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对国内外地下城市综合体相关概念的文献梳理和对比分析,该文尝试从建筑与城市在功能、空间等方面双向互动关系的角度提炼出地下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并通过回溯地下城市综合体五个发展阶段,进一步厘清其发展演变规律,最后归纳总结出当代地下城市综合体所呈现出的五大"城市化"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地下交通、商业、文化、娱乐休闲等为主要功能的地下公共建筑,特别是集多种功能的地下大型公共综合体已成为城市整体功能结构中的重要节点甚至是城市的核心.而地下公共建筑外形及特征的塑造以及与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整合是完善整体功能结构和优化城市风貌的重要内容.作者从空间与环境塑造的角度对地下公共建筑的外形及特征,以及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进行探讨,提出几种基本的设计模式,讨论其特征.  相似文献   

3.
浅谈城市地下空间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城市地下综合体开发及设计的研究,从地价、环境、安全等方面阐述了建造坡地地下城市的优点,介绍了上海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现状及主要地下设施,从而建立完整的地下空间秩序,优化城市整体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4.
《城建档案》2008,(4):6-1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也进一步加快。现代化城市是一个由多种体系构成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这个综合体中,不仅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林立,而且地下的各种管线工程纵横交错、密如珠网。其中城市的各种地下管线(给水、排水、煤气、电力、电信……)正是这个综合体的血管和神经。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城市高效率、高质量运转的保证。城市地下管线现状资料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础资料,也是地下管线安全运行的保证。尽快、全面、系统地管理好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是为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如地下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等提供坚实的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也使得城市人地矛盾冲突变得越发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比发达国家,我国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方面的起步相对较晚,如何在进行城市整体规划的过程中,做好地下城市综合体的设计,确保地下城市综合体能够实现与城市本身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论文从地下城市综合体的特点出发,基于城市视角,对如何做好地下城市综合体设计进行研究,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廖康君  谢俊燕 《居业》2022,(2):195-197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越来越立体化、多样化,从而衍生出地下综合体,将城市市政、交通、娱乐、商业等功能系统地连接在一起.本文结合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体的发展现状,针对规划体系、投融资模式和开发地区三方面分析我国城市地下综合体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地下综合体规划与建设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高度集约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地下空间得到快速发展,但综合管廊与其他类型地下空间的分离导致城市发展遭遇诸多问题。为了实现城市地下空间的集约高效发展,必须将综合管廊纳入城市地下空间实现一体化设计和建设。通过案例研究和资料总结,以建筑设计的视角,研究综合管廊与不同功能地下空间的一体化设计模式,包括综合管廊+地下车道、综合管廊+地下商业+地下停车、综合管廊+地铁+地下商业+地下停车、综合管廊+地铁+地下商业+地下停车+地下车道4种,探讨其适用情况及优缺点,以及与点状、线状、围合式、商业街式4种类型建筑综合体地下空间的3D接口模型。该论文的研究在原有“建筑-城市一体化、建筑-交通一体化”基础上提出了建筑-城市市政一体化理论,在建筑设计方法上提出了管廊与城市地下空间接口的多种模式,对城市空间立体集约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上海地区结合轨道交通车站开发的地下综合体是一种能充分利用轨道交通资源的地下空间开发模式。在系统分析城市地下综合体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基础上,结合地铁车站、隧道与地块开发建筑共建的上海日月光中心这一地下综合体工程的成功实践,对软土地区建造大型地下综合体所面临的岩土工程问题及工程技术对策进行了分析总结,可为软土地基中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大力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区域综合工程提供工程借鉴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刘珊珊  夏海山 《风景园林》2018,25(1):101-105
城市地下考古遗址是城市历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中心地区地下空间的深度开发是目前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地下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中对地下历史景观和地下公共空间进行整合,不仅能减少对城市地下历史景观造成破坏,还能充分发挥历史景观的社会文化功能,塑造出富有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促进城市的文化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保加利亚谢尔迪卡古文化与交通综合体为例,探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历史景观的营建经验,以供中国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砖瓦》2021,(2):7-8
CAMP DEL FERRO体育中心是一座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半地下体育场,面积7237m2,考虑到满足三个运动场的功能需要很大的建筑体量,和有限的场地条件以及当地高城市密度之间有所矛盾,建筑师决定将大部分体育综合体设计为半地下.为确保半地下空间良好的采光、自然通风、进出方便和安全疏散等舒适性问题,设计师对建筑进行了精...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综合体发展迅速,车行出入建筑物渐渐成为了进出建筑的主要方式.地下车库寻路问题也浮现出来,通过对寻路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指出研究和解决城市综合体地下车库寻路问题的重要价值.文章结合实际案例调研,从建筑设计、标志设计、智能化设计方面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策略,并对城市综合体地下车库寻路问题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基本目的是利用地下建筑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只有充分发挥地下空间建筑功能才能确保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为此,应注重研究地下空间建筑与地上建筑空间以及地下空间建筑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机制,即:功能集聚性机制,功能互补性机制,功能协调性机制,以及功能关联性机制、功能综合性机制和功能转换性机制。  相似文献   

13.
《四川建材》2016,(8):64-65
智慧城市是借助GIS、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智能化的方式,利用云计算对实时感知数据进行智能处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地下空间智能规划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核心,基于BIM技术并结合信息技术建立地下空间动态三维信息化平台,使地下空间规化的各功能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改善智慧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保障体系。将未来城市地下空间打造成为布局合理、运营高效的地下空间综合体。  相似文献   

14.
合理利用和开发地下空间,将多种功能有序地安排在地下空间,组成地下综合体系统,是有效缓解土地资源短缺矛盾的方法之一,也是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但城市大型地下空间综合体一般都具有工程规模大、复杂程度高、建造难度大及协同要求高的特点,如何科学组织施工仍是工程实施的重点和难点。结合西安市幸福林带建设工程实例,对城市大型地下空间综合体的施工管理进行探讨,剖析了10个方面的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重点、5个方面的工程施工技术难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科学地组织城市大型地下空间综合体项目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上海建设成国际一流的生态型、园林城市要求加快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而目前上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规划、管理、法规、规模等方面已不适应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此需采取各种措施推进上海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其中科学的规划是指导,健全的法规是保障,管理体制建设是关键,而拓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投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模式,是保证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管理体制方面由上海市建设与管理委员会统一负责上海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负责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与审批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应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展其功能。地下空间规划方面,必须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重点解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功能、形态(平面与竖向)等方面的问题。规划范围应以内环线以内的上海中心城区为重点,并应兼顾内外环之间的主城区。功能规划的原则为“交通设施为先导;基础设施为重点”。规划形态以道路地下空间为主体进行分层规划,进而形成城市完善的地下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并对城市节点地区的地下空间进行科学规划。法规体系建设目标为建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投资市场机制,加强地下工程建设的行政管理,建立健全规划设计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6.
国外地下空间开发总体经历了"市政主导-交通主导-综合利用"历程。研究借鉴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先进模式,总结地下城市、交通系统和市政系统的建设经验,在对沈阳市地下空间发展趋势进行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沈阳市地下空间重点地区的发展模式,即以蒙特利尔、大阪为代表的地下城模式和以巴黎拉德芳斯为代表的城市综合体模式。  相似文献   

17.
耿永常  张连武 《地下空间》2004,24(B12):684-687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城市规划中尚不够重视地下空间的规划,本文分析了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和基础,并通过地下空间规划实例分析了其主要特征,通过对国内外地下综合体、管线廊道的规划分析,探讨了城市建设中地下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地面上下间规划关系、途径及涉及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1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战略 2.1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功能模式(以上见上期) 2.2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形态模式 上海的城市建设,已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拾遗补缺性的建设阶段,而正在进行构筑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的新一轮城市建设,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规模化持续建设,以改进城市环境为目标的城市绿化系统的建设等,这些都是现代化城市基础设  相似文献   

19.
林瑾 《浙江建筑》2009,26(10):1-3,7
以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综合体的地下空间开发实践为例,探讨了在城市综合体逐渐成为城市新的单元结构的背景下,地下空间开发所呈现出来的新特征,来研究新的策略方法,优化和提升城市综合体的功能结构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城市地下综合体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学渊  束昱 《地下空间》1990,10(1):1-10
本文运用比较学和类型学方法,针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就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网络体系、上下部空间协调发展对策、节点地带的联合开发与地下综合体的建设,及我国城市地下综合体的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理论探讨,旨在寻求一条中国式的发展道路,可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