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宏翔 《大众用电》2010,(12):26-27
<正>1分布式电源并网产生的问题分布式电源(简称DG)并网会产生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并网系统本身的结构和性能;另一个是分布式电源并网后对配电网运行、控制、保护等各方面产生的影响。除了在偏远或特殊地区只有分布式电源作为唯一的供电电源外,大部分选择分布式电源的用户都希望分布式电源和外部电网互为备用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而配电网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希望可以对  相似文献   

2.
分布式电源(DG)并网对配网线损会造成重要影响,但目前仍缺乏成熟的量化分析指标。开展了比较系统的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线损指标体系研究,梳理了配网线损的内部影响因素,将其分为线路基本属性、运行参数及管理因素等三大类;分析了DG对配网内部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建立包含DG负荷需求、并网特点、运行方式及机组配置等四方面的外部影响指标体系,以指标高贡献率与计算分析方便为原则从中筛选得到实用影响指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影响模式的具体理论分析;以某典型10 kV配网模型为例,定量地分析DG在不同并网容量、并网位置和并网运行方式下对配网各部分线损的影响,所得结论可为DG的电网规划及电网的降损规划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针对分布式光伏电源对配网保护的影响及接入保护的配置问题,研究了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配网后,配网故障量的变化情况,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表明,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配网后,将对外提供一定的故障电流,配网原有保护灵敏度将发生变化,需要依据仿真结果调整保护定值。根据光伏电源是否具备低压穿越能力,提出了两种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保护的配置方案。指出小容量光伏电源可不具备低压穿越能力,配网原有保护可以满足接入要求;大容量光伏电源应具备低压穿越能力,形成的联络线宜配置光差保护。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含分布式风场的多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支路故障电流特性,对故障定位矩阵算法进行改进优化。该方案对含分布式电源支路进行改进,首先采用故障正序和负序分量幅值之和初始突变量来定位故障相关区域,其次通过比较线路两侧电流幅值变化特性来定位故障。对综合幅值判据进行简化,在实际中采取对含分布式电源支路保护方案进行改进,其他支路保存不变方式减少了设备、节约成本,并且可以定位故障区段。在PSCAD/EMTDC平台上搭建配网模型,在对称及不对称负荷情况下对保护算法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证明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构建多目标配网重构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风电出力、光伏发电以及负荷的不确定性,并且同时优化配网的3个重要评估指标:有功损耗、节点最小电压值、负荷均衡度。采用场景分析法处理不确定性因素,采用同步回代缩减法进行场景削减,讨论不同场景数对优化结果的影响,并利用多目标扰动生物地理学算法求解模型,利用模糊集理论确定最终重构方案。某69节点配网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所用算法能够快速找到多目标配网重构模型的决策解,具有较高的搜索效率,验证了在消纳分布式电源的情况下,通过网络重构能够明显改善网络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祁慧晋 《电工技术》2019,(24):135-136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动电压控制的配网与分布式光伏电站控制方法,以及协调控制策略,旨在提升光伏电站电压调节的精度,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电网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刘晓 《电工技术》2017,(5):166-167
从光伏电源故障时的输出特性与并网接线方式出发,以南京配网中含光伏电源的实际线路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路模型与RSCAD仿真工具,分析了光伏电源在短路故障时引发的分流效应与助增效应对短路电流分布情况的影响,并为配网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系统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布式发电接入中低压配电网使传统配网成为有源配网,对继电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围绕有源配网继电保护问题展开研究,分析了有源配电网故障电流的特征以及DG接入对传统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的影响,并结合国内外主要的标准和技术规程,综述了当前主要的解决方案。最后以典型的辐射状配电网为算例,利用ETAP软件建立仿真模型,研究双馈风机接入配电网后潮流和短路电流的变化以及反时限保护的动作情况。结果表明,高渗透DG接入后,潮流双向流动,短路电流变化复杂,反时限保护较难满足要求,有必要利用微网技术,构建更为完善和智能的有源配网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9.
传统配电网网架规划目标单一,导致规划效果不理想且费用较高,提出引入微电网的分布式电源配网网架多目标规划方法。构建选址优化模型实现对配电网电源的规划,规划配电网内部自设设备故障、外部环境故障、设备过负荷以及反向潮流四项因素引起的故障。通过建立配电网最低年投资运行成本目标函数,构建配电网网架规划模型,实现微电网运行域分布式电源配网网架的多目标规划。实验结果表明,微电网运行域分布式电源配网网架多目标规划方法,可以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优化后的网架结构具有较高的实际工程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分布式电源从非系统母线接入,其电源容量超过一定值时,会引起保护装置的误动,使保护装置失去选择性。本文详细分析了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配网继电保护的影响,建立了分布式电源接入模型,给出了受分布式电源影响的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原则和保护整定值的计算方法,为研究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规划设计以及配网受影响的继电保护的重配置和重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水电接入配电网而引起的无功电压问题,提出了适应分布式水电接入配电网的无功规划方法。基于"装变比"概念的引入将含有水电的片区分为水电丰富片区和水电较少片区。各选取一个典型片区,并建立起该典型片区在夏丰大、冬枯小、夏丰小、冬枯大4种特殊运行方式的无功优化仿真模型,以年支出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潮流方程,无功补偿容量、发电机无功出力、变压器抽头和电压幅值等约束构成为约束条件,采用灾变遗传算法进行无规划计算,寻得最优无功补偿方案。最后,汇总4种运行方式的容性和感性无功配置结果,得出适应分布式水电接入的配电网无功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2.
如今,电力能源已然成为世界发展中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经济,电力需求进一步增大。分布式能源的出现为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可再生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更加符合现代化建设中的环保要求。其中,光伏发电单元是现在研究者关心的热点问题,其并网过程中可能对配网的电能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研究光伏并网对其配网本身电压分布情况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计量自动化系统(metering automatic system, MAS)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应改进以适应分布式发电的接入。介绍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定义和整体框架,以及广州电网计量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现状。基于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的业务需要,设计了新一代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整体功能部署方案。对接入电网的分布式电源的数据采集、线损率和离网(并网)时间统计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广州电网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改变了配电网的结构,会对所运行的配电网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讨论了分布式电源在潮流计算中节点处理方法,并结合广东汕尾地区的工程实际,从配电网的潮流和暂态稳定性方面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提高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稳定性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光伏发电作为具有发展前景的清洁能源之一,随着其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光伏发电并网的容量不断增大,分布式光伏对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日益增强。利用PSCAD建立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分布式光伏的接入位置、接入容量等因素对配电网电压质量及谐波的影响规律,并提出电能质量问题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等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配电网络变得愈发复杂。针对现有配电模式无法满足电力实际生产要求这一现实问题,在分布式供电技术和配电网运行方式的基础上,对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运行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充分考虑到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负荷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提出随机潮流智能配电网运行优化方法,根据配电网特有的闭环结构和开环运行方式,用Neighborhood Search算法求解,通过仿真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所做研究工作为我国配电网接入分布式电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当前配网通信技术体制,针对分布式发电并网特点,探讨分布式发电并网接入配网通信的技术选择。重点阐述了配网通信技术及其分类和优缺点对比,总结了可选择方案。为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接入电力配网通信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李国清 《现代电力》2011,28(2):79-83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是实现智能配用电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保护和控制功能的时间特性,对通信过程的时延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本文首先结合IEC 61850和IEEE 1547标准,分析了实现保护、控制和量测等功能的时延要求;其次,考虑到配电网实际情况,对可能采用的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以较为典型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为实例,分别建立了基于双绞线和光纤以太网的有线通信仿真模型、基于扩频技术的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选通信方式均能满足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保护控制时延要求。  相似文献   

19.
晏维 《江苏电器》2016,(10):1-5
分析了分布式电源(DG)接入模式和运行方式对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影响,从可靠性评估涉及的评价指标、计算模型及评估方法三方面阐述多类型DG接入对配电系统的影响。总结了现有研究现状及进展,并指出未来的研究应该着重于充分体现DG与配电系统之间的一体性和相互作用机理,为后续对含有DG的配电系统可靠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配电网不停电时计量数据的波动较大,常见的电能分项计量误差测试方法的测试精度不高,基于此提出配电网不停电状态下电能分项计量误差测试方法。设计计量数据输入合并单元,在原有合并单元的基础上加入信号调理电路,重新定义A/D转换器的有效位数,获得真实的计量数据,以计量数据为依据推导电能分项计量量化误差,获得测试目标;使用Multisim软件搭建计量误差信号仿真模型,处理误差数据和误差信号;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到分析单元中,在配电网不停电的状态下进行谐波变换,完成电能分项计量误差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的电压有限值平方相对不确定度的最小值为0.03,有功功率相对不确定度的最小值为0.48,且其量化误差不会对测量精度造成影响;该文方法的测试误差仅为0.2%,说明其测试精度高,且信号源可靠,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