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焦作矿务局焦西矿井下涌水量大,每采吨煤需排水52m~3。水从各个工作场所携带大量煤泥煤渣流入大巷、水仓,造成水沟淤死,巷道堵塞,泵房吸水笼头堵塞,水仓清挖频繁,劳动强度大,费用高,影响巷道清洁和交通运输,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焦西矿有两个上山生产采区,1989年完成原煤产量25.02万吨,由水冲入大巷水沟水仓中的煤量就有38601吨,占全年出煤量的15.4%。不得不由一个有70多名职工的开拓队专门挖水沟清仓,维持矿井正常生产。一年支出工资达19.98万元,其它材料、电力费尚未计算在内;但效果仍不好。巷道积煤积  相似文献   

2.
<正>兖州矿业(集团)公司鲍店煤矿五采区正常涌水量200~300 m3/h,急剧的涌水造成工作面大量浮煤被夹带入泄水巷,导致井底水仓严重淤积。建立了井底水仓自动连续清挖系统,取得了较好的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效果。通过工作面和采区水仓的煤泥拦截、清挖和脱水系统的建立,对大于0.25 mm粒级煤泥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5%以上,但是大部分小于0.25 mm粒级的煤泥因为沿途的吸附作用已经形成胶核,难以在自然状态下浓缩沉淀。为此,采取了自然沉淀控制的办法,在井底水仓进行日常处理和定期清挖。施工专用硐室,采用  相似文献   

3.
“常规型”水采存在初期投资大、井上下煤水大、循环运转电耗高、煤水污染等缺点.采区化水采工艺系统的研究打破了原水采落、运、提、脱常规型工艺模式,彻底取消了煤水提升系统和地面煤泥脱水系统,实现了煤水在井下采区内循环复用,煤泥在采区内脱水回收,使生产环节大为简化.  相似文献   

4.
针对矿井煤泥水长距离排放导致大量淤泥污染巷道、影响辅助运输、人工清理困难的问题,设计了采区沉淀池,并对沉淀池结构进行了优化。通过在五采区的利用,该优化设计成功的减少了水流中的煤泥量,沉淀后的煤泥水分含量低,实现了机械化清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1引言 为解决矿井水中煤泥、高胶结物及含沙量较大造成水仓及水沟积淤严重、水泵严重磨损气蚀等问题,公司采用以斜管沉淀配以机械过滤方式的水处理系统来替代常规工作方式清理水仓,使用结果表明:不仅能达到保护主排水泵、改善作业环境的目的,而且处理后的矿井水质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在水采粗煤泥脱水回收环节之前增设一浓缩旋流器是解决其运转不正常最有效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孔庄矿Ⅱ5采区现有经济型水采工艺系统的技术改造,使其成功转变成采区化水采工艺系统,彻底取消了煤水提升系统、地面煤泥水处理系统以及地面补给水系统等,实现了全部水采原煤在采区内脱水回收、旱运旱提以及煤水在采区内的完全闭路循环复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1992年,我矿开采九0九工作面时,由于九①三下山皮带道底板局部渗水,加之皮带漏煤,形成煤泥水混流,涌入一400水平大巷,以致水沟堵塞,泥水漫流,严重影响人员车辆的安全通行和矿井文明生产。虽投入大量劳力清沟打扫,但效率低下,效果欠佳,故提出设计煤泥水流起他解决这一问题。经现场调查和多次方案比较后,决定采用斜巷多段双边流水式沉淀池,见右图。该沉淀他的特点,一是采用了斜巷式沉淀方式,主要是考虑现场条件;二是采用两段式来提高沉淀效果;三是采用双边式便于清理;四是采用木板钻孔,使流水流起和渗透相结合提高沉淀效果…  相似文献   

8.
当前采区水仓设计因循守旧,设计人员对矿井煤泥水调查了解及对煤泥的物理性质认识不够。本文拟从采矿工程设计的角度,对采区水仓和沉淀池的布置进行探讨,以期找到上下山开采采区下部煤泥处理较合适且先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丁开旭 《煤矿机械》2013,34(8):165-166
在采区内对涌水形成的煤水进行煤水分离,能够解决由于涌水带走煤堵塞水沟及巷道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解决煤矿井下采区煤水分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林义忠 《煤炭技术》2000,19(3):53-54
矿井煤泥水是采区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应在采区水仓及沉淀池就地处理 ,经中央水仓再次沉淀 ,排放地面水煤泥水的固体量相应减少 ,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1.
基于昌瑞煤矿厚度4.21~8.37m,倾角60°~90°的特殊难采急倾斜中厚煤层的开采条件,研究了采用水力采煤工艺进行开采的相关系统配套,涉及煤水硐室布置、高压供水系统、煤水运输系统、煤水提升系统和煤泥脱水系统。结果表明:设置中央煤水硐室和采区煤水硐室,进行煤水分段接力运输,布置合理可靠;回采和掘进采用闭路循环、独立供水方式,满足环保要求、节约煤泥水处理费用、系统运行可靠;回采和掘进工作面的原煤水经刮板分级筛进行≥0.5mm筛分,筛分粒径与煤炭筛分资料高度匹配;高压供水、煤水运输和提升设备选型合理、节能高效、运行可靠;根据煤泥筛分、脱水试验资料,优化煤泥脱水流程、选型煤泥脱水设备,煤泥脱水效果较好,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2.
辅助运输系统按大巷运煤的不同方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用电机车运输,另一种是用胶带输送机。当采用电机车牵引各种矿车运输煤炭,巷道坡度保持3‰左右,一般开拓底板岩石运输大巷,辅助运输分大巷和采区两部分,即构成大巷(电机车)—采区两段运输,将出现井底车场和采区下部车场。由于采区尺寸的加大,并要求设立较大的采区煤仓,因此,在大巷和煤层之间会有较大的高差。此时采区下部车场最好作成顶板绕道式,使上山与大巷间不出现大倾角的巷道。这样,有利于选用齿轨车牵引列车进入采区,即为直达运输。另外,可以选用柴油机的卡轨车或单轨吊,在采区下部车场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大容量水仓煤泥水的分离和处理,以保证生产期间水仓的实际储水能力和水质要求,我院在结合淮北临涣矿井设计项目编制的水仓通用设计中,采用了双向坡度、挡墙溢流的布置形式.一、煤泥在水仓内的沉积状况图1是常用的1~2‰反坡水仓的剖面和煤泥的沉积状态.在入口部分,大巷水沟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芦岭煤矿Ⅲ4采区8#、9#和10#煤层赋存情况、地质构造,结合现有矿井开拓系统及Ⅲ2、Ⅱ88采区巷道布置情况,按照采区巷道布置设计原则,提出3种采区巷道布置方案。方案一利用-590西皮大巷和-590轨道大巷新掘Ⅲ4采区上部车场,上山布置于F10断层东侧;方案二利用Ⅱ88采区下部车场及-590西皮大巷和-590轨道大巷布置Ⅲ4采区上部车场;方案三延长-900 m大巷至采区下部车场,从-590西皮大巷和-590轨道大巷中部新掘3条采区上山,并掘Ⅲ4采区石门总回风巷至Ⅱ88采区轨道巷,采区西翼布置区段平巷至井田西边界,东翼区段平巷布置至Ⅲ2采区边界。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方案三具有初期投资小,运营费用低,经济效益最大,资源回收率高,巷道施工难度较低,开拓系统较为简单,投产工期最小的特点,最终决定采用方案三作为Ⅲ4采区巷道布置方案,保证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5.
《煤》2017,(8):74-75
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随着工作面个数增加,各工作面排水中夹带的煤泥沉淀至中央水仓,导致中央水仓清理周期缩短、井下水抽排至地面沉淀池后造成地面排污、环境污染、沉淀煤泥外销困难等问题。中央沉淀池的设计彻底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汝城钨矿井下排水排泥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汝城钨矿是一座具有 70多年历史的老矿山 ,采用矿脉留矿法采矿 ,从上至下逐渐延伸 ,现已开采至地下约 40 0m。在井下排水排泥系统设计时 ,考虑到金属矿山泥砂量相对较少 ,故采用港道水沟沉淀 ,人工清理的方法处理泥砂。但近几年随着采矿向下延伸 ,向外扩展 ,只要人工清理不及时 ,巷道就会淤积泥水。地下水以及采矿用水夹带粉矿进入水仓 ,造成水仓淤积 ,水泵在此状况下工作 ,磨损十分严重。在丰水季节当水泵不能正常工作时 ,经常造成井下被淹 ,给矿山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 ,经济损失巨大。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解决井下水仓排泥难题。1 井下排泥…  相似文献   

17.
《煤矿爆破》2007,(4):29-30
鄂庄煤矿207运输巷下山全长1300m,倾角8°~17°,平均13°,其穿层布置于七层煤的顶底板附近,上部自-300西翼回风大巷开门,下部与-530二采石门联系,主要担负整个采区的运煤及回风任务。运输机位于207采区中部,布置在二采区的二、四层煤下山保护煤柱下。巷道为直墙半圆拱形断面,  相似文献   

18.
刘柯 《同煤科技》2022,(5):17-19
胶带输送机作为煤矿井下生产系统中应用最多的一种运输设备,随着胶带输送机应用的增多,必然导致在胶带输送机机头卸载后有一少部分水煤粘结在胶带表面,造成胶带跑偏及巷道洒煤多,严重威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且增加了人员的清煤力度。因此提供一种煤矿胶带输送机机道水煤泥清理装置就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针对神农煤业15号煤三采区煤层赋存情况,结合采区位置和采煤方法等,提出了两个三采区布置方案。通过对两个方案的优缺点、大巷开拓工程量和投资金额进行分析,选取了科学合理的三采区大巷布置方案。该方案开拓系统简单,运输顺畅,且减少了巷道煤柱损失、初期大巷开拓工程量和投资金额。  相似文献   

20.
煤仓水煤涌出须找出其水源,然后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注浆堵水及修筑水沟等治理措施,从根本上杜绝煤仓水煤的涌出,保证采区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