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83年土地联产承包到户迄今,三家子村五屯近150亩哈蟆塘地一直用井水灌溉,近些年来连续获得水稻大面积丰收。1988年春公主岭市委市政府从治理涝洼地、扩大水田面积、发展农业生产目的出发,号召并资助各地打小井改低洼易涝旱田为水田,三家子村七屯打小井5眼,过去种旱田因有硝春不抓苗秋涝无收成的6公顷多涝洼有硝地改种了水田,在历年几乎无收成的情况下,连续两年获得亩产水稻400-650公斤的大丰收。认真总结该村井水种稻连年丰产经验,对今后各地开发地下水资源,解决地上水短缺,缓解农田灌溉地面水的供需矛盾,发展井水种稻,扩大水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具有普遍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盐碱地小井种稻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岭县位于吉林省西部,科尔沁草原东侧,盐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33%。为了开发利用盐碱地,把不毛之地变成粮田,长岭县1988年在盐碱地上打井试种水稻。近几年来,全县盐碱地小井种稻面积发展到4万亩,平均亩产400公斤左右。为了改变盐碱地小井种稻单产低而不稳产的局面,我们经过试验,研究出如下几点盐碱地小井种稻高产稳产技术。1 盐碱地培育壮苗技术 盐碱地盐分含量高,插秧后返青期延长,秧苗成活率低。因此,只有育出壮苗,通过稻苗自身的良好素质抵御不良环境的影响,才能缩短返青期,提高插秧的成活率,而且壮苗的本田生长发育潜力也很大,育壮苗插秧,水  相似文献   

3.
方正县天门乡熊家屯孙景铭、孙念山等农民,在当地土法打小井种稻的基础上,今春又创造了一套打多孔组合并的新技术,省工省钱多灌地,20米深的井孔,100分钟就可完成;一处6孔组合井,能灌水田90亩,当年就大受其益。现将成井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的东北部,全市盖拉地种稻面积0.85万公顷,占水稻总面积的19.1%,主要分布在低洼平原.盐往地大部分是以碳被钠、重破四纳为主的苏盐往土,也会流诏钠,耕层土壤可溶性含盐量0.1~0.5%.年平均气温在ZC左右,无霜期114~149天,为了改造盐往地低产田,治理涝区,增产增收,由1985~1987年进行试验,示范盐巴地井水种稻,自1988年起在大面积盐碱地上打并开来水源,并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后,面积迅速扩大。自1988~1992年的5年期间,盐社地种精累积面积3.29万公顷,平均亩产325.0公斤,比水稻前三年旱…  相似文献   

5.
绥滨县新立村地处三江平原,过去种旱田十年九涝,家家穷,1983年春,他们打井种稻,两年时间,就由过去的几十亩增到1,02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62%,粮食总产由20多万斤增加到52万斤,人均收入由216元增加到1,200多元,两年翻了两番半。 (一)村干部带头打井种稻。刚开始时,村干部高景林自筹资金1,000多元,打一眼电井种稻29亩,亩产800斤,加上其他作物,当年总收入1.2  相似文献   

6.
方正县宝兴乡胜利村杜金唐等六户农民,去年利用打吃水井的工具,打了3眼三、四十米深的小井,把136亩旱田改种了水田,收到了明显经济效果。打这种小井不外雇钻机,用三、四时粗的塑料管做井管,配上195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省西部许多市县打破了盐碱地不能种水稻的禁区,水田面积已从无到有,发展到近20万亩,平均亩产都达到400斤以上,多者千斤左右。实践证明,苏打盐碱土种稻,即可增产增收,又能冲洗盐碱。在苏打盐碱土上种稻技术性较强。综合各地经验,有以下几个必须注意的技术问题。 (一)要搞好系统排水过去许多盐碱地种稻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主要是因为不了解盐随水来、盐随  相似文献   

8.
去年我省播种的560万亩水稻,普遍获得了大丰收。种稻高产致富已为广大群众所认识,全省到处都出现了“种稻热”的喜人景象。解放前,全省播种的水稻还不到200万亩。建国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全省已建成各类灌区6,300多处,但过去由于“左”的思  相似文献   

9.
位于乌苏里江畔的黑龙江省虎林县,在高寒低温的情况下,创造条件,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今年,每个农业人口人均种稻2.28亩。今年省下达给该县的发展水田面积指标是一万亩,但县委、县政府在“黑龙杯”竞赛中大搞了一场旱田改水田的战役,结果扩种了2.05万亩水田,超额完成了省里下达的计划,使全县水稻面积达到16.4616万亩。按全县7.22万农业人口计算.人均种稻2.28亩。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有碱性土壤耕地1,242万亩,主要是盐碱化草甸土和碳酸盐草甸土。其PH>8以上,全盐量为0.05—0.2%,总碱度达0.5—1.3毫克当量/百克土。有机质在2—3%,全氮1—2.4%,全磷0.05—0.1%,全钾1.8—2.5%。由于土壤盐碱较重,旱田粮食作物亩产只有100—150公斤。为了改良利用低产土壤,增加粮食产量,从1985年起,安达市有关科技人员按照黑龙江省科委下达的盐碱地种水稻开发技术研究课题,在中本乡进行了三年试验研究,且取得了成功。试种水稻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很快提高。三年累计种稻23,200亩,平均每亩纯收入达144.5元。本试验项目已于1987年11月通过了省级鉴定。现将其主要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肇源县有六十多万亩沿江洼地,去年除十多万亩水稻获得平均亩产七百斤的好收成外,全部遭受了洪涝灾害,有三十五万亩绝产。这一事实使干部群众进一步认清了“洼地种洼田,没有不收年”的科学规律。县委、县政府充分考虑现有水源工程有潜力可挖,加之近几年由于灌排渠系完善,水稻栽培技术提高,一个种稻致富的热潮正在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市太平区东风乡,今年以来,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新情况下,积极扶助承包户自筹资金打小机电井(简称小井),闯出农田水利建设的一条新路子,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好管理的特点,深受农民欢迎。据今年八月初统计,已打小井110眼,增加灌溉面积2,200多亩,在抗春旱保夏菜中发挥了很大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垦区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通过开发水稻来缓解三江平原的涝灾问题,经过近20年的发展,水稻种植面积已由1988年的54.8万亩发展到2005年的1100万亩;粮豆总产也由1988年的145.6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1003万吨,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是,由于垦区利用地下水灌溉的水稻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三江平原的不断开发,对地下水的开采量也急剧增长。特别是在低产田改造中,许多地方实行旱改水。据了解仅近两年三江平原打井种稻面积以每年百万亩的速度增加,粮食产量也以每年数亿公斤的幅度增长。与此同时农设井以每年千眼以上的数量增加,地下水开采也以每年亿立方米的幅度增长。广大农户从早改水中尝到甜头,打井种稻热情越来越高。事实证明实行早改水,打井种稻无疑是一项有效措施。但人们也马上想到三江平原到底还能打多少井?还能发展多少井灌水稻?为了回答这类问题,首先想到的是目前三江平原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地下水…  相似文献   

15.
1 水田灌区概况哲盟光热水土条件适合水稻种植业生产,水田开发已有70年历史。建国后水田灌区发展曾出现几起几落。进入八十年代水田面积开始扩大,截止1991年已达49万亩。科尔沁草原开发地下水“打井种稻”,“以稻治涝”,“种稻改碱”的水田迅速发展,标志哲盟种植业已发展到新水平,见表1。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黑龙江省许多地方打了一大批农用小井和多管组合井,用于提地下水种稻,这对加快水田面积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有些井由于选位和使用不当等原因,出现了水量不足、不出水以致报废等现象。就此,根据自己经验,提出打井用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要根据水文地质条件打井 1、地下水静止水位宜浅,不能大于水泵最大吸程。这是最基本的条件。静止水位指的是从井口至井中水面的距离,或者叫干筒深度。小井和组合井均  相似文献   

17.
成国 《水利天地》1993,(6):23-23
为了推广苏打盐碱地种稻灌水技术,黑龙江省水利厅与绥化地区肇源县水利科研人员,近三年在肇源县进行了大面积推广试验工作,获得了可喜成果,并通过了黑龙江省科委等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据测,三年来,在肇源县20万亩盐碱地上用新技术种植的水稻,平均亩产411公斤,平均亩收入287元,平均亩用水量636立方米,平均耗电量25千瓦时,分别比推广这项技术前增产25.8%、增收25%、节水15.6%、节电4.3%。这项灌水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成功,为加快该省700万亩盐碱低产田找到了一条科学的出路。在近年盐碱地种稻的实践中,科研人员形成和推广的这套以灌水技术为主的新模式,概括起来是5句话、20个字。即:“活水洗碱,以水  相似文献   

18.
团结水库灌区地处黑龙江省穆棱县南部高寒冷凉山区。这里种稻历史很早,但由于耕作水平低,品种不对路,加之无霜期短,水稻生产发展缓慢。近年来,虽然发展到7,000多亩,但产量仍然较低,与群众种稻致富的要求很不适应。为解决这一矛盾,穆棱县专门召开了有水利、农业、气象、林业、农机等部门科技人员和水稻生产示范户40多人参加的技术论证会。会议着眼于有利条件和不利因  相似文献   

19.
庆安县土地肥沃,河流纵横,发展水田有丰富的水土资源。过去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科学技术落后,水稻生产发展缓慢。1980年前全县每年水田面积仅在4到8万亩徘徊,亩产也只有300斤左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水稻生产作为农业调整的战略重点,充分发挥现有自流灌区的作用,水田面积有了较快增加,1984年全县达到23万亩。群众尝到种稻致富甜头,要求扩大水田的积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自一九六四年重新引黃試种水稻以来,引黄灌溉工作又有新的发展。一九六五年引黄种稻二十万亩,一般亩产四百斤左右,有不少生产队平均亩产达五百斤以上,还出現不少亩产千斤的高額丰产田。在发展水稻的同时,也重新进行了旱作的試灌。去年春灌的小麦,一般每亩增产三十斤左右,高的五十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