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前沿     
正电子皮肤可自愈并可回收利用为了打造更加环保的电子设备,研究人员设想了一种可以完全回收的电子皮肤,即便被撕裂也能够自我修复。据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研究所述,该设备本质上是一片装有传感器的薄膜,由三种现已商用的化合物以及纳米银颗粒混合而成,能够测量压力、温度、湿度以及气流。如果给电子皮肤划一刀,两侧流出的化学物质即可  相似文献   

2.
前沿     
正聚酯阻燃抗熔滴取得重要进展针对聚酯阻燃和抗熔滴相矛盾这一国际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忠课题组经过多年研究沉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课题组研究发现,聚酯的熔滴特性归因于聚酯自身高度线性结构和高温下低的熔体粘度。要改变PET燃烧时熔滴这一特性,就必须改变材料原有的线性结构和低的熔体粘度。但如果改变了聚酯的线性结构和熔体行为,势必会使PET的可纺性、加工性、物理机械性能等各方面性能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前沿     
正首辆全碳纤维复合材料地铁车体研制成功近日,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其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辆全碳纤维复合材料地铁车体,在轨道交通领域再获重大突破。全碳纤维复合材料地铁车体采用薄壁筒形整体承载结构,长度19000mm,车体宽度2800mm,车体顶面距轨  相似文献   

4.
前沿     
正新型纤维复合材料可修复断裂承重骨最近,康涅狄格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由丝纤维制成的可生物降解的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由丝纤维和聚乳酸纤维制成,在保持柔韧性的同时还涂上了优良的生物陶瓷颗粒,其可以帮助愈合骨骼,而不会产生像金属部件那样所造成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前沿     
复旦大学开发出可注射植入的柔性纤维电池近日,复旦大学彭慧胜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生物相容的可注射式柔性纤维电池,该电池使用碳纳米管复合纤维作为电极,具有优异的柔性和生物相容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J.Mater.Chem.A》上。可注射纤维电池直接利用体液作为其电解质,通过体液中含有的钠离子的嵌入和脱出,实现能量的存储与释放。可注射纤维电池具有低内应力和弯曲刚度,展现出了优异的柔性,能够与天然生物组织之间形成稳定的界面接触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前沿     
<正>高性能彩色碳纳米管具备显著阻燃性能受自然界中结构色的启发,清华大学化工系张如范课题组首次提出了利用结构致色实现碳纳米管彩色化的思路,并制备出彩色碳纳米管纤维。课题组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碳纳米管纤维表面覆盖一层厚度仅为50~300纳米的二氧化钛(Ti O2)致密涂层,即可使碳纳米管纤维表面呈现出鲜艳的颜色。  相似文献   

7.
前沿     
<正>成功实现大尺寸石墨烯单晶快速制备研究发现,晶界的存在会大大降低石墨烯的电学和机械等性质,从而严重限制了石墨烯的应用。因而,如何增加石墨烯的单晶畴区尺寸是铜箔上石墨烯CVD生长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忠范院士与彭海琳教授课题组成功发明了石墨烯"分子流"  相似文献   

8.
前沿     
  相似文献   

9.
前沿     
正LED和传感器被直接织入纺织纤维如果能将半导体二极管和传感器融入织物之中,则有望创造出新型可穿戴电子设备。事实上,要将半导体器件的功能与基于纤维的纺织品的可扩展性结合起来,实属一件棘手的事。据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团队通过一种新型的制造方法,将发光二极管(LED)和传感器直接织入了纺织级聚合物纤维中。该工艺可用于开发能够实现光通讯和健康监测的新型可穿戴技术。  相似文献   

10.
前沿     
<正>剑桥大学开发出高强度人造蛛丝纤维近日,剑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具有超弹性和超高强度的纤维材料,这种纤维类似于微型蹦极索,能够通过拉伸吸收大量的能量,且材料无毒,在室温下可持续生产。据悉,该纤维是由一种"水凝胶"糊状材料"纺"制而来。这种水凝胶98%的成分是水,其余2%则是由  相似文献   

11.
前沿     
<正>自适应织物:从T恤到大衣最近,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可以随着温度变化的织物。Otherlab的一个小团队里的研究者们正在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来开发一种他们所说的"热适应性材料",我们称它为自适应织物,因为它能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我们想让织物达到这样一个效果:当外界较为温暖时,这种织物会与外界发生隔离来保证适宜的温度,反之,它会通过捕获更多的空气来应对较低的温度,当你看到原型织物在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时,看起来像变魔术一样神奇。  相似文献   

12.
前沿     
<正>钾离子浓度目前电化学传感器多数以薄膜、单根纤维或纱线等作为传感单元,在可编织、大面积检测、快速响应、长期稳定监测等方面依然存在着挑战。近日,五邑大学于晖教授课题组通过简便新颖的电辅助芯纺技术(EACST)研发了一种基于皮芯结构纳米纤维感应纱的电化学织物传感器,用于原位监测人体汗液中的钾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13.
前沿     
正日本纳米纤维口罩可重复洗涤百次据报道,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剥离出来的创业公司Zetta,开发出一种无纺布纳米纤维材料,这种材料经过清洁剂洗涤100次后,防护能力依然不会受到影响,该公司正计划利用这种材料生产口罩。N95口罩材料纤维的直径介于3~5μm,能过滤至少95%空气悬浮微粒,阻挡小至0.3μm的微粒。Zetta将商业化生产的无纺布纳米纤维称作Z-Mask,其纤维  相似文献   

14.
前沿     
<正>研究人员在织物上构建微型超级电容器据报道,河南洛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生王桂霞与美国研究人员合作,通过利用二氧化碳激光刻蚀氧化石墨烯层,首次实现在织物上构建以石墨烯为基底的微型超级电容器,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电源杂志》。据悉,全固态微型超级电容器已经成为便携式和可穿戴电子产品有吸引力的储能单元,但由于其柔韧性和  相似文献   

15.
前沿     
正Heartland将开发可降解生物基纺织品近日,丹麦时尚集团Bestseller(绫致)的母公司Heartland宣布,已通过旗下投资公司BRIGHTFOLK与丹麦生物技术公司Pond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以增强Pond在生物基纺织品领域的研发能力,用环保的生物基材料取代目前的石油基材料。Pond是由机械工程师Thomas Brorsen Pedersen和化学  相似文献   

16.
前沿     
<正>曼彻斯特大学研发出柔性纺织电池据报道,曼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将导电氧化石墨烯直接打印到棉织物上,研发出一种灵活的柔性纺织电池,不仅可以正常为可穿戴设备供电,而且像普通的棉布一样柔韧可水洗。纳兹穆尔·卡里姆(Nazmul Karim)是这项发明项目的研究者之一,他表示柔性纺织电池造就了智能布料的诞生,让可穿戴式电脑成为一种现实。据了解,这种柔性电池设备可以为可穿戴设备进行供电,这将促成可穿  相似文献   

17.
前沿     
正仿生"热隐身"织物问世近日,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柏浩团队模仿北极熊毛发结构,研制出一种有序多孔的隔热保温织物,可使生物体在红外线成像设备中实现"热隐身"。该成果已发表于《先进材料》杂志。据了解,在显微镜下,北极熊的毛发呈透明色的中空多孔结构,是一种绝佳的保温纤维,同时还能反射红外线辐射,使北极熊在热成像摄像机中几乎是隐形的。为了模仿这种结构,柏浩团队将蚕丝溶解于水中,制成  相似文献   

18.
前沿     
正天津工业大学在石墨烯智能可穿戴方面获新进展日前,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市先进纤维与储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张兴祥教授团队在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该论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引入导电聚合物聚(3,4-乙撑二氧噻吩)作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的有机  相似文献   

19.
前沿     
正武汉大学研发出超强、超硬壳聚糖纤维据报道,武汉大学蔡杰教授及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的绿色湿法纺丝方法,以KOH/尿素水溶液为原料,采用两步拉丝工艺制备了超强、超硬壳聚糖纤维,有望在柔性生物电子、生物材料和纺织品等领域应用。开发绿色溶剂溶解壳聚糖以及进一步提高壳聚糖纤维的力学性能是实现其实际应用必须解决的难题。基于此,研究人员提出了KOH/尿素水溶液作为溶剂来溶解甲壳素和壳聚糖的方法,并阐明了甲壳素在KOH/尿素水溶液中的溶解机理和溶液性质。  相似文献   

20.
前沿     
添加少量石墨烯可大幅提高碳纤维强度据报道,美国弗吉尼亚大学Xiaodong Li、Adri C.T.van Duin教授研究团队联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Leonid V.Zhigilei教授研究团队,共同发现加入0.075 wt%的机械剥离石墨烯可以使碳纤维的拉升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提高225%和184%。研究人员将不同含量的机械剥离石墨烯分散在PAN(聚丙烯腈)/DMSO(二甲基亚砜)溶液中,通过湿法纺丝得到PAN/石墨烯复合纤维;然后经过预氧化-碳化-石墨化的高温处理后得到CF/石墨烯复合碳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