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倪安华 《广州化工》2009,37(5):140-141,152
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疏水单体CnDMB为原料,通过自由基水溶液共聚合法制备了疏水改性阳离子絮凝剂P(AM—DMC—CnDMB),考察了不同合成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不同结构的聚合产物的絮凝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疏水单体为C4DMB和C8DMB、疏水单体含量为1mol%、絮凝剂加量为20mg/L时,综合絮凝效果较好。用所制备的疏水改性阳离子絮凝剂和普通阳离子型絮凝剂P(AM—DMC)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结果发现,疏水改性阳离子型絮凝剂处理效果优于阳离子型絮凝剂。  相似文献   

2.
P(DMC-AM)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沈一丁  张宇 《精细化工》2005,22(8):607-610,624
论述了高相对分子质量阳离子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胺-丙烯酰胺)〔P(DMC-AM)〕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性能研究,讨论了多种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当w(单体)=40%;m(DMC)∶m(AM)=3∶2;m(引发剂)∶m(AM)=0.09∶100时,得到的阳离子型P(DMC-AM)高分子絮凝剂对造纸污水及生活废水有明显的絮凝作用。P(DMC-AM)的最佳絮凝条件为:相对分子质量为430~460万,用量为1.1~1.3 mg/L,阳离子度为33%~38%,废水pH=3~7;在造纸污(废)水体系中,CODC r的去除率可达89%以上,透光率接近100%;采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絮凝物,结果发现,絮凝后的纤维间可形成多个物理吸附点,交叉网状结构明显,网络编织致密,说明桥联及电中和作用明显,絮凝效果优异。  相似文献   

3.
钱涛  李梦耀  马岚  王莹  张晓松 《应用化工》2014,(8):1442-1445
用过硫酸铵(KPS)引发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与丙烯酰胺(AM)单水相共聚,制备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P(DMC-AM),并应用于废水。探讨了单体总量、引发剂用量、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合物的特性粘数和粘均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DMC-AM)粘均分子量可达1.72×107g/mol,对废水浊度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共聚单体,石蜡为连续相,Span80和OP10为复合型乳化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制备高分子阳离子共聚物P(DMC-AM),研究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单体质量分数、油水质量比以及聚合体系pH值等聚合条件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引发剂V-50用量为1.4‰、乳化剂用量为6%,EDTA-2Na用量为1.0‰、亲水亲油平衡值为6、单体质量分数为40%、单体配比为n(DMC):n(AM)=5:95,油水质量比为1.1:1.0,pH值为5、反应温度为50℃及反应时间为4 h.在上述条件下,所得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达589×10~4.并通过FT-IR和DSC-TGA对产物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5.
以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为疏水单体、丙烯酰胺(AM)为主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阳离子单体,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复合引发剂,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法合成了共聚物P(AM-DMC-TFEMA)。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总质量分数及反应时间对P(AM-DMC-TFEMA)的产率及阳离子度的影响。确定较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5℃,引发剂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2%,单体总质量分数26%,反应时间3 h。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P(AM-DMCTFEMA)对硅藻土悬浮液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其对硅藻土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絮凝时间仅为20 s,合成的共聚物上清液透过率为97.31%。  相似文献   

6.
复合引发体系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复合引发体系用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酰胺(AM)水溶液共聚,制备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P(DMC-AM)。探讨了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合物特性粘数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014%,单体质量分数30%。DMS与AM的质量比为1∶1,pH值为5.5,反应时间为5 ̄6h。将其应用于十堰市污水厂废水,对废水的CODCr去除率达到80%以上,对色度和浊度的去除率达到95%以上,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7.
采用复合引发体系用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酰胺(AM)水溶液共聚制备了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P(DMC-AM).并将其应用于十堰市污水厂废水处理,探讨了其投加量和废水pH对CODCr、浊度、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处理的废水pH为7.5,P(DMC-AM)投加质量浓度为8 mg/L时,废水的CODCr去除率达到88%以上,色度和浊度的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8.
首次提出采用"臂先"方法的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及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AM)的半连续RAFT反相乳液共聚合方法制备星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sCPAM),该聚合物具有阳离子链段集中在含超支化聚丙烯酰胺(PAM)核的臂末端的结构。通过控制AM和BisAM的加料以及AM与RAFT链转移剂的比例,合成了不同臂长、超支化PAM核及臂末端阳离子组成的sCPAM。研究表明在使用BisAM与AM和DMC摩尔比为2~5:1600的低二烯类单体用量条件下,高效制备了臂数为2.5~6.9、星型聚合物含量高达92.9%的sCPAM。TiO2浊液絮凝研究表明提高星型结构含量以及臂末端阳离子密度的sCPAM具有更好的絮凝效果,絮凝性能优于具有更高阳离子度与分子量的线性无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工业絮凝剂C535M。  相似文献   

9.
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燕青  朱宏  陈艳  张奎 《广东化工》2009,36(7):23-25,65
用反相悬浮法,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胺(DMC)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V-50为引发剂,合成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实验结果表明,较佳工艺条件为:分散剡为浓度3,6%的Span60-Span80(1:1),引发剂浓度0.6‰,单体配比AM:DMC为1:1,单体浓度为60%。  相似文献   

10.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珺  熊玉宝 《应用化工》2007,36(5):481-483,487
丙烯酰胺(AM)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进行水溶液聚合,考察了引发剂浓度、温度、单体配比、pH值、引发剂等因素对共聚物的阳离子度、特性黏度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高相对分子质量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为8,温度为50℃,引发剂的用量为0.8 mmol/L,DMC∶AM(摩尔比)=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