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省轻工业设计研究院以天然膨润土为原料,经精制加工、活化处理制成新型织物柔软剂——HPN。经测试对织物的柔软效果明显。用其配制的柔软型洗衣粉,对棉、麻、羊毛、合纤织物具有良好的洗净效果,使织物洗  相似文献   

2.
3.
织物柔软剂     
美国专利4,439,335报道了一种织物柔软剂浓缩液,在40°F 可浇注。其中含有:A.8~12.5%的单季铵盐阳离子柔软剂,分子式为:  相似文献   

4.
新型皮革柔软剂在山东博山投产一套生产能力为50t/a的新型皮革柔软剂装置最近在山东淄博凤凰实业公司投入运行,产品已在省内制革行业得以应用。该品系由脂肪类化合物及有机硅原料经特殊工艺制得,目前国内皮革柔软剂尽管有不少厂家生产,但大多性能单一或使用条件苛...  相似文献   

5.
山东淄博风凰实业公司一套50t/a新型皮革柔软剂装置最近投入运行。该产品系由脂肪类化合物及有机硅原料,经特殊工艺制得。目前国内皮革柔软剂尽管有不少厂家生产,但大多性能单一或使用条件苛刻。该品经淄博、济南等地的皮革厂使用,认为产品可用于复鞣、加脂、涂饰过程,用它处  相似文献   

6.
织物柔软剂是目前国外研制开发的主要精细化学品之一,已有大量的专利技术报道。本文对各类织物柔软剂的合成及应用方法作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7.
硅氧烷织物柔软剂ChemicalMarketingReporter指出:美国匹兹堡玻璃板工业公司(PPGIndustriesInc.)专用化学品业务部已开发出一种供织物整理用的硅氧烷织物柔软剂。该柔软剂是一种氨基官能团的硅氧烷液,其额外的优点是可减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文献报道中为改进二烷基型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柔软剂性能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包括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采用二种不同链长的二烷基季铵盐,与三烷基季铵盐组合,与三烷基季铵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烷基醇酰胺、有机添加物、阳离子变性纤维素配伍等方法。  相似文献   

9.
织物柔软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弟  赵新  陈琳  费云  林章清 《化学工程师》2009,23(10):31-35
本文综述了织物柔软剂的作用原理、分类,列举了一些典型柔软剂的结构和性能,并探讨了绿色环保型柔软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织物柔软剂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家用织物柔软剂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过程和各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特点。利用各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性能上的优缺点, 可以复配出具有一定性能特点的织物柔软剂。同时也介绍了家用织物柔软剂的3 种主要产品型式的配制和使用性能的优缺点, 展望了织物柔软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 航空航天工业部三院三部与靖江联合助剂厂联合开发研制成功替代进口的特种织物事理胶—RM—9型粘合剂,它主要用于人造毛皮、玩具绒织品;对棉织  相似文献   

12.
先用HLB值法确定了SAA复配最佳配比,再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各种助剂的用量,得到了柔软剂配制最终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14.
15.
织物柔软剂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钟宛芸 《精细化工》2002,19(B08):116-117,121
综述了织物柔软剂用阳离子表面活性的发展历程以及作用机理和性能特点。比较了几种主要阳离子活性物和柔软剂的3种主要形式的优缺点,同时展望织物柔软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17.
丹东纺织化工厂开发成功的新品种柔软剂DTD,已投入批量生产。 DTD系以两种分散蓝系为主体配制而成:一为水包油型乳剂;另一为固液两相构成的胶悬剂即羟甲基硬酯酰胺,再配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少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适量光滑剂、消沬剂等组成。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添加溶剂、无机盐、表面活性剂、工艺条件等对柔软剂分散性的影响。综合多方面因素,得到的配方中阳离子活性物含量大于12.5%,黏度小于100 MPa·s~(-1)。该新型柔软剂性能比较稳定,性价比也优于单D-1821的柔软剂。  相似文献   

19.
织物柔软剂的世界发展情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织物柔软剂的世界发展情况本文主要介绍了自80年代,特别是1986年以来织物柔软剂面临的变化。1织物柔软剂的历史1986年上届Montreus会议时,所有织物柔软剂(下称柔软剂)配方中主要应用DHTDMAC(二硬化牛油基二甲基氯化铵)为活性物,其它还有...  相似文献   

20.
以硬脂酸、三乙醇胺为原料,在1300℃-175℃成双酯化物,再在pH=7-8、70℃时加入氯乙酸,反应4小时.合成标题化合物。经正交试验,选择了最佳反应条件:硬脂酸与三乙醇胺分子比为2:1,反应时间为6~7小时,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加入量为0.2%,携水剂量为35%。红外光谱表征了产品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