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12)
要想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注意联系生活,营造和谐良好的教学环境,转变品社课教学方式方法与评分制度,利用社会热点,展开生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应该如何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生活化,提出了几点有效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4)
在新课改背景下,推出了生活化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时,注重联系生活,从而开展生活化教学,改变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同时通过讲解生活中的事例,渗透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生活中的品德知识,做一名懂文明、讲礼貌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4)
在小学教学中,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直接关系着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教师除了要重视教学方式,还要促进课堂讲授的"生活化"。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深入"生活化"问题进行了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10)
在小学教学中设立品德与生活学科,是为了指导学生更好的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将品德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课堂回归生活。本文就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进行思考论述。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27)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品德塑造的重要阶段。当前品德与生活(社会)(以下简称"品德")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小学品德教学应回归生活,多关注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故文章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品德课堂中,并重点提出品德生活化教学的相应策略,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1)
生活性是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的基本属性,生活化是课程实施的基本路径。遵循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品德回归生活,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基本理念,从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两个层面探讨了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教学实施"生活化"策略的必要性,并结合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对"生活化"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9)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为了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就需要小学的语文教师们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以及创新,在生活的土壤中培育语文的种子——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文章探讨了小学语文生活化的现状,就如何落实小学语文生活化这一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
品德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是小学品德课教学的重要途径与方法。通过运用教学内容生活化、学习方式生活化、品德实践生活化"三策略",小学品德课学习才是生动活泼、富有意义的,也是具有实效性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科教兴国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目前我国的教学工作也正在不断地深入改革,生活化教学就是发展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但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教师对于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理解并不到位,这就导致了在实际的小学数学与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伪生活化"现象,这样的现象并没有有效地改善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并且还会形成更严重的问题。对小学数学教学中"伪生活化"的现象及其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保证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1,(2)
<正>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生活化写作教学逐渐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这是一种以创新思维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当前的小学教材中加入了很多生活元素,但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没有与时俱进,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小学高年级生活化写作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