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生物医用碳/碳复合材料碳化硅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包埋法在医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碳化硅涂层,采用XRD、SEM、EDS等研究了碳化硅涂层形貌结构,并用MTT法对其进行细胞毒性评价,实验证实该工艺下碳化硅层表面疏松粗糙,具有多孔结构,硅成分成梯度变化,且细胞毒性评价表明该涂层无毒性,这些结果为后续进一步施加生物活性陶瓷涂层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交联剂在碳/碳复合材料沥青基体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从C/C复合合材料的基体入手,分析了交联剂在沥青中的交联机理,并以此为基础对中温煤沥青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交联反应。结果表明,交联剂在C/C复合材料基体中的交联作用非常明显,不仅基体本身的残碳率及耐热程度有很大提高,而且,以它制成的C/C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也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最近几年我们制备的几种高性能的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保护涂层的结构和高温氧化行为,表明采用包埋和渗透法制备的Si—MoSi2、SiC—MoSi2、Al2O3-莫来石-SiC—Al4SiC4以及Al2O3-莫来石-SiC涂层不仅具有很好的抗热震性能,而且能够将碳/碳复合材料的高温氧化保护温度提高到1973K;此外还介绍了一些涂层的失效机理。  相似文献   

4.
高温对碳/碳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理想的热结构材料,碳/碳复合材料(C/C)在高温环境下的力学行为至关重要。针对高温处理、高温应用两个环节,研究了2100℃石墨化处理、1700℃实验测试条件对三维整体编织3D C/C复合材料弯曲行为的影响。比较分析后发现,高温石墨化处理改变了裂纹扩展路径,提高了材料的强度、模量;与室温环境相比,高温下C/C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加优异的弯曲性能,弯曲强度提高45%,模量提高15%。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致密化方法、碳纤维表面改性、基体碳前驱体、添加剂及碳纤维编织结构在C/C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对C/C复合材料致密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孔隙率对碳/碳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与吸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C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和吸湿性对防氧化涂层的制备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三种孔隙率不同的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以及在不同温度下氧化前后的室温吸湿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孔隙率越低、石墨化程度越高的材料,抗氧化性能越好。吸湿性能随着孔隙率的增加而增加,并在一定时间内达到饱和。氧化后吸湿性能增强,并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在某一温度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碳/碳(C/C)复合材料的浸渍碳化(IC)工艺的改进技术中,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一种计算C/C复合材料浸渍量的理论公式,这对正确估计C/C复合材料的IC效果、研究IC工艺与C/C复合材料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C/C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和石墨化度对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试了几组典型的不同体积密度和石墨化度的C/C复合材料洛氏硬度值,研究了C/C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和石墨化度与其硬度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同石墨化度的C/C复合材料洛氏硬度随其体积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体积密度的C/C复合材料洛氏硬度随其石墨化度的增加而降低;C/C复合材料体积密度对硬度的影响随其石墨化度的增加而减小;对体积密度为1.75-1.85g/cm^3的C/C复合材料,可据其洛氏硬度的范围大致判断其石墨化度的范围;对一定体积密度和热处理温度的C/C复合材料,可通过洛氏硬度判断基体发的微观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9.
Ni/Al2O3催化制备碳/碳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催化化学气相渗透(CCVI)法制备碳/碳复合材料的新工艺,即在针刺碳布预制体中添加3.5%~4%Ni/Al2O3负载型金属催化剂,以丙烯作碳源气体,在750~900℃下,经过100h的沉积,碳/碳复合材料的密度达到1.68g/cm^3。该材料经高温处理后,氧化失重率低、氧化起始温度高。应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偏光显微镜(PLM)观察了基体碳的形貌,初步探讨了催化沉积碳和抗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10.
氧化敏感性是限制碳/碳(C/C)复合材料作为超高温结构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关键瓶颈。表面涂层技术是目前在高温含氧环境下有望实现C/C复合材料长时稳定服役的最有效手段。其中,广泛应用于制备航空发动机热防护涂层的等离子喷涂技术备受关注。从C/C复合材料表面等离子喷涂高温抗氧化涂层体系出发,综述了硼化物、硅化物和氧化物基抗氧化涂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基于不同喷涂工艺、成分/结构设计和测试环境下的防护性能进行了对比总结,并对后续该方向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Different compositions of yttrium silicates coatings were deposited on SiC-C/C by plasma spraying and an outer borosilicate glass was applied on the yttrium silicates coatings surfaces.The structure of the multi-layer coatings was characterized by XRD and SEM analyses.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behavior of the multi-layer coatings coated C/C composites was investigated.Results show that SiC/2SiO_2Y_2O_3/I.5SiO_2 Y_2O_3/SiO_2 Y_2O_3/glass multi-layer coating has better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resistance,protecting carbon/ carbon composites from oxidation at 1 773 K in air for 164 h with the weight loss of 1.65%.The oxidation weight loss of the coated C/C with time accorded with parabolic rule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1 573 K-1 873 K; and the corresponding oxidation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coated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is 132.2 kJ/mol.  相似文献   

12.
增强剂对碳/碳材料沉积速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验探索了增强剂对碳/碳复合材料沉积速率的影响,提出了提高沉积速率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经过石墨化处理和表面改性处理的碳布作为增强剂,所制得的坯体沉积速率快,样品最终密度高;碳纤维体积含量(为30%~45%时)对样品最终密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Different compositions of yttrium silicates coatings were deposited on SiC-C/C by plasma spraying and an outer borosilicate glass was applied on the yttrium silicates coatings surfaces. The structure of the multi-layer coatings was characterized by XRD and SEM analyses.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behavior of the multi-layer coatings coated C/C composites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SiC/2SiO2 Y2O3/1.5SiO2 Y203/ SiO2 Y2O3/glass multi-layer coating has better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resistance, protecting carbon/ carbon composites from oxidation at 1 773 K in air for 164 h with the weight loss of 1.65%. The oxidation weight loss of the coated C/C with time accorded with parabolic rule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1 573 K-1 873 K; and the corresponding oxidation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coated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is 132.2 kJ/mol.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相场模型模拟了烧结后期陶瓷微观组织演化过程。在二维模拟系统中分别设置不同大小、含量以及数量的气孔,分析了气孔的脱钩现象,研究了烧结后期气孔对陶瓷晶粒生长动力学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陶瓷晶粒尺寸与气孔率和气孔数量成反比,与气孔尺寸成正比。  相似文献   

15.
以鳞片石墨,B4C,SiC,TiO2为原料,利用包覆工艺在不同热压温度下制备了W(C)=50%的C—SiC—B4C—TiB2复合材料,并详细研究了热压温度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热压温度高于1850℃时,复合材料由C,SiC,B4C和TiB2这四相组成;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抗折强度和断裂韧性均随着热压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000oC热压时,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气孔率、抗折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2.41g/cm^3,3.42%,176MPa和6.1MPa·m^1/2;热压温度升高,复合材料的碳相和陶瓷相逐渐致密,碳相最终形成了在陶瓷基体上镶嵌的直径为40μm橄榄球状和条状这两种形貌.碳/陶瓷相的弱界面分层诱导韧化和第二相TiB2与陶瓷基体之间热膨胀系数不匹配所致的残余应力使变形过程中微裂纹的扩展路径发展变化,使复合材料的韧性提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有机硅反应单体的分子结构对硅-丙乳液共聚物的物理性能有明显的影响。通过选用水解基团相同但反应活性基团不同的有机硅单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丙烯酸类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合成了系列不同的硅-丙改性乳液。利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DSC测定了聚合物玻璃化温度(Tg),研究了有机硅单体结构及用量对共聚物膜力学性能及吸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客户/服务器模式应用软件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客户/服务器(C/S)模式软件特征的基础上,从客户端和服务器两个方面进行了测试方法的探讨,构造出了测试策略规则,并将这些测试方法和规则应用于某一大型应用软件的测试,使测试用例数量减少到接近最低程度,测试时间和费用可降低50%以上。因此该方法对于C/S模式应用软件的测试是一个可行、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热压法制备了B4C/TiO2/Al复合陶瓷材料,试验结果表明,TiO2和Al的加入,使得B4C/TiO2/Al复合材料的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比纯B4C陶瓷材料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而且,添加相促进了复合材料的烧结.利用热力学和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烧结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没有发现TiO2,Al,Al2O3;同时在复合材料中出现了TiB2,因为在热压过程中TiO2-B4C反应生成TiB2.分析了B4C/TiO2/Al复合陶瓷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增韧机理.  相似文献   

19.
采用3D炭纤维预制体,以丙烯作为碳源,氮气作为载气,利用自制的快速CVI炉制备了C/C复合材料。详细分析了不同CVI工艺下,热处理对C/C复合材料断裂强度、断裂方式以及材料均匀性的影响。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材料的弯曲断裂特征与制备过程中受到的高温热处理次数有关。与1次连续CVI工艺相比,多阶段连续CVI工艺下,C/C复合材料经过2次"CVI-热处理"循环工艺后,其密度达1.8 g/cm3,抗弯强度达196.69 MPa,断裂方式为假塑性断裂,材料在Weibull概率分布下强度分散性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