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于须家河组储层致密化导致地震属性参数含气地震响应特征不明显。再加上表层低降速带的影响,地震反射信号高频部分衰减较快,使得整个须家河组储层的地震反射主频较低,有效频带变窄,难以像孔隙型储层那样建立直观的含油气储层识别标志。前期开展了多种含气地震检测技术研究,吸收、数据结构、叠前反演等含气性地震检测技术的应用,预测结果差异性大,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本文重点将采用自主研发的相应软件对普光气田南部须家河组储层进行含气性检测,为高产富集带预测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DP地区陆相侏罗系沙溪庙组砂岩气藏是典型的河道砂岩气藏,该层系存在窄河道、薄储层等特征,河道砂的含气预测是该地区甜点预测的难点。利用波吸收衰减、低频共振原理、频率衰减梯度、基于孔隙介质渐进方程、基于S变换5种地震含气性预测分析技术,结合地震不同的含气特征响应,在DP地区针对侏罗系沙溪庙组JS33-2的窄河道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了各种含气预测方法对于窄河道储层隐含油气性的特点,认识了对于窄河道不同地震属性的含气预测方法的区别和联系,根据纵向薄互层和平面窄河道的特征,优选基于S变换方法进行纵向剖面薄储层含气预测,利用低频共振进行平面展布含气预测,利用两种属性方法互补性可以有效降低含气预测的风险,总体含气饱和度吻合率达到70%以上,支撑了窄河道砂体刻画和地球物理"甜点"预测,钻井成功率由72%提高到95%,高产井的命中率从65%提高到85%。  相似文献   

3.
盐家-永安地区位于东营凹陷北部东段,北为陈家庄凸起,南临民丰洼陷、永安镇隆起,区域形态向南倾没。通过对该地区储层的精细描述,明确该地区储层储层发育类型。然后通过地震反射特征分析,进行深度域与时间域地震反射特征对比,认为叠前深度偏资料更准确的反应了砂砾岩体的形态,可以有效的识别砂砾岩体速度陷阱,精细落实砂砾岩体构造,大大提高了圈闭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孤北洼陷沙三下Ⅰ油层油藏描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孤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发育多期浊积扇体,但其地震响应较弱,用普通地震资料难以进行油藏描述。本文以沙三下段第一套油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震相划分技术落实储层平面展布规律,采取小波变换技术识别砂体,重新认识该层段为扇三角洲迁移性河道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5.
AVO正演模拟研究是采用AVO方法进行烃类检测的基础。研究了含气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反射振幅随炮检距的变化关系和各种AVO属性参数的特征,为以后应用AVO技术检测碳酸盐岩的含气性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柳屯洼陷沙三中、下巨厚的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高,属于成熟好烃源岩,环绕洼陷的东、西两翼是构造-岩性油气藏分布的主要区带,目前已探明胡96和濮深18油气藏,但由于地层埋藏深度大、速度高、地震资料频率比较低,同时复杂的断裂系统和砂体相变快等特点,加大了油气藏有效开发的难度.通过全面分析和评价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特征,充分发挥地质和物探结合的技术优势,加强储层物理特征和精细标定研究,开展相控地震属性储层预测,发现了多个有利的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洼陷带内沙三中、下亚段油藏的进一步挖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综合利用钻井、测井、三维地震数据等资料,运用地球物理技术,对临商结合部沙三段储层进行精细研究。该方法对整个临南洼陷其它类似地区的储层评价和勘探工作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利津洼陷是东营凹陷内四大洼陷之一,其沙四段勘探程度较低,本文通过分析资料,对区域上的重点井的沙四段地层进行划分及地震资料解释,总结了利津洼陷沙四段地层横向发育特征,寻找储层有利发育区,对勘探部署决策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东濮凹陷杜寨构造紧邻前梨园生油洼陷,油气资源量丰富。濮深12井在目的层段钻遇28m厚气层,但是其余各井的储层厚度变化大。因此,根据杜寨构造的储层发育及沉积特征,寻找厚储层是研究区勘探突破的关键。本文利用钻井资料,在三级层序格架内精细分析储层的纵向演化及横向展布特征,划分储层组合类型,根据正演模拟特征分析不同储层组合类型的地震反射特征,结合研究区的三维地震资料,以三级层序格架为约束,建立岩性-地震相的识别模型,为后期地震多属性岩性圈闭预测建立地质-地震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AVO技术是研究含气储层的地震反射振幅随炮检距的变化关系,通过对AVO异常属性特征分析,将AVO技术应用于涟源凹陷地区碳酸岩盐储层天然气藏研究,预测出该区的含气性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1.
鬼波和地层吸收衰减是影响海上地震数据频谱宽度的主要因素,通过鬼波压制以及Q补偿等地震数据宽频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拓宽地震资料频带宽度,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本文在X油田应用宽频处理技术,结果显示宽频处理地震资料相比常规处理地震资料频带宽度明显拓展,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均有所改善,断层成像更加清晰,对后续构造储层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北地区位于山东省高青县境内,区域构造处于东营凹陷博兴洼陷金家—樊家鼻状构造带中部。从纯梁地区勘探形势图上看,该地区被两套三维地震资料覆盖,每套资料都存在优点和缺点。传统的地震解释方法是选取优点较多的地震资料进行同相轴追踪、偶尔参考一下其它地震资料,解释成图并进行储层描述,这种方法仅仅突出一套地震资料,没有充分发挥多套地震资料的优势。为了充分发挥多套地震资料的优势,提出了应用新老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和储层描述:首先分析每套地震资料的优点和缺点,用其优避其缺,取长补短,互相结合,交互应用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和储层描述。  相似文献   

13.
潜江凹陷蚌湖洼陷岩性组合复杂、储层厚度薄且横向变化快,常规地震储层预测技术难以有效识别.近年来,针对该区储层特点开展地质统计学反演,通过设置不同反演参数,对比反演结果,并结合地质规律选取最优反演参数,精细描述了蚌湖向斜东斜坡潜32、潜33各小层砂体纵向和横向展布规律,经验证,反演结果可靠性较高.该方法弥补了地震资料分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地震勘探难度增加,地震资料解释多解性问题日益凸显。地震波在遇到粘滞性的油气层位时候会发生高频吸收的过程,依据此原理,对衰减参数的提取,为油气的发掘提供了方向。吸收系数方法技术对于油气藏的发现具有很大的贡献,形成一套针对于不同岩性的储层,采用不同方法的吸收系数技术,且结合当地的石油地质情况,研究波的传播规律,有着不错的前景。计算介质的吸收性质及其横向的变化可以用来预测地下岩石储层的岩性,厚度和是否含油气性,这为寻找到有效油气储层提供了一个重大突破口。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川南地区油气藏的地震资料,反演油气储层的吸收系数,从而确定储层的分布和油气存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就叠前地震储层预测而言,AVO方法的应用可分作两个部分:一是以测井资料为基础,基于地震反射原理通过AVO正演模拟来研究含气储层的AVO异常响应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指导对基于叠前地震资料反演AVO异常属性的解释;二是基于叠前地震资料进行AVO反演,提取AVO异常属性参数,基于泊松比和流体因子特征来预测储层的分布和含气性状况。  相似文献   

16.
在储层预测中,油气检测及含油气储层分布预测一直都是研究的难点,尤其是利用叠后资料进行预测是更加困难。本文采用基于多子波地震道模型的多子波地震道分解和重构技术以及基于分解数据体的频谱分析技术,对某地区的叠后地震数据进行油气检测和含油气分布预测,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义东303井沙四上碳酸盐岩岩屑薄片鉴定,结合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分析,认为沙四上碳酸盐岩为一套藻礁丘灰岩沉积,属于灰礁亚相。通过对已钻井沙四上亚段地质资料、测井资料分析,结合地震技术,利用多井剖面对比,参考前人总结邵家洼陷沙四段碳酸盐岩亚相发育模式及河口-车西地区沙四段灰岩古地貌情况,得出井区沙四上沉积相的分布规律以及区域碳酸盐岩储层的横向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下二门地区的测井、钻井资料较少,而地震资料相对丰富。为了寻找研究区岩性油气藏,利用目的层地震反射波的振幅、频率、吸收系数、能量半衰时等地震属性作为烃类检测因子,对研究区岩性油气藏进行分析。根据烃类检测因子的异常响应特征,以精细地震解释为基础,结合测井、钻井资料对研究区储层进行预测。通过研究,吸收衰减属性对该区H3-2砂组岩性油气藏有很好的异常响应,识别出了H3-2砂组岩性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和含油气性,并得到钻井的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相比于基于叠后地震资料的储层预测技术,基于叠前地震资料的储层预测技术更易于区分岩性和识别流体,从而识别有利储层,但是通常经过处理之后的叠前资料中会存在一定的剩余时差,会影响叠后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从而降低了储层预测的可靠性和精度。因此,要想改善地震资料的品质和提高储层预测的可靠性和精度,必须消除叠前地震资料中的剩余时差。本文主要是利用基于时频分析技术的剩余时差校正方法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的去除叠前地震资料的剩余时差,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由于地震资料主频不高,分辨率有限,对一些薄储层和地震上没有响应的储层无法有效进行预测,因此科研人员开始利用频谱分析进行烃类检测和储层预测的研究。频谱分解技术是源于BP石油公司的一种基于频率域的储集层解释新技术,它利用短时窗傅里叶变化技术把目标地质体从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进行识别,从而更好地确定储集层几何形态,改善地震分辨率。该技术被广泛用于刻画横向上不连续的地质异常体、预测薄储集层结构以及判断沉积环境等方面,在A气田的储层预测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