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分析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黄河科技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优化改革的具体情况,从培养目标定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及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探讨民办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
BIM的出现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变革,工程管理专业应重视BIM人才的培养,并探索将BIM融入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对BIM在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工程管理专业BIM教学存在教学系统化不足、师资队伍不成熟、硬件教学资源有限三方面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法,为相关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进行BIM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当前工程行业BIM人才供需矛盾,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行业发展的现状,探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管理专业BIM教学课程体系改革。采用将实践融入理论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在学校现有工程管理课程教学体系下明确课程的改革目标,按照开发BIM实践教学课程、建设BIM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学生课外学习机制和教师知识与技能培训制度、建立BIM工作室的"四步走"实施方案,以校企合作为主要源动力,制定相应环节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以期对同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BIM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提供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实践教学作为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环节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工程管理专业培养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实践教学的方式和实践教学的基本架构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以及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结合湖北师范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提出"高校-企业或政府部门-项目"三位一体的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从教学体系、基地建设、教师队伍、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探讨具体的改革措施,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以及其他工程类专业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将相关学科知识和管理技能联系起来,但传统的工地实习、沙盘等实践教学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内外部分高校正逐步利用计算机模拟和仿真教学手段,提升和优化实践教学质量。文章通过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模拟和仿真教学现实情况,并对该专业模拟仿真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工程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案例教学法被广泛运用于法学、医学和企业管理等专业的教学实践之中。文章重点研究了教学案例的选择及撰写、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等工程管理案例教学中的有关理论及实践问题。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法对于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3)
针对地方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针对其专业实践课程特点和过程管理的实际,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下,从监控内容、实践教学考核、实验材料检查归档等多方面对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开放型工程管理专业仿真实践教学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工程管理仿真实践教学是弥补工程管理实践教学和企业实际人才需求缺口的有效途径。文章基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实践性培养的问题,结合工程管理专业仿真实践教学流程导向,提出工程管理专业仿真实践教学实验室四个平台,指出工具教学、综合实训和理论教学三个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内容和目标,进而构建工程管理专业仿真实践实验室谱系。基于综合开放型实验室教学理念,提出了开放型工程管理仿真实践实验室结构,并以长安大学开放型仿真实践实验室为例,分析其具体活动及功能。个案证明,开放型工程管理仿真实践教学可以基本满足工管专业培养所需的理论和实践技能一体化目标。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9)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教育部明确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时间不得低于半年。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同,各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不相同。该研究以北京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为例,就实践教学计划、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培训管理及培养质量评估体系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选取中国研究型高校、教学研究型高校和应用型高校各6所共18所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为分析样本,围绕实践教学的理念、目标、构成、特色、组织、师资和考核等方面进行梳理、比对和总结,并与美、德、法、英、日等发达国家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比较,指出中国土木工程专业在培养理念和目标、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组织实施、实践教学保障条件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亟待完善和加强,以确保并提高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中国许多大学开展了双语教学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即采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然而不同的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后,教学效果如何,即教学效果的评价问题值得思考。结合近几年结构力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对所采取的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建立了教学效果的质量评价体系,为各种工科课程的双语教学提供参考,以利于双语教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掀起了新办建筑学专业的热潮。作为地方院校新办专业,厦门理工学院建筑学专业在十余年的建设中,以国家专业评估标准为纲领,以八闽建筑文化与地方建设需求为依托,以“改革、开放、实践、服务”为建设理念,建成了教学、科研、服务融为一体的地方院校建筑学专业体系,2018年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成为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点。通过对厦门理工学院建筑学专业建设过程的全面梳理,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地方院校建筑学专业体系的建设路径与方法,为地方院校建筑学专业体系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结合农林高校的特点,以分析化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考核体系以及教材建设诸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构建了分析化学的课程体系和分层推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立了分析化学"四位一体"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和《仪器分析》等课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以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为例,针对目前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问题,结合该课程内容多、学时少、教学难度大等特点,基于“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教学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和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鼓励和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解决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采用多种手段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将过程性指标引入评价体系,同时也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改革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分析,说明基于SC教学理念的改革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与国外联合办学的背景下,根据《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形成了符合该课程特点的教学理念、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对课程实验组织和实验指导方法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并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与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建设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作为传统工科土建类专业在这一形势下亟需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围绕新工科内涵和土建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探索改革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分析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各类实验课程和实践训练环节,融合“新工科”建设创新理念,形成课程实验、集中设计、集中实习、创新创业四大教学模块/平台,以及实践教学的基础认识、综合应用、研究创新三个层次,构建“一条主线、四个平台、三个层次”的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力求为培养创新型、交叉型、复合型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方面的需求,要求当代大学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能力、高素质的高等专业人才,这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文章分析了国内外有关课程教学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在土力学课程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启发和引导作用的教学模式。通过将土力学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应用课堂演示试验、增加教学环节、改进学习质量评价与考核制度等方法,进行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研究型大学建设工程类课堂教学特点,从"学评教"角度构建了研究型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语气算子与定量标度相对隶属度关系确定各指标权重,利用可变模糊集理论与评价模型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定量评价。通过评价实例说明可变模糊集评价模型的原理与计算步骤,印证应用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