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电网分区是提高多直流馈入系统稳定性能的有效途径,为研究不同电网分区方式对实际电网性能的提升效果,以广东电网2030年规划方案为例,将传统直流分区、柔性直流分区和动态分区三种方式应用于实际电网,分别针对单通道和双通道互联方案,从多直流落点有效短路比、交流故障对直流的影响和短路电流控制水平三方面对不同电网分区方式下的电网性能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分区方式对实际电网性能影响不同。柔性直流分区方式在多直流落点有效短路比、交流故障对直流的影响和短路电流控制水平3方面表现更好;动态分区在控制短路电流水平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传统直流分区方案能够有效减小短路电流水平,同时也能够限制交流故障下发生换相失败直流的最大数量。对于广东电网的规划方案,双通道互联方案下的柔性直流分区方式对系统性能提升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运用VSC-HVDC对多直流馈入系统进行分区能够提升受端系统的运行性能。不同分区方案对系统性能提升程度不同。为了寻找最优方案,运用灵敏度分析法对多直流馈入系统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制定分区方案的两个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馈入交互作用因子的直流分区方法,进而得到受端系统分区的最优方案。以广东电网2030水平年作为案例,运用该分区方法对广东电网进行分区,得到了最优分区方案。运用PSS/E 进行仿真,验证了该最优分区方案的有效性。该方案对于实际工程中分区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异步联网时受端系统的恢复问题,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网络社团结构特性和交直流交互作用的系统恢复分区方法。首先,在分析交直流系统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将系统强度指标纳入分区原则和约束条件中,并优化得到多直流系统的最优传输功率,进而提出了适用于异步受端电网恢复的分区模型。然后,以支路对各直流落点短路容量的综合影响为权重定义了加权边介数,以黑启动电源个数和分区约束条件为判据自动确定分区数量,采用改进的GN分裂算法实现了多直流馈入受端电网恢复的合理分区,并基于分区结果计算出分区恢复时间和负荷恢复总量。最后,IEEE 39节点系统和中国南方某省局部电网的分区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杨燕  程鑫  金楚  徐蔚  林勇  高超 《电力系统自动化》2020,44(17):168-174
合理的系统分区是中国广东等多直流馈入受端电力系统应对短路电流超标、复杂故障和交直流交互影响导致大停电等问题的根本措施。已有研究集中在开断交流支路选择方面,而系统分区在开断交流支路时往往需配套加强区内网架以满足电气支撑约束。为此,提出了一种分区及互联优化方法,能够对分区断面、区间及区内互联方案进行同步协调优化,在满足潮流传输、直流运行支撑等需求下确定合理的拓扑结构和电气强度。首先,以最小化指定规模及以上停电事故发生概率为目标函数,考虑系统安全约束,构建了系统分区及互联问题对应的优化模型;然后,基于最小单元定义实现了网架方案的数学化表达,并以最小单元间的联结关系作为优化变量;最后,采用和声搜索算法和蒙特卡洛仿真法求解所发展的模型。通过在广东实际电力系统的应用验证了文中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多馈入直流系统交互作用因子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瑶  汤涌 《电网技术》2013,37(3):794-799
多馈入交互作用因子(multi-feed interaction factor,MIIF)是一种能有效衡量多馈入交直流系统中直流系统间相互作用大小的指标.理论分析了直流落点间电气距离、受端交流系统等值阻抗对MIIF的影响,详细研究了MIIF与受端交流系统强弱评估指标一多馈入短路比(multi-infeed short circuit ratio,MISCR)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MIIF随直流落点间电气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其他回直流对某一回直流的MIIF随该回直流逆变侧交流系统等值阻抗的增大而增大;保持直流落点距离不变,MIIF与MISCR成反比关系:保持交流系统等值阻抗不变,直流i、j间的MIIF与第i回直流的MISCR成反比关系,与第j回直流的MISCR成正比关系.两馈入交直流算例系统的分析结果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故障限流器的直流多馈入受端系统动态分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升直流多馈入受端系统的运行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故障限流器的电网动态分区技术。该技术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网架结构,选择合适的交流线路安装故障限流器,从而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相互之间由故障限流器隔开的区域。在正常情况下,故障限流器等效阻抗为0,不会影响系统的潮流分布和电压水平;当交流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故障限流器将投入限流阻抗以限制短路电流,阻隔故障在各区域电网之间的传递,从而有效缩短直流线路换相失败的持续时间,加快直流功率恢复,缓解多回直流线路同时换相失败引起的交流系统功率不平衡和潮流转移问题,提升整个系统的暂态稳定性。以2个典型结构的直流多馈入受端系统为例,验证上述分区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电网规划中多直流馈入系统直流落点选择的问题,基于CIGRE多馈入直流短路比(multi-infeed short circuitratio,MISCR)定义,从多角度提取多直流落点方案的信息,提出整体性、均衡性、干扰性和安全裕度4项评价指标,将其抽象为数学模型,并分析了4项评价指标的重叠性;在此基础上,采用二项系数加权法、相对比较法等建立了对应的多直流落点选择策略;最后,以某电网为例,采用所提方法评估了不同直流落点方案,比较分析了不同策略的差异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相对比较法确定权重系数的多直流落点选择方法更符合实际需要;所提方法可方便地应用于对实际规划电网任意多直流落点方案的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8.
短路比是评估交直流系统强度的重要指标,影响着直流系统的运行特性。通过介绍单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中短路比的评估方法,针对多馈入高压直流、多馈入柔性直流和包含高压直流和柔性直流的混合多馈入直流3种电网结构,分析并对比了多馈入直流短路比评估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阐述了多馈入直流短路比评估方法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为指导直流系统的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杨浩维 《广东电力》2006,19(5):32-35
随着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发展,多馈入直流系统逐步形成。对于多馈入直流系统,不止一个换流器联接到同一个交流母线,或者联接的交流母线非常接近。要准确地对多馈入直流系统的谐波特性进行分析,需要建立一个准确完善的稳态模型。采用Simulink建立了多馈入直流系统的仿真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对多馈入直流系统交、直流侧的谐波特性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仿真模型能够准确、直观地对多馈入直流系统的谐波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无功补偿是提高电压稳定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多馈入直流系统中,无功补偿问题更加复杂,传统电压稳定性指标无法有效地表示多馈入系统的电压和无功功率之间的关系。从多馈入相互作用因子、节点权重和时域计算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静态和动态电压稳定性,提出了用于判断多馈入系统电压稳定性的新指标—多馈入电压稳定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无功补偿选址方案:先利用多馈入相互作用因子对应的临界阻抗的交集判定电压薄弱区域,再根据电压薄弱区域和多馈入电压稳定因子大小综合排序选出区域内的优先补偿节点。仿真结果验证了指标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考虑负荷的波动性,利用前推回代法进行配电网潮流计算,对配电网各负荷点供电电压偏差进行计算评估;利用隐马尔科夫方法对配电网供电可靠率进行计算。提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减少供电电压偏差的治理措施并进行技术性评估。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法,对技术可行的改善措施进行了经济性比较,最终得出优化的改善方案。最后以某配电网为算例说明了所提出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并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多直流落点系统静态分区方案的选择问题,提出多直流落点相互作用因子、多直流落点有效短路比、频率偏差因子3个评价指标,以及反映上述指标整体性和均衡性的子指标。建立线性加权和模型求解该多目标决策问题,采用综合赋权法计算权重系数,并提出基于多直流落点系统稳定性的电网静态分区方案选择方法。以实际电网为例,对静态分区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得到最优方案。利用PSS/E平台对各方案的系统稳定性能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各分区方案的系统稳定性优劣排序与静态分区方案选择方法的计算结果排序具有一致性,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在多馈入直流系统中,密集的直流线路间交互影响作用给系统带来了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首先根据多馈入交互影响因子定义了节点间的平均交互作用指标,并使用聚类手段对平均交互作用矩阵中元素对象进行分类,其目的是使交互作用强的节点组成一类,不同类间节点交互作用弱;然后每条直流选择一个类作为备选落点区域,直接剔除掉那些交互作用强的节点组合,所有的方案构成方案集合后进行综合评估;最后以IEEE-RTS24节点系统为例进行落点选择,分析与对比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流程对受端系统预先分区后再评估结果与传统方法的评估筛选结果。计算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平均交互作用指标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当做初选备选区域的选择依据,系统经过分区再进行落点选择筛选出的最优方案与传统方法结果一致,降低了计算规模,提高了筛选效率,有助于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4.
混合多端直流线路故障的检测和隔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基于电网换相型(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LCC)和混合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Full Half Bridge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FHMMC)的混合多端直流系统拓扑架构,在分析直流线路故障影响的基...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特征根分析法不能揭示电力系统的非线性相关作用.正规形理论将非线性系统通过坐标变换,使得原系统与一个线性系统二阶或更高阶等价.将该方法应用到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中,既保留了小信号法的优点,又考虑了不同振荡模式间的非线性作用,适用于系统大扰动后的低频振荡特性分析.在对一双馈入交直流并联系统建立动态方程的基础上,运用正规形理论,分析了多馈入交直流系统低频振荡模式的非线性相关作用.结果显示,系统中各种模式是相互影响的,不同运行方式下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当系统重载且直流带调制方式下时,区间振荡模式与直流调制模式间的非线性作用最强.时域仿真验证了这一结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动态环境下载体的姿态测量,以无人机的航姿测量系统小型化为背景,给出了一种采用MEMS惯性器件构成的姿态角测量系统。系统采用新型32位ARM Cortex-M3内核微控制器STM32F103ZET6作为控制处理单元,传感器采用ADXL345加速度计、L3G4200D陀螺仪和HMC5883磁阻传感器。对于MEMS器件精度低,数据易发散的问题,采用卡尔曼滤波器实时将加速度计、陀螺仪和磁强计的数据进行融合,计算负担小,实时性好。实验结果表明,该姿态测量系统在静态和动态环境下都能够较好的完成载体姿态测量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为了量化分析源荷双侧预测误差引起的电力系统备用缺额风险,提出了一种基于全概率公式和条件风险价值的风险度量,作为表征随机误差潜在风险的评估指标。为了明确不同的风险等级,以风险价值为临界点,将常规机组的备用缺额风险划分为缓冲区和极端区,并计算不同风险区域的条件期望损失。针对风电、负荷预测和可中断负荷的预测误差,引入机会约束目标规划构建常规机组的可调备用约束,依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将备用缺额风险转化为不同类型的风险成本,引入模型目标函数中以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为了提高模型的求解效率,采用分段线性化方法将非线性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相似文献   

18.
电网换相换流器(LCC)的主要换流器件为晶闸管,由交流系统提供换相电压。基于LCC的高压直流(LCC-HVDC)输电技术,通过控制直流电压的大小与方向实现功率灵活传输,广泛应用于高电压、长距离、大容量输电场合及交流电网的异步互联,是目前最为成熟的高压直流输电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