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磷钨酸为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糠醛为萃取剂,对焦化汽油进行催化氧化脱硫脱氮,考察了氧化剂体积、催化剂质量、相转移催化剂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萃取剂体积对脱硫脱氮的影响。在焦化汽油的体积50mL、催化剂质量0.32g、相转移催化剂质量0.09g、过氧化氢体积5mL、氧化温度70℃、氧化时间60min的条件下,脱硫率达89.93%,脱氮率达95.10%。向氧化溶液中适当补充氧化剂、相转移催化剂和催化剂后,氧化溶液可以重复使用。萃取剂经过处理可以回收使用。当不添加相转移催化剂时,脱硫率仅为77.35%,脱氮率仅为91.98%,由此可知相转移催化剂的加入使脱硫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直接沉淀法制备了钨酸铜, 采用高温煅烧和双氧水活化提高钨酸铜的氧化脱硫活性。以活化后的钨酸铜为催化剂、 过氧化氢为氧化剂、 咪唑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为萃取剂, 氧化脱除模拟油中的二苯并噻吩( D B T) 。研究了反应时间、 反应温度、 催化剂质量、 过氧化氢体积、 萃取剂类型、 硫化物类型等因素对脱硫率的影响, 同时考察了催化剂/萃取剂脱硫体系循环使用性能。脱硫实验的最佳条件为: 反应温度为7 0℃、 H2O2体积为0. 4mL、 催化剂质量为0. 0 2g、 以咪唑氟硼酸盐为萃取剂、 反应时间为6 0m i n。在最佳条件下脱硫率可以达到9 3%。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 脱硫率依然比较高, 为8 2%。  相似文献   

3.
焦化柴油氧化脱硫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双氧水作氧化剂,甲醇作萃取剂,采用氧化反应与溶剂萃取相结合的方法对焦化柴油进行了氧化脱硫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氧化剂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的选择、催化剂的质量等对焦化柴油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的氧化脱硫条件为:甲酸作催化剂,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0min、剂油体积比为0.1,V(氧化剂):V(催化剂)为1.0。萃取试验条件为:在室温条件下,V(萃取剂):V(柴油)为1.0,静置时间20min。精制后柴油回收率达93.0%,柴油中硫的质量分数可降至350μg/g以下。  相似文献   

4.
以抚顺石油二厂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甲酸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进行氧化萃取脱硫实验研究,实验对催化裂化汽油氧化萃取脱硫催化剂进行评价,筛选出甲酸催化剂。对氧化剂体积分数、甲酸与双氧水体积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脱硫工艺条件进行考察,得出适合的脱硫工艺条件为:氧化剂的体积分数为6%,甲酸与双氧水的体积比为3.5∶1,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60 min,在此条件下,催化裂化汽油的脱硫率为76.4%。  相似文献   

5.
采用燃灯法测定柴油中硫含量.用相转移催化氧化-萃取法对柴油脱硫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氧化剂、催化剂和相转移剂的用量和萃取剂种类等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四丁基溴化铵(TBAB)为相转移催化剂,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180 min,过氧化氢与柴油的体积比为0.08,V(HCOOH)/V(H2O2)=0.5时,TBAB与柴油的质量比为m(TBAB)/m(diesel)=0.001,选用DMF为萃取剂,柴油的脱硫率为90.2%.  相似文献   

6.
超声辅助作用柴油深度氧化脱硫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催化氧化脱硫是降低柴油硫含量的非加氢脱硫工艺,在催化氧化溶剂抽提的基础上,增加超声波为反应提供能量。采用H2O2-甲酸作为氧化剂将辽河直馏柴油中的硫化物氧化成相应的砜,考察了氧化反应时间、温度、剂油体积比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超声频率为28 kHz,超声功率为200 W,H2O2和甲酸体积比为1∶1,萃取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一次萃取10 min,萃取剂与油体积比为1∶2的条件下,反应氧化剂与油的体积比为1∶10,温度为50 ℃,氧化反应时间为10 min为较适宜的条件,其脱硫率达到87.8%。  相似文献   

7.
通过复分解法合成了3种基于Mo8O4-26阴离子的四烷基铵钼多金属氧酸盐,并将其作为催化剂,质量分数为30%H2O2溶液为氧化剂、1-己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C6MIM]BF4)为萃取剂,用于柴油的催化氧化脱硫。分别考察了催化剂摩尔分数、反应温度、剂油体积比、反应时间、氧化剂用量等条件对模拟油品脱硫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化反应条件,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油品的脱硫中。结果表明,在60℃反应条件下,反应时间1h,当催化剂摩尔分数为5%、剂油体积比为1∶5、n(氧化剂)/n(硫化物)为6∶1时,该催化氧化-萃取体系对模拟油品(初始含硫质量分数为1 164μg/g)有较高的脱硫率,一次脱硫率可达95%以上。对抚顺石化公司生产的催化裂化柴油(初始含硫质量分数为850μg/g)一次脱硫率约为92%。  相似文献   

8.
采用化学氧化法对高硫石油焦的脱硫规律进行研究。以双氧水为氧化剂,甲酸、乙酸和丙酸为催化剂,考察了石油焦粒度、氧化剂体积与石油焦质量之比(液固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氧水⁃甲酸氧化体系的脱硫效果最好,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氧化体系,在石油焦粒度为100目、液固比为20 mL/g、氧化反应时间为18 h、反应温度为60 ℃的最佳工艺条件下,石油焦的硫质量分数由3.32%降至2.65%,脱硫率达到20.2%。  相似文献   

9.
WO3/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氧化柴油深度脱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WO3/ZrO2固体超强酸作为催化剂,研究了H2O2/WO3/ZrO2体系催化氧化柴油深度脱硫性能,考察了氧化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对脱硫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功率超声进一步强化反应,并考察了超声频率、超声功率、超声时间等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90min,氧化剂加入量V(H2O2):V(柴油)=1:10,催化剂用量15g/L柴油的最佳氧化脱硫条件下,氧化柴油经萃取后脱硫率可达91.0%.超声强化后,氧化反应时间缩短为40min,柴油脱硫率提高至95.6%.  相似文献   

10.
铌改性SBA-15催化氧化FCC汽油脱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介孔分子筛SBA-15为载体,铌酸为铌源,采用浸渍法制备Nb-SBA-15催化剂。以质量分数为30%的H2O2为氧化剂,Nb-SBA-15为催化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萃取剂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了脱硫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60℃、反应时间60min、催化剂用量为FCC汽油质量的5%、氧化剂与含硫化合物物质的量比为3∶1、萃取剂与FCC汽油的体积比为1.0时,催化裂化汽油的脱硫率可达到95.4%,收率为83.8%。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氧化⁃萃取法对减黏裂化柴油进行脱硫研究。使用O3为氧化剂,甲酸为催化剂,并用极性有机溶剂萃取分离柴油中含硫化合物氧化反应生成的亚砜、砜类等极性氧化物。考察了反应体系中氧化时间、氧化温度、萃取剂油体积比以及甲酸质量分数对柴油脱硫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氧化⁃萃取工艺条件下,减黏裂化柴油的硫质量分数由4 980 μg/g降低至490 μg/g,脱硫率为90%。通过对减黏裂化柴油氧化前后的性质对比可知,氧化⁃萃取法可以改善减黏裂化柴油的色度和酸值等性能。  相似文献   

12.
NaY分子筛负载型离子液体在催化裂化汽油脱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物理浸渍法将[C5mim]HSO4(1-戊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离子液体)负载在分子筛表面,得到分子筛负载型离子液体。采用萃取氧化法,考察了负载型离子液体对催化裂化汽油的脱硫效果。结果表明,分子筛孔道大小对脱硫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以NaY分子筛为负载剂,质量分数为35%的H2O2为氧化剂,考察了氧化剂加入体积、萃取时间、剂油体积比等不同条件对催化裂化汽油的脱硫效果。确定了最佳脱硫实验条件为10g负载型咪唑硫酸氢根离子液体,100mL FCC汽油,1mL H2O2,40℃下反应60min后对汽油有较高的脱硫率,一次脱硫率可达94%,初始含硫质量分数为200μg/g的汽油经一次脱硫后含硫质量分数可降至10μg/g以下。反应结束后,通过简单的倾倒使负载型离子液体与汽油分离,负载型离子液体通过回收后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3.
氧化-萃取耦合模拟油品深度脱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分别溶有苯并噻吩(BT)和二苯并噻吩(DBT)的正辛烷溶液为模拟油品(硫含量均为1 540μg/g),以WO3/ZrO2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萃取溶剂,考察氧化-萃取耦合工艺参数对BT和DBT脱除率的影响,确定模拟油品氧化-萃取耦合脱硫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探讨氧化-萃取耦合脱硫机理。结果表明,在氧化-萃取耦合脱硫优化条件下,即耦合脱硫温度60℃,耦合脱硫时间90 min,氧化剂用量V(油)∶V(H2O2)=33.3∶1,催化剂用量0.02 g/mL油,萃取溶剂用量V(溶剂)∶V(油)=1∶1,此时BT和DBT脱除率分别达到92.40%和97.46%。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环境法的日益完善,燃料油的低硫化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达到深度脱除油品中硫化物的目的,提出将离子液体应用于萃取一催化氧化脱除油品中噻吩类硫化物.合成了三种酸性的离子液体1-甲基-3-乙基咪唑硫酸氢盐([Emim]HSO4)、1-甲基-3-丁基咪唑硫酸氢盐([-Bmim]HSO4)、1-甲基-3-辛基咪唑硫酸氢盐([-Omim]HSO。)分别用作萃取剂和催化剂,30%H202作为氧化剂,噻吩溶于正辛烷配置成模拟油,用于脱硫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双氧水的加入量等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脱硫效果的顺序为:[Omim]HSO。〉[-Bmim]HSO。〉[-Emim]HSO4.同时在[-Bmim]HSO4-H2O2体系中,脱硫的最佳条件为:剂油比为1.0,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4h,氧硫比为28,脱硫率可达到97.6%.利用硫酸氢盐类的离子液体脱硫可达深度脱硫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以磷酸三丁酯(TBP)和200#溶剂油的混合溶液为萃取剂,在协萃剂FeCl3的作用下,对Li-LSX分子筛交换后母液中的Li+(0.04 mol/L)进行了回收考察,系统研究了萃取时间、油水相比、酸度、温度、萃取剂浓度以及铁锂比和MgCl2浓度等因素对萃取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BP对Li+有很好的萃取效果,萃取率可达到85%以上.最佳萃取条件为:c(Fe3+)/c(Li+)为4,c(MgCl2)为3~4 mol/L,TBP体积分数为40%~60%,温度为室温,萃取时间为10~15 min、pH值为2~3、油水相比为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