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聚四氟乙烯超细粉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聚四氟乙烯 (PTFE)超细粉性质与分子量、颗粒形态及其表面特性和聚合链端基等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综合了该类PTFE新用途 ,提出了加快开发该产品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交联剂、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锡(DOTDL)为催化剂,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与聚四氟乙烯(PTFE)超细粉杂合固化在玻璃基体上制得具有一定透明度的自清洁超疏水涂层。使用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表面浸润性、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讨论了PTFE超细粉加入量对表面结构和浸润性的影响,探究了涂层的自清洁性能。制得的超疏水表面静态接触角最高达169.83°,滚动角2~3°,具有很好的超疏水性、低粘附力及自清洁性能。  相似文献   

3.
1.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开发聚四氟乙烯(PTFE)因其耐化学品性能优异,现已成为化工设备制造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在电气工程中,PTFE是高温、高频下理想的绝缘材料,在机械工业中,PTFE的优良润滑特性早已被用于无油轴承等。目  相似文献   

4.
聚四氟乙烯的改性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聚四氟乙烯 (PTFE)填充改性以及改性PTFE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改性聚酰亚胺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不同含量的聚四氟乙烯对聚酰亚胺(P I)/聚四氟乙烯(PTFE) 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PTFE 的加入可有效地改善P I 的摩擦磨损特性, 当PTFE 含量在10~20% 的范围内时, 可明显降低P I 的摩擦系数, 其磨损特性主要表现为磨料摩擦和粘着磨损。在P I中添加不同含量的PTFE 的比较结果为: 当PTFE 含量为20% 时, 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6.
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填充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介绍了金属填料、无机物填料、有机物填料和纳米材料对聚四氟乙烯(PTFE)的填充改性研究,并提出填充改性PTFE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纳米SiO_2和聚四氟乙烯(PTFE)各自性能出发,综述了纳米SiO_2-PTFE复合材料的几种制备方法,阐述了PTFE优异的性能以及应用。最后,展望了纳米SiO_2对PTFE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聚苯酯和聚四氟乙烯粉末为原料,采用简单的一步成膜法分别制备了纯的聚苯酯(POB)、聚四氟乙烯(PTFE)涂层和聚苯酯/聚四氟乙烯复合涂层。接触角测量仪测量结果表明制备的聚苯酯、聚四氟乙烯涂层的接触角都大于130°,具有疏水性能;而聚苯酯/聚四氟乙烯复合涂层接触角都大于150°,具有超疏水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表明聚苯酯和聚四氟乙烯共混后形成的复合涂层具有微纳米二元复合结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测试结果表明聚苯酯和聚四氟乙烯较好地共存于复合涂层表面,正是由于复合涂层表面的微观形貌和化学成分的共同作用,使其具有了超疏水的性能。文中考察了PTFE与POB质量比对复合涂层润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TFE与POB质量比的增加,复合涂层的水接触角先增大后减小,但都大于150°。而水滴的滚动角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规律。这种制备聚苯酯/聚四氟乙烯复合涂层的方法简单方便,不需要复杂的实验步骤和昂贵的实验设备,适合于大规模和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将恒压电晕充电的多孔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驻极体置于不同强度的紫外线下,研究紫外线对多孔PTFE驻极体压电活性的影响,探讨多孔PTFE医疗产品采用紫外消毒的可能性.研究结果指出(1)常温下,多孔PTFE驻极体的准静态压电系数d33随充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呈现出线性区、非线性区和饱和区三个区间,多孔PTFE驻极体的压电活性主要依赖于这类材料的电荷储存能力.(2)医用紫外线辐照对多孔PTFE的准静态压电系数d33的影响甚微.(3)多孔PTFE驻极体的d33随紫外辐照时环境湿度的提高而有下降,环境湿度越大,d33的下降越多.(4)紫外线辐照适合聚四氟乙烯医用驻极体产品的消毒.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汽车用PTFE油封的发展、油封对材料的要求以及国内改性PTFE油封材料的研究情况等。提出了改性聚四氟乙烯汽车油封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PTFE废料的回收利用一直为世界各国所重视。PTFE本身是一种价格昂贵的工程塑料,具有很高的回收价值。在日本,消耗的PTFE中有10%来自回收再生料,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若利用PTFE废料作为深度加工原料,用来生产PTFE超细粉、氟表面活性剂、氟整理剂和氟油等,可以使产品大辐度增值。用PTFE废料生产的非离子氟表面活性剂成本仅为目前常用生产方法的10~50%。  相似文献   

12.
利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聚四氟乙烯(PTFE)及石墨和MoS2填充的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定,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对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表面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一方面,石墨和MoS2起到了润滑作用,另一方面,石墨和MoS2阻止了PTFE带状大面积破坏,因而使得PTFE的摩擦系数降低,耐磨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甲基丙烯酸锌对聚四氟乙烯(PTFE)微粉进行改性,研究了改性后聚四氟乙烯对氢化丁腈橡胶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及与织物粘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发现PTFE颗粒表面包覆了一层甲基丙烯酸锌;随着甲基丙烯酸锌用量的增加,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硬度增加;磨耗体积从71 mm3降为28 mm3,胶料耐磨性得以改善;硫化胶与尼龙弹力布的剥离强度从1.8 N/mm提升到3.1 N/mm。综上所述,采用甲基丙烯酸锌改性PTFE能提高胶料的力学性能以及与织物之间的粘合强度,达到了改善聚四氟乙烯与橡胶之间粘合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以MoS2、玻璃纤维(GF)、纳米Al2O3等为填料制备了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研究了MoS2粒径对PTFE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TFE/MoS2、PTFE/(MoS2+GF)及PTFE/(MoS2+nanometerAl2O3)等复合材料中,随着MoS2粒径的减小,复合材料的磨耗量、摩擦系数、密度降低而硬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以MoS2、玻璃纤维(GF)、纳米Al2O3等为填料制备了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研究了MoS2粒径对PTFE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TFE/MoS2、PTFE/(MoS2+GF)及PTFE/(MoS2+nanometer Al2O3)等复合材料中,随着MoS2粒径的减小,复各材料的磨耗量、摩擦系数、...  相似文献   

16.
高速宽频带导弹天线罩的耐烧蚀透波材料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聚四氟乙烯(PTFE) 和玻纤增强PTFE 进行了差热分析, 确定了玻纤增强PTFE 的基 本工艺参数, 根据对高速宽频带防空导弹天线罩蒙皮的性能要求, 考察玻纤增强PTFE 拉伸强度 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 11% 短玻纤和37% 玻纤布(重量百分含量) 增强PTFE 具有最高的拉伸强 度和良好的介电性能。由于某种粒子的加入, 在扫描电镜下很容易观察到PTFE 的结晶现象。   相似文献   

17.
1.前言在含氟材料中,聚四氟乙烯(PTFE)是最重要的氟塑料(见表1)。在东德除了使用少量的氟橡胶和可热塑加工的氟塑料外,主要是应用PTFE。东德奴希利茨化工厂用PTFE悬浮料加工成半成品,部分制成制品。该工厂用压制-烧结工艺或用推压法生产半成品,再用切削成型法生产PTFE制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机械工业是聚四氟乙烯(以下简称PTFE)的重要应用领域,约占PTFE总消耗额的30%。在该领域中,大多需要采用填充PTFE,以改善PTFE的耐磨性、耐压性和冷流性能。因此,填充PTFE对PTFE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外,填充PTFE一般由PTFE树脂生产厂家生产。通过在PTFE树脂中添加无机类、金属类及高聚物类等不同填料,来生产不同系列与众多品级的填充PTFE。其制品性能与纯PTFE相比,耐压性提高5~10倍,耐磨性提高1000倍,线膨胀系数降低80%,导热性提高5倍,并且降低了体积电阻与表面电阻。  相似文献   

19.
据观察家分析,聚四氟乙烯(PTFE)的短缺正在限制其市场的增长。美国的PTFE市场为3200万磅,其短缺与世界范围内的短缺息息相关,主要是缺粒料。美国PTFE的供不应求始于1988年春。当时,商业部发现Ausimont USA Inc.和Daikin Industries Ltd.违反美国的反倾销法规,分别从意大利的Montefluos SpA和日本的Daikin进口PTFE,在美国以于低  相似文献   

20.
1936年氟树脂之父罗伊·普朗克特在美国杜邦公司研究氟利昂替代品时首次发现了聚四氟乙烯(PTFE),PTFE凭借其优良的性能被称之为"塑料之王"[1]。PTFE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能的含氟高聚物材料,氟原子以有规则紧密排列的方式包围在碳原子形成的主链表面,从而对骨架碳原子有屏蔽作用,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