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权水市场制度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0年10月22日,汪恕诚部长在中国水利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暨七届二次理事会上作了《水权和水市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手段》的重要报告。汪部长报告发表后,立即在水利系统乃至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各界人士分别发表章,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2001年2月10日,中国水  相似文献   

2.
正2011201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提出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20122012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提出建立健全水权制度,积极培育水市场,鼓励开展水权交易,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水资源。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水权制度建设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在水权制度建设中,重点开展了抚河流域水权分配试点研究,明确了工作思路的重点,提出了抚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通过对抚河流域水权分配试点的研究,对水权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水量分配方案所采用的技术路线,为我国水资源相对较丰富流域或地区的水量分配方案编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水权制度建设中,浙江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积极探索水权制度建设,自发产生了我国第一次水权交易,在我国水权制度建设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尽管浙江省水权交易的实践在初始水权问题、交易合同的合法性、交易主体等方面存在争论,但在区域水量配置层面、取水权配置层面、水资源保护层面、水权建设的技术支撑层面都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这些实践具备了水权制度建设的雏形,也为我国其他地区的水权制度建设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水权制度建设与水资源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若智 《河北水利》2003,(2):13-14,3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新水法的颁布实施为依法行政、依法治水提供了法律依据,加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以及我省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和水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省水利工作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为深入分析河北的水问题,探讨解决对策,促进全省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同时提高刊物的质量及影响力,本刊自今年起开辟“专家论水”一栏,请省内外资深水利专家学者做客本栏,从全局或某一侧面阐述独到见解。本期刊出河北省政协常委、教授级高工英若智撰写的《水权制度建设与水资源配置》,欢迎广大读者来函来电反馈意见。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水权制度建设实践的水权确权类型,从供给侧和需求侧角度,着重分析了取水权与用水权,辨析了取水权与用水权的关系,探讨了取水权与用水权权利实现的关系,为后续水权制度建设的水权确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水权与市场的关系 水权是一种社会关系,它体现的是人们对水资源的占有使用关系,直接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是有关水资源的所有制关系的意志反映或法律形式。在我国《宪法》和《水法》都对资源(包括水资源)的国家(或全民)所有制形式做了规定。《水法》颁布后,我国为建立起与之相应的水权制度作了巨大的努力,具体地说就是在体现国家(或全民)所有的基础上,明确水资源的使用权和所有权,通过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以来,根据中央改革要求和水利部工作部署,水资源管理司认真落实部党组关于水权工作的部署,积极开展水权试点探索,加强水权制度建设,建立水权交易平台,着力培育水市场,取得明显成效。一、水权工作总体进展1.水权试点取得积极进展2014年7月,水利部在宁夏等7个省(自治区)启动了全国水权试点工作,目前各省(自治区)基本完成了试点任务。此外,河北、新疆、山东、山西、陕西、浙江等部分省(自  相似文献   

9.
针对水资源紧缺成为瓶颈制约经济发展的现实,提出以水权交易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路,倡导树立以节约求生存、以提高效率求发展的思想。在包括水权定义在内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的情况下,建议借助国外经验,采取操作相对简单的水权分配方法,首先解决水资源使用权问题,为水权交易创造条件,最终实现以水资源优化配置支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黑河流域水权制度建设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黑河流域水权制度建设的内容有三个方面:黑河干流分水方案,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灌区水权制度建设及用水户协会建设。黑河流域水权制度建设的特点有:通过试点逐步完善水权制度建设;以水量方式体现水权,完成水资源从流域到区域的初始化配置;以节水工程建设带动管理措施的落实,全面提高水权分配的保障能力;以水量分配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和规模,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农民通过水票获得配置水量的权利,促进了水权交易。  相似文献   

11.
2000年以来我国水权制度一直在研究探索,我国水权之路处于什么阶段、水权到底是什么权利、水权制度有什么作用、与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什么关系、今后的水权之路该怎么走等问题也不断地被提出。文章结合以往研究成果,在分析水权转让实践探索与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研判,提出了我国水权之路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的战略性资源。宝鸡市是一个水资源并不丰富的地区,人均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突飞猛进,水资源需求矛盾日益突出,解决水问题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大事。  相似文献   

13.
“黄河‘八七’分水方案”是黄河水权制度建立的标志和进一步完善的基础,目前黄河上已初步建立了水资源总量控制制度、水量统一调度制度、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制度、水权转换制度等。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以及黄河水资源管理的客观形势对黄河水权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展望未来,黄河水权制度建设应积极推进水量指标细化工作、建立完善的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强地下水管理、建立地表水地下水统一管理机制,强化取水许可监管工作,建立流域与区域协作管理机制以及全面深化黄河水权转换工作等。  相似文献   

14.
现代水权制度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目前的水权制度存在产权模糊、计划色彩浓厚、有偿使用制度难以落实等诸多弊端,并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此,我国应坚持质与量统一管理、责权利对等、计划与市场互补、民主与集中相统一、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等原则,通过分配初始水权、建立水交易市场,建立现代水权制度。同时,还要完善水法律体系,做好水权知识宣传等其他配套工作。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资源水利的认识和理解,从节约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揭示了资源水利与水权制度建设的内在联系,论述了水权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对水权制度建设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首先是做好初始水权分配工作,为水权制度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培育水市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体现资源水利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水权、水市场理论为缓解用水矛盾、优化水资源配置开辟了新途径。建立允许水权交易的水权制度,将是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对水权体系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可交易水权制度和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开展水权市场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水权交易的实现途径与建议,归纳了初始水权分配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水权市场建设进行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7.
在对国外水市场建立和管理经验借鉴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立黄河水市场的条件、原则和可行性,提出了黄河三级水市场的构架:流域级水市场、省区级水市场和用户级水市场.为了黄河水权水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建议明晰黄河水权,对初始水权进行合理分配;切实保障农业用水,维护农民的水权益;完善配套工程设施,建立水权交易的市场基础;建立和完善水法律体系,规范水市场和水权交易行为;筹建黄河流域“水银行”,提高黄河水市场运行档次.  相似文献   

18.
在对国外水市场建立和管理经验借鉴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立黄河水市场的条件、原则和可行性,提出了黄河三级水市场的构架:流域级水市场、省区级水市场和用户级水市场。为了黄河水权水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建议明晰黄河水权,对初始水权进行合理分配;切实保障农业用水,维护农民的水权益;完善配套工程设施,建立水权交易的市场基础;建立和完善水法律体系,规范水市场和水权交易行为;筹建黄河流域"水银行",提高黄河水市场运行档次。  相似文献   

19.
木垒县积极探索初始水权转让推进水权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垒县水资源极为贫乏,为了使紧缺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缓解用水矛盾,政府出台文件鼓励用水户开展水权交易,对水权转让的条件和程序都做了明确规定。通过水权交易,促进了水资源合理利用,促成了水市场雏形的形成,农民群众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相似文献   

20.
正初始水权分配——处理好水资源国有的公权与水权的私权问题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我国水资源权利配置实践中存在公共权利和私人权利的混合,有"公有公用"和"公有私用"两种情形,这种权利配置并不能保证水资源利用的高效率和公平性。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其实质是全民所有水资源资产采取了委托代理机制和分级行使权利体制,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担当了水资源管理者的角色。理清水资源管理者与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