出了由于分散供热而对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问 题;通过比较集中供热和分散供热对环境的影响,得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论证了在南方城市热负荷集 中区域进行集中供热对环境的巨大改善作用。特别为西南山地城市利用集中供热改善环境提供了一条 有效的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研究供热机组调峰能力方法存在的工作量大、结果偏离实际运行工况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预测机组调峰能力的方法。对机组运行数据预处理后,选择部分数据建立训练样本集训练LS-SVM模型,然后利用训练出的模型得到供热机组在不同热负荷下的调峰范围,并以某供热机组在供热期的运行数据为例,得到了该供热机组的调峰能力,结果表明,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得出的调峰能力区间比较准确,并且与传统方法相比在实际运行中可复现性更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300 MW等级抽凝供热机组,利用Ebsilon软件对其进行建模,研究了低压缸零出力技术改造后相同供热负荷运行条件下机组的调峰性能及经济效益变化,并据此核算了调峰损失电量的补偿标准。研究表明:在供热负荷300 MW时,可使机组增加调峰深度52.76 MW,运行经济效益减少0.78万元/h,调峰损失电量的补偿标准为0.14~0.15元/(kW·h);在供热负荷变化时,可使机组增加的调峰深度基本不变,维持在51 MW左右,但是机组能达到的最低调峰负荷率随着供热负荷的增加而上升,同时调峰损失电量的补偿标准与标煤价格呈线性减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研究供热机组的调峰性能,对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增强电网消纳可再生能源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某300MW供热机组为例,充分挖掘厂家提供的设计数据,建立了供热机组调峰性能的预测模型,得到了供热量与机组负荷、主蒸汽流量与机组负荷的关系,分析了影响调峰性能的主要因素,计算了供热机组的可调峰范围。结果表明,当供热量一定时,机组存在最大负荷和最小负荷,随着供热量的增加,机组的最大负荷降低,最小负荷升高,机组的调峰性能将变差。排汽压力升高、汽水损失率增加、返回疏水温度下降也将使机组调峰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15.
聂勇 《节能》2014,(2):49-52
根据《供热工程》(第四版)和《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要求,通过供暖热负荷供热调节的基本公式,对直接供暖热源和间接供暖热源供回水温度同供暖室外温度的关系公式进行详细计算和分析研究,得到锅炉房、热力站运行温度曲线图表及计算公式。并结合当地集中供暖运行温度曲线图表的应用,阐述采暖期按室外温度提供热源供回水温度以达到集中供热节能的意义。北方各地区集中供暖热源的供回水温度是根据采暖期的室外温度来确定的。推导出直接供暖热源和间接供暖热源的供回水温度同供暖室外温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集中供热领域中,多热源并网供热已经越来越多地被采用,这是因为这种系统具有单热源供热系统所无法比拟包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及合理变流量调节带来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集中供热领域中,多热源并网供热已经越来越多地被采用,这是因为这种系统具有单热源供热系统所无法比拟包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及合理变流量调节带来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利用集中供热系统提供的高温热水驱动吸收式热泵机组提取浅层地热的复合型集中供热方式。通过一次能源利用效率、经济性分析等角度比较可知,相对常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式,该方式可在集中供热系统热源不扩容、系统能耗不增加的前提下大幅提高原供热系统的供热能力,降低供热成本;相对电驱动土壤源热泵供热方式,该方式采用一次热网提供的高温热水作为驱动热源做功,替代高品质的电做功,可大幅减少耗电量,更好地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在满足相同供热量条件下,吸收式土壤源热泵机组供热方式具有一次能耗低、地下埋管换热面积小、冬季地下取热量小和利于冬夏土壤热平衡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热力是非常重要的终端能源消费品种,我国集中供热和工业用热严重依赖化石能源(98%),减碳、脱碳任务艰巨。本文总结分析了我国商品化热力生产和消费现状与趋势,估算了包括自供热和工业工艺用热的全口径热力消费量,评估了零碳热源的供热潜力,在分析终端对热力品质的要求以及各种品质热力、集中供热系统和工业用热的脱碳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五大供热脱碳路径和分阶段的政策机制需求。  相似文献   

20.
以南方城市某集中供热设计为基础,结合前期学者研究,推导出供热系统的热负荷延时曲线计算方法,并对比分析该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与实际运行的结果,发现基本吻合,误差小于7%,证明了该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采暖热负荷延续曲线的计算依据。并利用该计算方法,得出在2017~2018年采暖季新增供热面积后的平均热负荷为57.08MW,同时绘制出对应热负荷延时曲线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