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体净化》2010,10(3):23-24
在日渐升温的低碳经济面前,碳捕集与利用技术格外引人关注。日前,已经拥有多项碳捕集技术的南化集团研究院表示,正在加快碳捕集与利用技术的研发、推介步伐,争取率先取得重大突破,为化工企业提供更多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日前,中石化命名了第二批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南化集团研究院获得二氧化碳(CO2)捕集与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命名。  相似文献   

3.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4,(3):F0004-F0004
南化集团研究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化工部南京化工研究院,现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在新能源技术、高含硫天然气净化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石油化工催化剂技术、油田化学品技术、新材料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硫酸环保技术、仪表自动化技术等领域形成了系列技术和产品优势。  相似文献   

4.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4,(4):F0004-F0004
南化集团研究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化工部南京化工研究院,现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在新能源技术、高含硫天然气净化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石油化工催化剂技术、油田化学品技术、新材料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硫酸环保技术、仪表自动化技术等领域形成了系列技术和产品优势。  相似文献   

5.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3,(2):F0004-F0004
南化集团研究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化工部南京化工研究院,现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在新能源技术、高含硫天然气净化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石油化工催化剂技术、油田化学品技术、新材料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硫酸环保技术、仪表自动化技术等领域形成了系列技术和产品优势。目前,南化集团研究院已形成4000吨/年甲醇催化剂及系列加氢脱氢催化剂生产能力。南化集团研究院一直以来始终坚持“管理治院,科研兴院,文化育院”的管理理念,深化管理,不断创新。近年来共完成5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市级以上的科技成果奖262项次,其中6项获国家发明奖,1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项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42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活化热钾碱脱碳工艺在反应循环气脱除CO_2中的应用情况。由于反应后的气体组成复杂,选择脱碳技术也有特殊要求。对于不同的反应气体组成,需要开发不同的CO_2吸收工艺流程以及活化剂,对脱碳工艺的要求是有用气体损耗少、脱碳溶液不与气体成分发生副反应,而且溶液再生热耗应尽可能低。阐述了用于费托合成循环气脱除CO_2的溶剂和方法,减少天然气制油合成循环气中副产物二氧化碳的方法,乙酸乙烯反应循环气脱除二氧化碳工艺,环氧乙烷/乙二醇合成循环气脱除二氧化碳的方法,以及新型脱碳活化剂的开发情况。给出了不同类型循环气脱碳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正新疆广汇碳科技综合利用有限公司依托自身企业特点和自有丰富的气、煤、油三种资源,走绿色开发、低碳利用、清洁发展之路,通过引入国内领先的二氧化碳捕集应用技术,结合最佳的原料供应、专业技术、区域支持及市场需求等优势,初步拟定在哈密淖毛湖区域合适位置投资建设二氧化碳捕集及驱油示范项目装置。根据初步项目投资测算,在公司已具备的基础设施条件下,以100万吨规模二氧化碳捕集及  相似文献   

8.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3,(3):F0004-F0004
南化集团研究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化工部南京化工研究院,现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在新能源技术、高含硫天然气净化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石油化工催化剂技术、油田化学品技术、新材料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硫酸环保技术、仪表白动化技术等领域形成了系列技术和产品优势。目前,南化集团研究院已形成4000吨/年甲醇催化剂及系列加氢脱氢催化剂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9.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4,(6):F0004-F0004
南化集团研究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化工部南京化工研究院,现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在新能源技术、高含硫天然气净化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石油化工催化剂技术、油田化学品技术、新材料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硫酸环保技术、仪表自动化技术等领域形成了系列技术和产品优势。目前,南化集团研究院已形成4000吨/年甲醇催化剂及系列加氢脱氢催化剂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0.
南化集团研究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化工部南京化工研究院,现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在新能源技术、高含硫天然气净化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石油化工催化剂技术、油田化学品技术、新材料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硫酸环保技术、仪表自动化技术等领域形成了系列技术和产品优势。目前,南化集团研究院已形成4000吨/年甲醇催化剂及系列加氢脱氢催化剂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1.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3,(6):F0004-F0004
南化集团研究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化工部南京化工研究院,现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在新能源技术、高含硫天然气净化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石油化工催化剂技术、油田化学品技术、新材料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硫酸环保技术、仪表白动化技术等领域形成了系列技术和产品优势。目前,南化集团研究院已形成4000吨/年甲醇催化剂及系列加氢脱氢催化剂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2.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3,(1):F0004-F0004
商化集团研究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化工部南京化工研究院,现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在新能源技术、高含硫天然气净化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石油化工催化剂技术、油田化学品技术、新材料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硫酸环保技术、仪表自动化技术等领域形成了系列技术和产品优势。目前,南化集团研究院已形成4000吨/年甲醇催化剂及系列加氢脱氢催化剂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3.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3,(5):F0004-F0004
南化集团研究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化工部南京化工研究院,现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在新能源技术、高含硫天然气净化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石油化工催化剂技术、油田化学品技术、新材料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硫酸环保技术、仪表自动化技术等领域形成了系列技术和产品优势。目前,南化集团研究院已形成4000吨/年甲醇催化剂及系列加氢脱氢催化剂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4.
瑞典参与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项目多是欧盟项目,与英国、德国、丹麦、挪威、法国等国一起开展技术研究和示范项目的建设。瑞典在二氧化碳的捕集、运输和封存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和政策都有研究,捕集技术的实验平台和示范项目则多设在瑞典境外的大型火力发电厂,封存地则需要考虑运输、地质条件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合成甲醇的原料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氢气和二氧化碳,还含有少量的氮气、氩气、甲烷等惰性气体,由于甲醇合成是反复循环的反应过程,循环气中还应考虑到未完全分离的甲醇蒸汽及生成的甲烷对合成的影响。合成气成分对甲醇合成反应影响很大,本文中探讨循环比对甲醇合成过程影响对甲醇合成的控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郭伟  石涵  袁标 《无机盐工业》2021,53(12):29-3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逐渐成为科学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CCUS的关键是选择性地从气体混合物中捕集二氧化碳。目前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包括化学吸收、膜分离、吸附和低温分离等。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对不同气体的吸附能力差异来进行二氧化碳捕集。综述了分子筛、介孔二氧化硅、黏土及多孔碳等无机固体吸附剂在二氧化碳捕集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对比了不同改性方法对吸附剂吸附二氧化碳性能的影响。从应用角度来看,分子筛、介孔二氧化硅、黏土具有潜在的成本效益,但仍需在工程设计开发方面得以进一步发展,以适用于不同应用需求的二氧化碳捕集。  相似文献   

17.
空气产品公司致力于为能源工业及化学公司和其他能源密集型行业提供大规模二氧化碳捕集或二氧化碳减排技术。该公司正在采用3项技术使发电厂减少或避免二氧化碳排放,包括后燃烧洗涤系统,电厂排放娴囱的终端捕集二氧化碳技术,以及涉及二氧化碳捕集和分离的预燃烧气化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专利文摘     
<正>一种离子液体活化热钾碱溶液和配制方法申请号:CN202010898312.4申请日:20200831申请人: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种离子液体活化热钾碱溶液,用于从反应循环气中脱除二氧化碳。采用由吸收剂碳酸钾质量分数15%~35%、活化剂硼酸质量分数2%~10%、活化剂离子液体质量分数0.5%~15%、腐蚀抑制剂硅酸钾或二氧化硅质量分数0.04%~3%构成的水溶液,用于从气固相催化反应循环气如费托合成循环气、烯烃氧化制环氧烯烃反应循环气、合成气一步反应制烯烃反应循环气、  相似文献   

19.
电力转气(PtG)是指可再生能源制氢并转化为气体燃料,该技术可以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拟在克拉玛依利用PtG技术,以最大程度减少碳排放为出发点,设计高效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以及二氧化碳甲烷化系统.最终二氧化碳捕集效率91.54%,甲烷化效率77.5%,年产甲烷384万m3,吸收二氧化碳7.74万t,年营业额1.6亿元....  相似文献   

20.
结合目前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发展现状,对二氧化碳捕集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二氧化碳捕集机理进行深入分析,为推动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