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园林》(1988年第六期)曾刊出“九州之奇树.天下之名果”一文,介绍河北枣庄的石榴,今重谈之,说起石榴,应“天下石榴数临潼”。仲夏之际,万绿成荫,芳菲渐寂,石榴花却丹诚映日,灿红似火.各呈异彩,争芳斗艳。石榴,又名安石榴,为石榴科石榴属植物。据《花镜》记载:石榴“原产波斯及其附近,即现在伊朗及阿富汗等中亚地方”。在我国栽培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博物志》及《广群芳谱》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榴以归,故名安石榴”。张骞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138年。所谓“安国”,即今之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3):37-41
清顺治五年(1648年),大同发生过一次声势浩大的反清斗争,史称"戊子之变"。顺治六年(1648年),大同城破,多尔衮下令屠城。但清代编纂的《云中郡志》、《大同府志》和《大同县志》,竟然对这场屠杀讳莫如深。但是从清初文人的作品及清初史料中仍能看出端倪。"戊子之变"对大同的历史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祥初 《园林》2006,(6):44-45
《园林》2/05期载"自然清丽的雪滴花"一文,与《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所载"雪滴花"词条同名。人们以为说的是同一种植物,但细读内容并不一致。看了词条后面拉丁学名的括注,方知两者是同科(石蒜科Amarylidaceae)不同属(一是Galanthus,一是Leucojum)的植物。为避免误导读者,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对这两种植物加以阐述。一、雪滴花(Galanthus nivalis) 雪滴花(Galanthus nivalis),属名"Galanthus"由希腊语的"gala"(乳)与"anthes"(花)两词组成,是指其花苞乳白色之状名也。种加词"nivalis"为"白雪似的"之意。中译属名有:雪滴花属、雪花属、雪  相似文献   

4.
正"雄安新区"由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组成。"雄县"因大雄山得名雄县有"京南畿辅"之称,控扼津门,关锁中原,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据清初顾祖禹所撰《读史方舆纪要》称:保定府雄县"县治西南二里,高峙数十丈,峰顶广夷,一名望山,以其标领群岫,为众望也。其左翼为小雄山,奇峰牙列,石罅甘泉出焉。五代周置雄州,盖因山为名。"另传,"雄县"之得名与古代战事有关。《嘉靖雄乘》载: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伐辽,取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收复了被契丹占领二十多年的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任丘)、易州(今易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
据张廷玉《明史》卷312《四川土司二·播州宣慰司传》载,廵按贵州监察御史陈效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上疏明廷弹劾末代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历数应龙二十四大罪"。这里"二十四大罪"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当纠正为"巡按陈效历数应龙十二大罪"。明朝官员认为杨应龙之罪恶主要体现在草菅人命、劫掠民财、暴征横敛和僣分妄为等方面,但其中的杀人之罪才是最难以姑息者。《万历疏钞》《明神宗实录》《国榷》及《拟山园选集》等早出史料皆未在涉及此项记载时出错,王鸿绪的《明史稿》应该就是出现"二十四大罪"说法的最早史籍,并影响到了张廷玉的定本《明史》等后出之书,使得该讹误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6.
陈新华 《园林》2003,(8):35-35
鸳鸯茉莉为茄科、鸳鸯茉莉属,常绿灌木,株高30~100厘米。又名五色茉莉、番茉茉莉、两色茉莉。由于开花有先后,在同一植株上同时能看到不同颜色的花,故得名"两色茉莉",其英文名之意为"昨天、今天、明天",这形象地描绘出其花色的特殊变化。小花初开时深蓝色(昨天),后变为浅紫色(今天),最后变成白色(明天)。若管理得好,花可从3月~10月,每月开一次,花具芳香,颇受人们的喜爱;若管理不当,一年中仅春季开1~2次花。为使其能开花多且香,现将管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潘胜利 《园林》2006,(1):54-55
梅Prunus mume蔷薇科,李属。其花有红、白两色,均可入馔。白梅将开之花蕾,称为"绿萼梅花"。梅花历来受国人之珍爱,它与兰、竹、菊一起,被尊为观赏植物"四君子",又与松、竹共植、被称为"岁寒三友"。范成大《梅谱·前序》称:"梅,天下之尤物。无问智遇贤不肖,莫敢有异议。学圃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重轻。"又曰:"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斜横疏瘦与老枝怪奇者为贵。"《金陵志》记载:南朝"宋武帝寿阳公主,人曰(夏历正月初七)卧于含章殿檐睛,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林和靖更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他的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为历代文人学士相争吟颂。《梅妃传》载:"梅妃姓江氏,名采萍。开元中侍明皇大见宠幸。性喜梅,所居栏槛,悉植数株。上  相似文献   

8.
《建筑》2015,(21)
<正>小清新的昙华林两次去武汉,都去了昙华林。第一次去是冬天。去前在网上搜索"武汉旅游",除了黄鹤楼、长江大桥、武汉大学、归元寺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景点外,还有个叫"昙华林"的古街,使人心生好奇。"昙华林"的名字很有诗意。它作为地名,最早记录于清同治八年(1869)编纂的《江夏县志》。关于名称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是指清代这里的人家多种昙花,聚花成林,而古代"花"、"华"通用,故称"昙华林";二是指昙华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6)
《坛经》中认为"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因而,修行求佛,无需向外求索,只需识自本心,见真如自性,"见性成佛道"。本文就《坛经》中自性即佛的说法,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潘胜利 《园林》2006,(2):54-54
桃Prunus persica蔷薇科,李属。花有单瓣、重瓣,白色和粉红色之分。入馔多用粉红色者。桃花粉红之花色历来为人们所羡,故《诗经》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记载及唐代诗人崔护有"人面桃花相映红"之名句的流传。其色或朱或粉,互映竞辉。邵雍有十分生动的描述:"施朱施粉色俱好,倾国倾城艳不同,疑是蕊宫双姊妹,一时携手嫁东风。"自古以来,国人就有服食桃花的习惯,《金门岁节录》记载:"洛阳人家,寒食食桃花粥"。并认为服桃花具护肤美容作用。《神农本草经》曰:"服桃花三树尽,则面如桃花"。《太清方》记载:"三月三日采桃花,酒浸服之,除百病,好颜色"。又云:"桃李花服之可却老"。《家塾事亲》载日:"三月三日取桃花阴干为末,收至七月七日,取乌鸡血和涂面,光白润色如玉"。据云桃花还有治癫狂作用,《鸡肋编》载:范纯仁女孙病狂,尝闭于室中。窗外有大桃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