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充分利用蚕沙叶绿素废液,并寻找一种新的天然卷烟香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从提取叶绿素后的蚕沙废液中提取卷烟香料,并对提取得到的香料进行了挥发性成分分析和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蚕沙叶绿素废液提取物中共鉴定出22种成分,主要为酮类和萜烯类等重要的烟草香味物质;蚕沙叶绿素废液提取物对提高卷烟香气质、增加烟气甜润度和回甜生津感、柔和烟气、减少杂气、改善余味有明显效果。蚕沙叶绿素废液提取物可作为一种新型天然香料用于卷烟加香。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龙胆愈伤组织中叶绿素的提取率,现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提取液对其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提取液组分的不同,叶绿素吸收光谱极其相似,其含量和稳定性却有显著变化。当溶剂中水量减少时,叶绿素的提取速率及叶绿素提取液的稳定性显著升高。在3种提取液中,叶绿素a的稳定性不如叶绿素b。丙酮;无水乙醇为2∶1的无水混合液为较佳的提取液,可用于大批量样品中叶绿素的提取测定。  相似文献   

3.
张莲芝  魏镜弢  吴张永 《硅酸盐通报》2015,34(11):3192-3196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Fe3 O4纳米磁性颗粒,用XRD、VSM、SEM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并用四端法对样品的电导率进行测量,然后对样品的结构性能作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研磨时间增加,Fe3O4晶粒的衍射峰变宽,衍射峰强度减弱,同时有少量α-Fe2 O3生成;晶格的显微应变增加;Fe3 O4磁性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降低,矫顽力先变大后减小;对压片后样品的电导率进行测试,发现电导率降低;随着研磨时间增加,晶粒会出现团聚现象,形成粒径更大的二次颗粒,为防止该现象,研磨时间应控制在110 h左右.  相似文献   

4.
海水叶绿素荧光测定仪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静  崔建升 《河北化工》2012,35(6):72-75
基于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原理,提出了一种叶绿素荧光检测方法,研制出了叶绿素现场荧光测定仪。实验中将叶绿素提取液配制成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稀释液,分别用叶绿素荧光测定仪、FL-7000荧光分光光度计和722型可见分光光度计同时对其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表明叶绿素荧光测定仪具有较好的线性;对叶绿素荧光测定仪进行线性范围的测定,在440mV左右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5.
苦瓜叶绿素的提取和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苦瓜中叶绿素的提取方法及温度、pH、光照、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等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选取丙酮:无水乙醇=1:1的混合溶剂为提取剂,浸提时间3h,液料比12:1,温度50℃作为苦瓜叶绿素的优化提取条件.该叶绿素具有较好的耐还原性,在pH=6~8的范围内稳定性较好,对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性质稳定,但热稳定性较差,只能在95℃范围内稳定,且在光照条件下会发生光降解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结合已有权威标准和相关报道,以安顺市饮用水源点的地表水为供试对象,探索并优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表水中叶绿素a的条件。研究主要通过改进叶绿素a的提取条件和改变比色皿长度来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叶绿素a的提取条件和改变比色皿长度,可有效减少叶绿素a在提取过程中的损失,降低检出限,更准确地反应地表水中叶绿素a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对从活性干酵母中提取SOD的优势进行了详细分析。继而本文从SOD粗酶液提取和SOD活性测定两个方面对于从活性干酵母中直接提取SOD的工艺进行了探索。研究对比了采用石英砂研磨法、细胞自溶法、氯仿-乙醇法等不同方法进行SOD酶提取的效果,利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SOD活性方法进行酶活测定,最终发现甲苯破壁法得到的SOD酶活性情况最佳。最后就甲苯法破壁提取SOD的工艺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8.
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磷酸钙中的有效磷由水溶性磷和枸溶性磷构成[1]。有效P2O5含量是决定过磷酸钙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有效磷的快速充分提取对于有效磷含量的测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3种提取有效磷的方法:碱性柠檬酸铵提取法、EDTA研磨法、EDTA一步提取法。1碱性柠檬酸铵提取法现行过磷酸钙化工行业标准(HG 2740 1995)中的有效磷提取采用碱性柠檬酸铵溶液提取。这种方法先用水萃取出水溶性磷,再用碱性柠檬酸铵溶液萃取出枸溶性磷[2]。这种方法是将水溶性磷和枸溶性磷分开提取,提取有效磷完全充分,但在研磨过程和转移过程中有可能使样品损失。…  相似文献   

9.
蚕沙制备糊状叶绿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L9(34)正交试验法研究了蚕沙中叶绿素的提取工艺,通过分光光度计对各提取液中叶绿素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以蚕沙质量4倍的95%丙酮为提取剂﹑在45℃下提取3.5h为最佳提取工艺,所得到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制备的糊状叶绿素,检验结果合格。  相似文献   

10.
分光光度法测定滇池藻类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滇池水域中取藻样,过滤、接种在MDM培养液中,置于光照温室中培养,提取出叶绿素,然后测定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值,用叶绿素法计算公式计算出叶绿素a含量,可间接地测定滇池藻类的生长情况.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滇池藻类的叶绿素吸收光谱有两个最强的吸收区:一个是在波长为400~460 nm的蓝紫光部分,另一个是在波长为640~660 nm的红光部分.采用分光光度法在645 nm波长处测定Zn2 对滇池藻类生长的影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固结磨料研磨是近年来应用于光学器件研磨的加工技术,不但大大提高了研磨效率,改善了研磨质量,同时还避免了研磨液中废弃磨料对环境的污染。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固结磨料研磨在难加工材料中的应用情况和成果,详细介绍了应用过程中针对的研磨材料特点、研磨抛光方法以及获得的表面质量技术数据等。  相似文献   

12.
微波预处理萃取蚕沙中叶绿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任清国  于才渊  丁洁 《辽宁化工》2004,33(11):624-626
提出了微波辅助萃取蚕沙中叶绿素的新工艺,以少量的细胞破壁助剂作为蚕沙的润湿剂和微波能量接受体,对蚕沙中的叶绿素提取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经过微波处理过得蚕沙的叶绿素提取率较传统的提取方法提高25%,提取时间比传统提取时间节省80%,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苗延青  张小清  秦蓓 《化工时刊》2008,22(11):74-75
介绍了综合性实验“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的设计,实践证明,与传统的实验相比,本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研能力,提高实验课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以蚕沙为原料,蒸馏水为软化剂,研究了微波协同超声辅助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的工艺。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曲面法得到提取叶绿素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干蚕沙2 g,软化剂3 mL,软化时间20 min,微波辐射时间65 s,超声时间31 min,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 h。在优化工艺条件下,蚕沙中叶绿素提取率的理论值为9.685 mg·g-1,验证值为9.442 mg·g-1,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2.5%。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提取率高、稳定性良好、能耗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用多波长线性回归一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红松松针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讨论了用微机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无碱玻璃加入粘结剂经混合研磨后,将试样压片成型在X-荧光光谱仪上测定Si、B、Al、Ca、Mg、K、Na、Fe、Ti、F十个化学成分;对试验条件中研磨时间及稀释比的选择进行了讨论,通过对X-荧光光谱仪压片法测定无碱玻璃化学成分的精密度、准确度试验,发现该方法在玻璃纤维池窑作业生产控制中可行。  相似文献   

17.
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PVC中的光稳定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平蕊  李良波 《塑料工业》1997,25(5):104-105
介绍一种在常温下同时测定PVC塑料中多种光稳定剂的方法。该法用超声波提取法有效地提取PVC塑料中的各种光稳定剂,然后采用C18分析柱、紫外检测器,在高压液相色谱(HPLC)上分离测定提取物中的各种光稳定剂。所用超声波提取法的分析周期为1h,在C18分析柱上,采用梯度洗脱,可使PVC中各种光稳剂得到良好的分离、测定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法排除了繁琐的提取步骤,是一种比较简便、快速、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陶瓷研磨体破损率的快速测试方法,通过试验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与常规试验方法相比具有简便易于操作、数据易于分析的特点,尤其对于水泥企业来说,在不增加任何检测设备的前提下就可完成对陶瓷研磨体破碎率的试验检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判定该陶瓷研磨体是否适合水泥球磨机使用。  相似文献   

19.
近日,从中国红豆杉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传出消息,江苏红豆集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联手进行新一代抗癌光敏剂的提取应用研究——将直接从红豆杉中提取叶绿素-α来合成生产抗癌光敏剂。预计该项科研成果明年可进入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建立了X荧光压片法直接测定煤液化卸出催化剂中金属含量的方法,样品定量采用仪器厂家配置"omnian"半定量软件进行,除油是样品预处理的关键,本文重点对两种除油方法(电加热除油法、四氢呋喃洗涤除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研磨过程中水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除油方法测定结果差异不明显,均能满足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