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粘度等级的再生剂对老化沥青再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粘度等级的再生剂对老化沥青的再生效果有明显差异。粘度低的再生剂对老化沥青软化点的降低、延度的提高、针入度的增大和粘度的减小更为明显。然而,对于轻度老化沥青,低粘度再生剂使其软化点和粘度降低幅度较大,对再生沥青的高温性能影响明显,因此轻度老化沥青宜选用粘度较高的再生剂,而重度老化沥青应选用低粘度的再生剂。  相似文献   

2.
废旧沥青再生剂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废旧沥青再生机理的分析 ,以炼油厂的废料为原料开发出废旧沥青用复合再生剂。讨论了复合再生剂自身的抗老化性能 ,并考察了复合再生剂在老化过程中化学组成的变化及其再生效果。结果表明 ,开发的复合再生剂自身抗老化性能较传统的轻油型再生剂好  相似文献   

3.
基于改性沥青的老化机理基础上,试配了相应的再生剂,并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研究认为,在改性沥青的老化过程中,基质沥青发生了挥发、氧化、聚合等物理化学反应,改性剂发生了氧化、裂解等反应,并最终导致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大大降低。对再生剂的性能研究表明,以轻质油和重质油为主要成分的再生剂已不能满足改性沥青再生的要求,而添加交联组分、改性组分和渗透组分的新型再生剂,不仅与沥青的相容性好,而且大大提高了再生沥青的高、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4.
沥青再生剂的再生效果与扩散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4种沥青再生剂对老化50A道路沥青和从沈大高速公路路面回收的旧SBS改性沥青的再生效果,采用老化沥青静态再生针人度试验研究了4种沥青再生剂在老化或回收沥青中的扩散性能。结果表明,自制沥青再生剂对老化50A沥青具有较好再生效果,适宜加入量[m(再生剂)/m(老化沥青)]为10%;自制沥青再生剂和进口沥青再生剂A对回收SBS改性沥青均具有较好再生效果,适宜加入量为5%;可用再生剂在老化沥青中扩散3~4h时的针入度评价再生剂的扩散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辽河AH-90基质沥青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使用82型薄膜烘箱模拟自然老化,考察了沥青老化过程中四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采用自主研发的沥青再生技术和LKJ-I型废旧沥青再生剂,通过组分调和法对辽河AH-90~#废旧沥青进行了再生,并建立以软化点为参数的再生沥青和基质沥青的老化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沥青在老化的过程中,一般会遵循由芳香分转化为胶质,继而胶质转化为沥青质的变化趋势;以软化点为基本参数,基质沥青、再生沥青的老化动力学方程分别为lnR_t=3.772 8+70.91te~(-3 650/T),lnR_t=3.763 5+33.41te~(-3 730/T);与基质沥青相比,再生沥青的老化反应速率常数较小且活化能较高,表明再生后其抗老化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产生物柴油的残渣,经过物理分馏、冷凝过程获取可恢复老化沥青性能的生物再生剂。选择50号基质沥青进行短期老化试验,以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为检验标准,发现添加生物再生剂的老化沥青性能可恢复到老化前标准;设定使再生沥青针入度恢复到50 1/10 mm的生物沥青掺量为最佳掺量,通过动态剪切试验(DSR)和沥青小梁弯曲试验(BBR)发现在最佳掺量条件下,再生沥青的高温抗变形能力和低温抗裂性均优于原50号基质沥青;与老化沥青相比,再生沥青高温抗变形能力略有下降,低温抗裂性大幅提高,证实了生物柴油残渣作为老化沥青再生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废旧沥青再生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现代胶体化学的经典理论(DLVO),研究了沥青的老化机理及废旧沥青的再生机理;根据增溶分散机理、稀释调和机理及蜡晶分散机理对再生剂进行了设计;考察了再生剂各组分对废旧沥青性能的影响及复合再生剂对废旧沥青的再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再生剂各组分间具有协同效应,复合再生剂对废旧沥青感温性能和高温性能的恢复优于传统的矿物油,3%~5%(质量分数)的加入量会使废旧沥青性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8.
沥青再生原理与再生剂的技术要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沥青在施工与长期使用过程中会逐渐老化,其内在表现为沥青组分变化,外在表现为针入度、粘度等指标降低或增大。沥青再生是沥青老化的逆过程,通过添加再生剂加以调节,可恢复其性能而得以再生。再生剂必须具有调节流变性质、耐老化等性能,文中给出了技术要求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车辙因子、蠕变劲度、蠕变斜率、G-R、Tδ=45°和ΔTc等流变指标对比了两种沥青再生剂的质量差异,研究了短期老化和长期老化对回收沥青及再生沥青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车辙因子、蠕变劲度、蠕变斜率、G-R、Tδ=45°和ΔTc等流变指标可用于评价沥青再生剂,且不同流变指标试验结果均表明沥青再生剂B的效果优于沥青再生剂A;老化作用,尤其是长期老化作用,对再生沥青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研究了AH-70和AH-90两种高等级道路沥青在老化过程中,正戊烷沥青质及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指标的变化,并根据老化过程中,正戊烷沥青质的变化,进行了沥青老化动力学研究,计算得出了有关动力学参数,得到了沥青老化动力学方程,其计算值与试验数据相吻合。表明高等级道路沥青老化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实际老化过程中针入度、软化点及延度的变化进一步证明了所得动力学模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侯睿  黄晓明 《石油沥青》2006,20(4):26-29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运用中,软沥青可以作为再生剂使用。通过常规物理指标、SHRP指标和感温指标来分析新旧沥青在调和过程中的性能变化规律,帮助理解沥青再生的原理。  相似文献   

12.
王海有 《石油沥青》2008,22(3):6-11
研究了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在微表处中的应用,通过实例介绍了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的检验与评价、冷再生稀浆混合料材料选择技术要点及配合比设计流程和方法。研究了冷再生稀浆混合料的施工性能和路用性能,并做对比试验路段对研究成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用旧沥青混合料(RAP)添加节能环保型改性乳化沥青。使用进口专业设备,进行就地路面冷再生施工工艺,通过大量室内与现场试验、检测分析,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满足沥青路面再生应用技术相关规范的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塔河沥青在热储存期间,薄膜烘箱加热试验(TFOT)后延度快速下降的问题,筛选了几种沥青抗老化剂,并分析和研究了抗老化剂对塔河沥青、国内某品牌道路沥青A和B抗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NS抗老化剂能使塔河沥青TFOT后延度快速下降的状况明显改善,并能提高针入度比;PNS—MAH复合抗老化剂的抗老化性能优于PNS;PetroA不仅抗老化的效果与PNS相当,还解决了PNS产生刺激性气味影响工业应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根据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的物理特征和强度影响因素.探讨提高该材料水稳定性能的技术措施,包括拌和用水量、泡沫沥青用量、细料掺量、掺加活性填料和工后养护。随后通过国内外的工程经验总结对比,给出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的评价指标和技术要求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6.
A new recycling agent for restoring aged asphalt was synthesized by using furfural extract oil and lube base oil as base oils and an additive as low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enhancer. The regenerating effects of different recycling agents were investigated. Then, the antiaging properties of recycled asphalts and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recycling agents and aged asphalts were studi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w recycling agent synthesized in this study had better regenerating effects than the other two recycling agents and different recycling agents and different aged asphalts had disparate compatibility.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沥青产品的质量和加强环保,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沥青车间采用新工艺生产新型AH-70、AH-90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探讨了添加剂法生产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AH-70、AH-90的工艺过程,并对生产过程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速公路铣刨的1日料(RAP),通过再生设备的破碎筛分分档,研究在不同旧料掺配比例下采用国产A级70号沥青和国产A级70号沥青加再生剂两种情况下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旧料掺配比例下,再生沥青混合料有很好的路用性能,能达到新鲜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再生荆的加入能有效改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