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城市的雨水处理问题和雨洪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一直是城市规划的重点,也是城市规划的难点。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明显的雨季,还有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华东、华南都处于季风带,让城市排水与水资源的再利用问题更加突出,如何利用海绵城市雨洪基础设施来对城市进行改造,让城市摆脱雨洪困扰,建立良好的城市环境。一、海绵城市雨洪基础设施规划的相关概念1.海绵城市海绵具有较强的吸水和储水功能,海绵城市也正是受此启发,将道路建设设计为海绵构造模式,以此来达到与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水资源短缺与城市内涝逐渐成为中国许多城市的顽疾,这与雨水资源的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顺应城市雨洪管理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趋势,建设海绵城市逐渐成为我国新时期解决城市水问题并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新方向与新思路。文章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为例,对佳木斯市海绵城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工程技术措施的可行性进行探索。并对推进佳木斯市海绵城市建设与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综合利用城市雨洪资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郭永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2004,2(6):27-28,57
城市雨洪是一种灾害,又是重要的水资源。将城市防洪与雨洪综合利用相结合.是新形势下城市水资源与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分析了目前城市水资源与环境管理现状以及综合利用雨洪资源对城市供水、防洪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借鉴国内外城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与治理的经验,提出了城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6.
多尺度海绵城市系统雨洪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水的开放性与流动性使城市洪涝灾害的产生具有多尺度特征,海绵城市系统中也存在多种规划建设层级与尺度,且各层级尺度下的规划建设内涵与雨洪控制目标各不相同。本文基于SWMM模型,以位于广州市的三个不同空间尺度区域(局域集水单元、城市汇水区、城区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解析、海绵改造方案设计与模拟的方式,对不同尺度海绵系统雨洪控制措施的合理设置,以及实现城市排水治涝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综合控制目标进行系统性实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尺度海绵系统中应通过微观控制措施实现系统径流、出流要素控制,在中、大尺度海绵系统中应通过兼顾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管渠与调蓄设施、源头与终端结合的控制措施,分别实现流量峰值的控制与积水情况的缓解。研究可为海绵城市的统筹规划建设及不同单一尺度区域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提供明晰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8.
常晓晨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6,(9)
1 城市雨洪资源合理利用是城市化发展的要求1.1 城市的用水量和需水量急剧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迫切需要加大对城市雨洪资源的利用。2000年与1980年相比,我国城市生活用水增加了3倍,工业用水增加了1.5倍,城市的绿化、消防、环卫用水也大幅度增加。用水的急剧增加,使我国许多城市水资源供求形势日趋严峻。据统计,全国有400多座城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洪兼具资源和灾害的双重性质。在对德国、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雨洪资源利用措施和发展趋势比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制定相关法规、加强科学研究、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雨洪利用理念等方面提出我国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侯英杰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Z1)
分析了目前城市水资源短缺及环境管理现状以及利用雨洪资源对城市洪水、防洪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城市雨洪利用措施,减轻河道行洪压力,增加水资源,消减径流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作用,并着重分析了雨水收集回用、入渗地下、调控排放等。 相似文献
15.
侯英杰 《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11,(1):25-26
城市雨洪是一种灾害,如何变灾害为可利用的水资源,是新形势下研究水资源利用管理的重要内容。提出了雨洪资源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城市雨洪资源有效利用途径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雨水是水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对调节、补充地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城市生态学的角度,对邢台市雨洪资源利用方式进行了探讨,为合理开发利用雨洪资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我局依据市气象局提供的天气预报,加强同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协调衔接,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防汛安全和下游供水安全的前提下,今年汛期,组织开展了三次雨洪资源利用,冲洗中心城区河道,改善了城区水环境。据实测资料统计,三次共调配雨洪资源约1亿立方米,结合机械搅拌和橡胶坝塌坝运行, 相似文献
19.
20.
目前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防洪、排涝问题日益扩大,但雨洪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针对此现状,结合国情与省情,提出了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的主要途径,分析了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的效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