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内河大量水库的修建,航道条件大为改善后船舶密度明显增加,船舶海损事故多发,溢油污染风险日益突出。溢油污染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往研究主要针对海洋溢油开展,内河航道溢油研究较少。内河溢油与海洋溢油的最大差别在于溢油环境不同,包括溢油水域边界和水流条件等方面,且研究多偏重数值模拟,实验研究相对较少。该文首先基于概化水槽溢油扩展静水实验,建立了油膜颜色-厚度关系;基于概化水槽溢油扩展漂移动水实验,建立了溢油油膜平均厚度、面积与时间的定量关系,即随着溢油扩展漂移的进行,溢油油膜的平均厚度与时间为乘幂关系,溢油面积与时间成线性相关,并对关系拟合公式中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该实验结果及分析可为内河航道溢油扩散漂移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溢油事故是不可逆的环境污染事故,会破坏水体水质,危害生态系统,因而溢油事故的危害不容小觑。闽江下游有多个取水口及湿地保护区,闽江航道施工期及运营期均有溢油事故发生的风险,可能会对环境敏感目标造成影响。根据工程区域情况以及工程建设要求,以二维非稳态模型为平台,建立闽江下游水动力模型,基于实测资料进行模型可靠性分析。在准确的水动力模型基础上,以"油粒子"跟踪技术为指导,建立闽江航道溢油风险预测模型,对闽江下游航道建设施工期及运营期最不利条件下的溢油事故风险进行预测研究,可为闽江应急事故处置、溢油损害评价及取水口的安全管理提供支持和帮助。所提出的溢油事故风险预测方法及思路,能够对溢油事故的积极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东北地区水资源分布状况和河道特征,结合松辽运河建设和跨流域调水工程,以全面开发东北内河航运和挖掘粮食生产潜力为目标,提出内河航道网络建设和全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案,并针对东北地区的内河航道障碍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基于东北振兴和国家粮食安全大战略,提出建设发达的内河航运网络和发展沿河经济带,呼吁将东北北水南调...  相似文献   

4.
洪伟  顾正南  陈洁茹  朱潇潇 《治淮》2014,(11):17-18
本文阐述了淮安市内河航道的特点,分析了码头结构选型的各种外部影响因素,研究了边界条件对码头结构选型的具体影响,通过码头结构选型的实例建立了外部条件与结构选型的关系(包括单一条件与结构选型的关系及多条件与结构选型的关系),对与复杂边界条件下相适应的复合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突飞猛进,现已经成为我国的优势产业。在众多运输方式中,水路运输有运能大、能耗低、污染少、可运输的距离长等特点引起了各运输企业的重视,各省市也相继发布了内河航运规划。  相似文献   

6.
智能化是内河航道助航系统发展方向。首先介绍了航标同步闪控制与遥测遥控、无线电航标、虚拟航标等内河航道航标系统智能化设计与实现的关键技术。其次,分析了内河航道通航环境影响因素,总结了内河航道水位、能见度感知与信息服务以及控制河段交通指挥的关键技术,介绍了长江航道助航系统智能化应用情况。最后,在内河航道地形感知、三维电子航道图、助航综合信息服务、助航设施资产管理等方面展望了内河航道助航智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内河航道疏浚工程绿色度评价,建立了目标层、分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等4级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突变级数法,对嘉陵江航道疏浚方案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嘉陵江航道疏浚方案绿色度水平为0.944,按照评价等级划分,该方案绿色度等级为优。  相似文献   

8.
董晓军  唐磊  刘肖  董壮 《人民黄河》2020,(S2):109-111+113
为研究不同类型油品河道内突发溢油事故油膜运动扩散规律,以泰东河为例,建立了二维水动力溢油模型,模拟了不同组合条件下突发溢油事故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结果表明:轻质油与重质油在水面上的运动规律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轻质油扩展性强,污染范围更广,油膜浓度相对较低,并且可以依靠自然挥发来降低危害;重质油黏附性强,容易附着于两侧河岸、浅滩以及床底,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影响;总体看来重质油溢油事故造成的危害更加严重和持久。  相似文献   

9.
10.
内河航道中产生的船行波改变了原有的水动力条件,直接影响床面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为认识船行波对泥沙运动的影响,针对泥沙起动和输移两个基本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原型观测试验,重点研究航政艇和货船两类船舶引起的近底流速和床面剪切应力特性,以及船行波的挟沙能力。结果表明:航政艇产生的船行波次波对诱导的水流流速和床面剪切应力贡献最大,而货船产生的船行波主波贡献最大,凸现出两类船舶的船行波波列结构和能量分布的不同特征。以修正希尔兹参数为变量建立了船行波挟沙能力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船行波作用下泥沙的悬浮量。研究成果对认识内河航道泥沙运动和断面演变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控制长江干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并探索水源地安全管理办法,针对长江干流涵盖31城市、146个地表水水源地以及247家化工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矩阵法,建立饮用水水源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评价了长江干流各饮用水水源地潜在环境风险等级。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干流饮用水水源环境风险等级为很高、高、中、低、较低的水源地分别占总数的2.7%,3.4%,21.2%,15.8%和56.7%,环境风险很高的城市为苏州市,其次为荆州、无锡、武汉、南通等市,风险很低的城市为池州市及重庆辖属的区县。针对风险评价结果,提出风险分级管控、提高风险抵御能力、降低风险源危害程度,建立区域联防机制以及加强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加强沿江码头及危险品运输监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林凯 《水资源保护》2007,23(S1):20-22
在流场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江下游溢油的数学模型,并对某化工码头溢油事故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涨、落急不同情况下溢油事故对上下游取水口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控制长江干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并探索水源地安全管理办法,针对长江干流涵盖31城市、146个地表水水源地以及247家化工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矩阵法,建立饮用水水源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评价了长江干流各饮用水水源地潜在环境风险等级。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干流饮用水水源环境风险等级为很高、高、中、低、较低的水源地分别占总数的2.7%,3.4%,21.2%,15.8%和56.7%,环境风险很高的城市为苏州市,其次为荆州、无锡、武汉、南通等市,风险很低的城市为池州市及重庆辖属的区县。针对风险评价结果,提出风险分级管控、提高风险抵御能力、降低风险源危害程度,建立区域联防机制以及加强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加强沿江码头及危险品运输监管等对策建议。   相似文献   

14.
简要回顾了人类水利工程建设史和全球跨流域调水工程进展现状;根据自流调水、就近调水、技术可行原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规划设计了欧亚草原9项跨流域调水工程和欧亚运河网络,并对关键工程进行了技术分析,对调水工程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阐述了欧亚草原跨流域调水和内河航运工程的多重间接效益。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欧亚草原调水和运河工程技术可行,国力可承受,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明显,可以大大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韩江流域综合规划实施各阶段带来的环境风险进行识别、预测与评估,得出规划工程施工期、运行前期及特大洪水、地质灾害发生时,具有更大的环境风险,需在此阶段重点防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宜的环境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于防冲固堤为主要目的护岸工程,最大限度地降低其顶高程是降低护岸工程造价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内河航道岸坡受船行波冲刷破坏的特点,通过对现场实测资料的研究分析,提出了经济型护岸极限(最低)顶高程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前言嘉兴市位于杭嘉湖东部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湖荡纵横密布,水面总面积达320多平方公里,占总流域面积的8.3%。通航里程已达2400多公里,主要河道(不包括航道长度)1400公里。主要航道、河道总密度为1公里/平方公里。据航运部门典型调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航道工程测量与施工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航道工程领域常用的测量技术、以案例为基础分析航道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航道工程测量施工管理的有效策略,以促进航道工程建设和施工管理水平的综合提升,推动航运行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下游航道承载力指标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长江两岸对航道等级提出了更高需求,航道承载能力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针对长江下游航道特点,初步提出了航道承载力的内涵,并初步建立了长江下游航道承载力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根据长江下游湖口至南京河段航道约束因素分析,基于“驱动力-状态-影响”(DSI)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将承载力评价指标分为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进而构建了长江下游航道承载力评价体系。构造了各层次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探讨了航道承载力评价的量化方法,从而确定了指标权重并对各类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最后提出了航道承载力初步评价方法,为长江下游的航道承载力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流域环境风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对流域风险源污染防控区划分、风险源预警和风险源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多级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方法,对博斯腾湖流域环境风险源进行有效识别与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流域较大和一般环境风险源企业分别为13和103家,分别占流域企业总数量的10.32%和81.74%;食品加工企业是博斯腾湖湖流域的主要环境风险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