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推进,在语文教学当中更加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的重点,所以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不是很透彻,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来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熟悉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使传统的美德,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爱和传承,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进行传承和发扬,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8)
语文是我国特有的教学学科之一其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语文学科当中包含着我国较多的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知识,所以在当前的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语文知识教学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培养,让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学到传统文化教育,保证学生得到综合发展。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虽然教师有着传统文化的培养意识,却缺少相关技术的创新,导致学生传统文化无法得到提升,所以创新相关教学技术,保证学生传统文化学习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4)
坚定文化自信是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对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应该从小学做起。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语文教师应该将传统文化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渗透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内外活动当中,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认同传统文化,培养起他们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8)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学生的文化修养提升上起到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要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合,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能继承发扬下去。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7)
将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到当下的语文教学当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还能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对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展开讨论,以期为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23)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久经不衰的精粹瑰宝,值得我们中华儿女世世代代传承与发扬。语文课程是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部分传统文化将通过语文教学得以实现传承与发扬,所以,初中的语文教学就很有必要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6)
在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当中,中国传统文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将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到初中美术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当中来认知与了解传统文化,能够在提升学生美术学习水平的同时,有效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此,教师可就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3)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听说读写"能力训练是教学的基础性工作。所以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的基础,利用互联网积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究,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9)
感恩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每个公民都必须具备的品质。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的课程,更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但从当前的初中生来看,较多学生并没有感恩的意识,如果长期如此发展下去,很难给学生将来的人生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对此,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学习与发展。本文笔者以感恩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为研究中心,对其必要性和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感恩教育的发展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0)
语文学科作为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师既要将语文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构建起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整体的文化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是语文课的要求,是语文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职责。本文重点对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进行了初步的诠释与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