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文化是一条河道的印记,在河道的治理中将水文化进行体现是非常必要的。永定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在永定河门城湖的治理中,除满足河道防洪、游人休闲、娱乐等功能需求外,更重要的是将永定河的水文化通过各种形式体现出来。主要阐述了水文化在门城湖治理中具体体现形式,可以为相关河道水文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发挥河流水系在生态、景观、城市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体现顺义新城滨水特色。顺义区水务局自2003—2012年对潮白河、减河、龙道河等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摒弃了传统治河手段,大胆尝试了生态治河理念。在治理过程中将河道整治与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与沙滩治理相结合,恢复和改善了河道自然生态系统,满足了河道防洪、景观、水源生态等重要功能,实现了以河为基、以水为魂、以路为骨、以林为韵的景观要求,为顺义新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水环境。结合河道堤防、河岸护砌等实践,提出了治理过程中的生态理念,根据治理后的河道现状,针对管理经费、管护机制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河湖水系既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也是人类文明之本,更是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在城市河流治理过程中,除满足城市排水引水的要求外,还要特别注意河流生态和河流沿线景观建设。以一个城市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实例为蓝本,体现"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设计新理念,对如何设计城市生态景观河流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的发展起源于水,更离不开水,城市的产生、发展离不开水的开发、利用。水对城市的作用是全方位的,也是贯穿始终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水文化发展史。水文化是人类如何认识水、治理水、利用水、爱护水、欣赏水的物质和精神总和。在当代城市水环境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打造城市河道景观建设,拓展水文化内涵推动城市发展,实践人水和谐的理念,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呼唤。1.城市河道景观塑造城市河道景观的塑造,其实就是城市水文化发展的历史。承德在城市河道景观塑造中,围绕大"避暑山庄"水战略构想,不断丰富延伸城市水文化内涵。坚持从"人水和谐"理念出发,注重人文色彩,将治水工程项目与改善水质、修复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将综合整治与搞好滨河绿化和建设宜居环境结合起来,突出承德水文化特色,依据山川地貌、园林水系的地域特色,以水景观工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市顺义区在中小河道治理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治河理念,充分发挥河湖水系在生态、景观、城市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体现顺义新城滨水特色,将河道防洪、景观、生态有机结合,极大地恢复和改善了河道自然生态环境,满足了河道防洪、景观、水源生态等重要功能,实现了"宜弯则弯、宜宽则宽、有水则清、无水则绿、人水和谐"的景观要求,为顺义新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水环境。  相似文献   

6.
从城市生态河道的内涵出发,阐述人类活动对城市河道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起着决定性作用。结合济南市河道存在的水体系布局混乱、河道生态变差、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水体季节性短期等问题,论述河道平面形态设计、河道断面设计、河道护岸设计、植物配置设计等河道生态化治理的方法,为今后的城市河道生态化治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防洪治理过程中结合非工程措施综合采取河道疏浚、岸破稳定和水生态治理等多维手段是科学治理河道,拓展流域居民生存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婺源县清华镇在防洪治理过程中综合采取了河道疏浚、卡口清障,局部护岸,稳定现有河型、河势和规整部分河段岸坡的防洪综合整治措施,以达到控导主流,归顺流路,稳定河势使主流一直处于工程控制之下的状态目标。这极大减轻了流域洪灾损失,有效改善了国土空间开发的适宜性,体现了人水和谐的治水思路,可为中小河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东江—沙河水系连通工程为例,探索水生态、水景观与水文化在河道治理中的结合应用。通过河道清淤清障、水系连通、河道活水、生态修复、景观建设、文化融合等工程措施,重新打通小海河,激活人、村、水三者的关系,建设满足人民需求的小海河。结合新时代水利工程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探索生态河、景观河、文化河的设计思路,为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河道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认识水、利用水、治理水、爱护水、欣赏\水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临沂市以此为抓手,立足临沂实际。紧跟时代步伐,突出沂蒙精神。大力促进有临沂特色的水文化发展。通过分析临沂市在水文化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并结合临沂市的历史文化特点。为进一步完善临沂市水文化硬件设施、丰富水文化内涵提出对策,为促进人水和谐,推动大临沂、新临沂建设注入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10.
张文红 《山西水利》2011,27(5):35-36
介绍了平鲁区七里河的工程概况、河道治理的规划设计以及挡水建筑物的确定,通过河道治理、蓄水美化,不仅可以保证防洪安全,还可改善周围环境和提升城市功能,对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河道综合治理规划设计中,城镇河道滨水景观的建设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如何在保证河道防洪保安的前提下,充分体现河道的自然特性,彰显区域的文化特色,使其达到"水宁、河动、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是目前规划设计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此以四川省松潘县岷江川主寺河段生态护岸工程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对高原地区河流水文特性、地形地质特征、植被分布及区域民族文化等基本资料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高原河道平面形态、滨水生态修复与区域特色文化展示等规划设计理念,工程建成后已获四川省"天府杯"金奖。其设计理念及对策,可供类似河道的综合治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水文化、景观、管理、安全以及水生态的角度探讨了城市河道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堤坡设计、河道与生态系统修复的生态治理方案;为完成城市河道治理和实现生态系统修复引入生态群落净化与水生植物吸附作用,通过仿真模拟河道环境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拟定的生态治理设计方案能够恢复生态系统环境,可为城市河流治理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临沂市城市生态河道改造建设情况:着重城市河湖的水域扩大工程、亲水工程、水景观工程、水生态恢复、水文化项目,引入国际通用的多自然河道整治理念,突出改造“水面、边滩、岸坡、跨河建筑”4个方面的生态和立体景观,将水作为城市建设和文化载体,把水作为城市环境的核心元素和重要生态因子,创造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城市。临沂市城市河道生态景观建设项目的实施,提升了沿河岸区的综合功能和文化品位,体现了“以人为本、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符合水生态和水工程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4.
河道堤防是行洪河流形成的统一体,是陆地表面渲泄水流的通道和水的载体,是自然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开展对河道堤防的建设与管理,是治理江河、利用水源、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课题。 诸暨是浙东名邑,古越文化发祥地之一。浦阳江源发浦江县,在两山夹峙中自南向北贯穿全境,形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对人们的生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物质资源之一。人类的生命离不开水,水是人类生命需求最主要的物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加强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的管理,使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符合相关规定。城市中的河道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用水,而外界环境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的影响最大。随着城市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在生态环境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日益明显起来,水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质量,城市河道水环境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在城市河道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加强治理工作,文章对城市河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提出相关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河道治理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消除洪水隐患、保证河道周围正常的生产与生活秩序,还会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但一些河道在治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造成河道治理效果得不到有效体现。因此,要重视河道治理的管理,加强河道治理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以保证河道治理效果。文章分析了河道治理的重要意义,针对河道治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河道治理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介绍了城市河道治理中几种壅水建筑物的应用,并从不同方面对几种壅水建筑物的优劣进行了分析比较,为同行在今后的城市河道治理设计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小河流治理是水利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文章以台山市公益水治理工程为背景,对公益水河道进行护岸加固和清淤疏浚。在保证河道行洪能力的同时,采用生态护坡材料,选用合理的淤泥清理方式,结合亲水步道和景观陂头,将生态技术贯穿于公益水的治理过程中,从而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美化了河道景观。  相似文献   

19.
张艳 《海河水利》2023,(4):45-47
大旱河流域大石桥市河道治理工程与生态景观建设相结合,在主河道上修建橡胶坝等挡水建筑物,在河道内形成水域景观。对橡胶坝工程设计、重力式浆砌石挡土墙设计、滚水坝设计等进行了分析,对城市河道防洪及生态景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昭峰 《山西水利》2009,25(5):85-86,88
水是生命之源,河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摇篮。水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千百年来,人们在认识水、治理水、开发水、保护水和欣赏水的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精神产品,领悟出许多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在河流治理过程中,建立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经济社会运行规律的合理的系统,要求其内部自然结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相互促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